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普筛吗?陈其迈千字超狂「专业文」:伪阳性恐造成巨大恐慌
台湾要普筛吗?行政院副院长陈其迈24日透过脸书发出超狂千字「专业文」,说明普筛可能的「伪阳性」现象,恐造成始料未及负面影响。
陈其迈24日和美国在台协会处长郦英杰、政委唐凤,召开记者会并宣布台美合作发起的台美防疫松的活动。针对记者会上有媒体提到高雄市长韩国瑜拟对高市医事人员「全面普筛」,陈其迈说,前几天自己和台大教授方启泰共同讨论相关议题,跟民众分享说明。
陈其迈指出,在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与疫苗的情形下,许多民众忧心忡忡。又因年后的出国旅游团,国外留学生回台,确诊者遽增。清明连假,许多风景区、夜市涌进人潮,很多人担心引起社区感染。这种不确定性的担心,因此有人就觉得是否应比照其他国家做更大规模的普筛,找出可能潜伏社区的感染者?甚至更有人说,目前台湾确诊者仅427,是否筛检人数过少?这些说法乍看之下好像有道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子吗?
陈其迈解释,首先要了解感染COVID-19之后,平均会有约五天的无症状潜伏期。在潜伏期采检会呈现阴性。案364就是入境采检阴性,在居家检疫期间产生不适症状后,再度采检才确诊。如果采信第一次阴性结果就解除隔离,反而会酿成防疫破口。同样的道理,若不问是否有症状,在社区全面实施采检,不仅无法保证采检阴性就没问题,反而导致虚假的安全感,降低对各项防疫措施的配合度,造成始料未及的负面影响。
「有人会说:OK,采检阴性不保证没问题,但做全面社区检验多找出一些阳性的确诊者不是很好吗?」陈其迈说,这就牵涉到阳性检验结果的正确性问题。
陈其迈表示,目前我国确诊都是依据COVID-19诊断黄金标准 RT-PCR。但RT-PCR检验程序繁复,不适合用于社区全面普筛。如果要做社区全面大量普筛,势必要使用快速筛检试剂。这就产生快速筛检是否准确的问题。
针对筛检方法准不准,其中有关敏感度(Sensitivity)与特异度(Specificity)。陈其迈解释,敏感度是指有病的人确实检验出是阳性(真阳性);特异度是指没病的人确实检验出是阴性(真阴性)。
陈其迈进一步指出,「如果有一个超级快速筛检试剂,敏感度与特异度都可以达到99%,意思就是100个感染者会有99个被筛检出来,而100个没被感染者中有99个筛检都是阴性,那不是超级完美吗?乍看之下,这似乎是强大的无敌工具;进一步检视就会发现,只看敏感度和特异度是不够的,因为这没有回答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检验结果是阳性的个案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感染者?」
陈其迈要网友先看一下数据,截至4月23日,台湾的采检送验人数为59,026人,其中确诊感染者有427人,这代表台湾的阳性率0.7%,不到1%。这还是采取严格标准(出现症状加上旅游史、接触史等)。如果让无症状者也加入筛检,这比率还会更低(盛行率会远低于此)。
至于如果筛检被检验出阳性,那实际染病的机率是多少呢?陈其迈说明,「假设我们有一个超级快速筛检方法,敏感度与特异度都是99%,依台湾的数据,检验10,000个人,有100人确诊染病:Q:当你被检验出是阳性者,最后确诊是染病者的机率是?A:确诊是染病者的机率:99/198=50%」。
陈其迈进一步解释,这又称为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阳性预测值的意思是,筛检出来阳性的人中,有多少人真的有病。阳性预测值50%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主动去接受快筛(所谓的大规模普筛),检验结果是阳性,但其实你只有50%机率是染病者,那么有50%机会你其实没有病。(若盛行率是万分之一,PPV=1%)
陈其迈指出,台湾实际情形,如果盛行率仅有1%,但被筛检出阳性的民众,其实有1/2是健康者,换算成人数将高达22.7万。他担忧,「这个伪阳性结果,可能会引起巨大恐慌。因为没有人敢认定你确实没有感染,还是会被当作染疫者,必须接受住院观察。这不仅造成整体医疗体系过度的负荷,学校、公司机关恐惧的冲击,各公司机关实施分流上班甚至停班,更重创已经奄奄一息的产业…。」
陈其迈提到,另外的一种情况,其他国家的盛行率显然比台湾高出许多,如纽约的盛行率约13.9%,那么阳性率推算起来就会高到92%,因此就可能要进行普筛了,把社区内大部分的病例找出来。
陈其迈强调,所以在目前台湾的情况下,如果阳性个案数没有大幅遽增,还是依照中央疫情指挥中心专家咨询会议的通报指引,找出高风险的族群,并由临床医师来做整体判断是否采检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