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研究發現 空汙罹肺癌風險高於吸菸
肺癌位居国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台大公卫学院最新研究发现,空污致癌风险竟大于吸烟,建议政府将空污严重地区居民纳入公费肺癌筛检对象。空污示意图。记者潘俊宏/摄影
台大公卫学院最新研究发现,居住地区空污细悬浮微粒(PM二点五)平均浓度,若卅年来每立方公尺增加十微克,将提升罹患肺腺癌风险,机率甚至高于每天吸烟逾一包的人,证实空污环境确实与肺腺癌息息相关。
肺癌为国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每年新增人数一点七万人,死亡一万多人,已取代肝癌成为新国病,致癌因子有吸烟、家族史和空污等。台大公卫调查首次证实,如持续三十年暴露于PM二点五空污,罹患肺腺癌风险高出每天吸烟一包以上重度吸烟者罹患非肺腺癌的一点○四四倍,研究成果于上月刊登在「环境研究」国际期刊。
空污与肺癌 制表/元气中心
全球首篇研究 分析14.3万患者
此篇研究第一作者为台大公卫学院博士班研究生林蔚琪,指导教授台大公卫教授詹长权表示,空污PM二点五与肺腺癌有关,但需暴露多久才会提高致癌风险,过去无相关研究。研究团队研究以国内一九九七至二○二○年肺癌登记资料为基本数据,进一步比对三十年来各地区空污状况。
环境部于二○○五年起监测全国各地PM二点五,为此,研究团队分别以空污能见度、PM十等数据来推估一九六○至二○○四年全台各地区空污PM二点五,再加上二○○五至二○二○年全国PM二点五监测资料,完成了全球首篇分析卅年空污环境与肺腺癌相关性研究。
詹长权表示,近年台湾肺癌盛行率逐年上升,分析癌症登记资料库里的卅岁以上肺腺癌患者(一四点三万人),进一步推算这些癌友于罹癌前卅年居住环境的PM二点五浓度平均值,结果介于八至四十六微克。
女性、不吸烟者 高风险族群
研究发现,癌友居住地区卅年来,PM二点五浓度平均值如增加十微克,空污暴露风险变高,则罹患肺腺癌机率也随之增加。无论性别、年龄、吸烟状况、癌症分期、EGFR基因是否突变,只要超过三十年持续暴露于PM二点五,肺腺癌风险均相对升高,其中又以女性、不吸烟者、六十五岁以下成年人较明显。
「减少空污,对降低肺腺癌一定有效,愈早做愈有效。」詹长权说,此项研究发现,台中以南的中南部空污比北部严重,且都市比乡村严重,环境部应依照空污监测指标报告,锁定空污严重的县市、乡镇,提高卫教宣导,而卫福部则可考虑加强该区域民众肺癌公费筛检。
学者建议 加强肺癌公费筛检
詹长权建议民众应养成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政府则需建造更好的公共交通、限制燃煤电厂,以及减少空气污染的工业排放,并设立空污监测App随时提醒国人空污状况,如果严重,就避免外出。
台湾癌症基金会副执行长蔡丽娟说,PM二点五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订为一级致癌物,为不吸烟民众罹肺腺癌的重要危险因子。二○一九年时,台大、中兴大学等单位曾发表相关论文,研究证实,南部地区,特别是高屏地区罹患肺腺癌的年增率高出北部十五倍,此研究刊登在「胸腔肿瘤」国际期刊。
蔡丽娟建议卫福部应将居住在严重空污地区民众纳入公费肺癌筛检对象,与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烟者一样,每两年可以做一次低剂量电脑断层扫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