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政策出现贫富差距、偏乡师资不足 他吁朝「这方面」推动

政府推动「2030双语政策」,让学生在学科学习时,能有相对应的英语环境,却反而导致学习成效不彰等问题。(本报资料照片)

政府积极推动「2030双语政策」,让学科都能在英语环境下学习,增加学生竞争力,却反而制造反效果。有家长协会理事长表示,不少家长、老师都持反对意见,他表示应该朝「生活英语」方式推动,而非「英语授课」影响学习,并且有家境优渥家庭放学后会请家教、上补习班,更加拉开差距、另有偏乡师资不足等问题;市议员指出,需定期问卷检视师生学习效果,并透过远端视讯方式,弥补偏乡师资不足。

为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竞争力,政府推动「2030双语政策」,让学生上学科时,都能有相对应的英语环境,但却传出不少学生因英语听不懂,不仅英语没学好,还出现学科学习效果不彰等问题。

「反对如新加坡、菲律宾等西化方式!」高雄市各级学校家长会长协会理事长张简智鹏表示,当时政府要推双语政策,许多家长、老师都持反对意见,因像是生物等偏向理科的科目,英语上的专有名词艰涩难懂,用英语授课反而影响学生学习。

张简智鹏指出,应该将英语更加生活化,朝「生活英语」方面推动,并且让学生们都能开口说英语,更能提升英语程度。

而双语政策是否会增加贫富差距、深化阶级,并因偏乡资源不足,更加深城乡差距?张简智鹏回应,目前双语教材各校差异不大,但学生之间有会差距,主要还是优渥家庭会替小孩请英语家教、上英语补习班。

而针对偏乡资源不足问题,他表示目前偏乡资源都会有企业、公益团体赞助,教材上较不缺乏,但师资上出现不足,主要都以偏乡交通、生活机能不便,导致老师意愿度不足,鲜少老师到偏乡教书。

市议员黄柏霖指出,避免双语政策出现贫富、阶级差距,除了落实教育外,也要定期向师生做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成果,并辅导学习较差的学生;偏乡短期无法改善生活便利性,可采远端授课方式,补足师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