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当法律遇到大数据

▲大数据夯,司法院也透过大数据分析两万多份判决书,建置量刑资讯系统,供法官判决时参考。(图/记者屠惠刚摄)

司法院近年来,运用大数据分析二万多份判决书,建置「量刑资讯系统」,供法官未来判决时参考。大数据以处理数量大、速率快、多样化等特色,可快速搜寻筛选法律文件、判决书及各国立法例,适合法制或立法技术制式作业,将成为未来立法技术的有利工具

大数据是否会侵犯隐私权呢?政府近年来推动多项大数据实验,已完成企业薪资调查、学生就业历程、新住民第二代发展、吸毒人口成长、低收入家庭背景分析与银发就业供需等,运用在政策制订或问题防范。是否有必要针对大数据订立专法以保护隐私权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可先用事先伦理审查,事后轨迹稽核来处理,否则可能在实务上会滞碍难行

而大数据是如何筛选呢?举例来说,用大数据分析「法官」与「推事」两者名称有何不同(注)。运用立法院法律系统资料库进行分类演算、归纳分析,找出我国现行及非现行法律体系内,「法官」与「推事」名称使用情形,再检阅立法院关系文书,分析各部法律使用不同名称状况,了解立法过程及对使用名称不一致问题提出解释。

研究方法为就相关法律及条文,搜寻「法官」与「推事」名称的使用情形进行归纳分析。先找出与「法官」及与之相似的大法官军法官、受命法官、受托法官、陪席法官、试署法官、候补法官等法律用语,将它们的法律概念进行串接、编织,探讨其与「法官」用语之比较,也就是分析上述职称内涵上、概念性意义上有何异同?同此方法,也找出有关于「推事」的法律条文,运用类似于大数据方法,在内涵上、概念性、意义上也分类演算。找出立法目的上,「法官」与「推事」用语本就概念相同的法条,建议哪些条文在未来必须进行修改。

大数据的资料筛选很适合立法技术等制式作业的提升,未来应借镜美国、欧盟及日本在大数据运用上及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或修法意见,规划结合资讯业的跨领域及前瞻性策略研究,以提升立法政策及技术上的效率与管考程序

注:「法官」与「推事」是相同概念吗?民国78年以前制定的法律或多年未经修订者,较易出现「推事」一词,例如《刑事诉讼法施行法》等7种法律。《刑事诉讼法》因属早期制定,原采「推事」用语,直到86年12月19日开始有部分条文修正或增订,改采「法官」。目前虽已有数量40条的条文已改用「法官」一词,但尚有数量25条的条文仍沿用「推事」,显不一致,滋生疑义

笔者及立法院谢碧珠研究员花莲地方法院文章法官的研究指出,现行的《宪法》第80条及第81条、《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条文内,所称之「法官」与「推事」,在概念上乃表彰同一身分之用语,但却在同一部法律或不同法律间,出现不同的法律名词,令人困惑,有待研修

好文推荐

苏南/建立产销平衡 不要再有下一个价崩水果

苏南/《公司法》拚三读 善待员工是企业社会责任吗?

苏南/缺少互信,靠协调就能解决大巨蛋纷争吗?

●苏南,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营建系教授,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博士中正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