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慈济不能这么不理性!陈文良:批评前请先看过这篇

▲「反变更」到「仇慈济」!内湖开发案争议失焦。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慈济内湖园区开发案近日引起各界热议释昭慧法师的一言一行也成为关注焦点,不少人将箭靶指向慈济,但也有人站出来帮忙发声。国际联合劝募组织大中华区能力建设总监陈文良在「NPOst 公益交流站」发表一篇文章,他列出6点,澄清外界对慈济的误解,希望网友们在批评前,先看过这篇。

1. 捐款排挤效应

台湾在公益募款上面是个自由竞争的制度,只要符合公益的资格(公益劝募条例第五条),都可以申请公开劝募,因此是自由市场的机制,各凭本事,慈济的募款志工也都是志愿担任的,靠每个人的本事去搜集小额捐款,没有数字上的相关性显示他们因此排挤了谁。

陈文良认为,「捐款排挤效应」是公益团体最没出息的理由,像什么气爆,经济不景气之类的,都不是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努力不够,就更别说是慈济害的了。

2. 「台湾80%捐款都捐给慈济,其他的公益团体均分20%?」

我认为夸张了,最高峰的时候,慈济最多占公益捐款的 30%,近年来慈济以外获得最多公益捐款应该就是家扶(35-40亿)和世界展望会(25-35亿),再来是创世(加上华山人安两个基金会总共22亿左右),伊甸年度收入超过12亿(其中约一半是政府补助),红十字会则看有没有大型灾难红会维持运作的募款也很辛苦。所以我不知这里面的80/20是根据哪里来的数字。

3. 慈济不管国内弱势团体,钱都往国外送?

当年,台湾也曾是接受国外援助国家。家扶,世界展望会都曾是国外援助台湾脱贫的驻台组织,后来转型成专业组织,现在不但帮助国内的贫困家庭,也帮助国外的贫童。慈济目前也是许多基层社工经常运用的社会救助资源,并没有因为国外援助,而停止国内访问贫困家庭的工作。

4. 关于中国钱多还往中国送钱的质疑

陈文良表示,这又是以讨厌中国的名义来偷渡仇恨,中国现在的公益捐款缺的是往哪去才可靠的项目计划,而这还只占了他们GDP的1%,潜力无穷,我相信再来一次什么灾难,慈济对中国的策略也会改变,中国的公益行业需要的是行业规范,重建社会信任,他们有一群人非常积极地推动公益组织的发展来逐渐形成稳定社会的基层治理结构,会是我们可敬的对手与邻居,我们不能一直酸这个国家,却不知道怎么跟人家相处。别忘了,他们钱再多,有13亿人口要养,负担不会比我们轻。

至于网传为什么都是志工在做事,慈济在收钱,陈文良说,募款志工不募款是要做什么?什么叫做「志工做事」「慈济收钱」?慈济是谁?不就是志工与专业人员和信徒加起来的整体?至于用不同层级的捐款来区隔身份,这也是一种募款策略,「他们的服装与胸针各有其理念与设计,开开玩笑可以,批评阶级化就涉及意识形态认同与否,应该谨慎。」

▼制服有阶级?慈济驳:志工服务无关制服!

5. 慈济的透明度

法人而言,慈济至少包括了财团法人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财团法人佛教慈济大学,医疗财团法人佛教慈济医院,财团法人慈济传播人文志业基金会(电视台在这底下)(具体名称也许不够精确)。因此,如果说慈济的善款来自大众,这些捐款人也认同他们的志业每一个部分的理念与投入的经费,这些财团法人资格都符合政府法令,申报资料也都经过政府审核,钱应该放哪都符合法令,可以讨论其庞大善款对台湾社会整体还能有什么更具开放性的积极贡献,但是,不要用一些强烈的好恶,恨乌及屋。

陈文良说,「透明度也应该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努力。但是,就志工管理,以及事业体的发展这方面的专业能力,以一位天主教徒来说,我觉得他们远远胜过台湾的天主教会。」

6. 慈济与其他宗教信仰的冲突?

宗教团体,尤其是内聚力很高的组织,本来就相对有很多因为组织内部因为宗教领袖的不可质疑性产生的排他气氛,然后过度自我陶醉与领袖崇拜,「跟我们看直销大会觉得是疯子,但是很多人在里面觉得生命从此变彩色是一样的。」陈文良表示,自己也不认同的他们在这个自我陶醉里面会出现像是88水灾时,对待原住民部落的基督信仰以及重建园区的布置以雕像纪念志工的付出,而忽略灾民感受,但还是不该用攻击引发仇恨。

对于网军搜寻资料,又容易因这些炒冷饭的旧酸文不断被重新整理后,又再次被传送而造成更多自以为理性的分享。陈文良认为,这其实对慈济并不公平。

另外,也有网友Kw Chang帮慈济说话,他在脸书认为一些人,「自己没有钱,就四处靠邀别人有钱一定是黑心赚来的,这跟直接抢劫有啥差别?合法(金钱来源)就回说,观感差!」、「所以慈济有钱不行,要你有钱才可以?所以搭车去也要搭个破车才行?搭宾士车又是怎样,不是满街跑吗?」同时分享叶树姗的文章,认为「应该要回归问题基本面,了解当时「保护区」是如何订定的......。」

陈文良回应网传对慈济批评,完整全文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