暑期徒步寻访徽杭古道
走崎岖山路,觅徽商足迹,访名人故居,探徽州民风,今年暑假复旦附中20多名高一学生在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的带领下,顶着烈日徒步走完25公里长的徽杭古道,这些平日里“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子着实体验了一把不同寻常的游学经历。
徽杭古道西起安徽绩溪伏岭镇,东至浙江临安马啸乡,在历史上是徽商与浙商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齐名,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从这里走出并闯出一番大事业的。
复旦附中的师生们这次走的是当年徽商经营有成后,从杭州返家的线路,即从浙江临安出发前往安徽绩溪。这条全长25公里的古道大概只有五分之一有台阶可循,大部分是狭窄的盘山沙土小路,很多地方只容一人通过。一边是峭壁,一边就是悬崖,在一些山势险峻处,学生们只得摸着滑石,贴着山壁,在小道上战战兢兢地挪移。沿途除了偶尔遇到几个背包“驴友”,几乎没有其他游人。
“虽然头顶似火骄阳,但我们却走得冷汗涔涔。难以想象当年徽商肩挑背扛是怎样走出这条山路的。”女生周小璐禁不住感叹。她很早就听到过“徽骆驼”一说,当时还以为是徽州特产的一种骆驼,蒙昧不清了很久,在这次游学中才验明其真意:徽骆驼,徽商之美称也。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学生们回来几乎人人都会念这首徽州民谣。
用指尖触碰真实
走出徽杭古道,师生们沿路寻访胡适、胡雪岩、胡开文、胡宗宪等名人故居。学生沈焰阳之前曾读过一些胡适的文章,这次能有机会探访胡适故居,令他不免有些激动。但亲临其境,那里的冷清和窄小却让他颇感意外,尤其是那个黑洞洞的类似于囚室的书房。“室内狭小,两个人并排走都显拥挤,甚至连窗户都没有。”沈焰阳说,“没有翠竹,没有古琴,唯一称得上风雅的,是门框上一些雕工略显粗糙的兰草。”这让他不由得想起胡适写过的新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后被改写成广为传唱的台湾民谣《兰花草》。站在这小小的斗室中,沈焰阳依稀能够感受到主人独特的气质和高远的志向。
相较而言,胡雪岩故居就热闹多了。“胡雪岩是徽商的代表人物,他最早启用模特儿推销商品,最早对员工发放养老金,这是被徽商广为推崇的为商为人之道。”男生方靖阳对胡雪岩的生平已是如数家珍。“这些资料虽然坐在家中也能从网上搜索到,但到实地踏访,感受完全不同。当我们用指尖碰到历史时,我们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历史,这历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历史。”
这次徽州之行是黄玉峰几经推敲后新辟的游学线路,除了沿路名人故居集中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黄老师发现现在学生中父母经商的比例不小,家境都比较富裕,他希望历史上徽商的勤勉、诚信等品质,能给学生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在黄玉峰看来,对于今天的中学生,“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同样重要。(记者 王柏玲)
作者:王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