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复健质与量 新营医院引进AI复健机器人
卫福部新营医院复健科主任倪昊白(右一)表示,下月将引进高科技复健机器人辅助复健治疗。(新营医院提供/刘秀芬台南传真)
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慧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也逐渐走向医疗复健领域。卫福部新营医院创南台湾医院先例,下月将引进高科技复健机器人,新营医院院长王裕炜表示,透过机器人辅助治疗搭配传统复健治疗,让患者恢复的更好更快,提升复健的质与量。
新营医院复健科主任倪昊白说明,这套设备每套约200万元,每堂课50分费用约2500元,不过健保尚未给付。行动不便的患者穿上外骨骼机器人后,可以重新迈出步伐,走出家门,做自己身体的主人,这是在临床上看到最大的改变。
机器人复健是针对因中风、脊髓损伤或外伤性脑损伤等不同疾患而失去运动功能的病人,使用上下肢机器人辅助复健治疗,让患者在安全的辅助下,提早进入功能性活动训练。透过高强度与反复的练习,促进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有效地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功能复原的成效。
外骨骼装置有生理感测器,可主动侦测穿戴者的关节动作变化,配合使用者的能力,在适当的时候给与辅助力,包含走路、起立、坐下、蹲、跑、上下楼梯等动作所需的离心/向心力。对于走不好、走不远、步态异常,上下楼梯困难者,有60%~90%的使用者觉得功能大有改善。
除了下肢复健,上肢的部分,机器人可针对神经肌肉骨骼损伤造成手部功能障碍的患者,结合机械结构来执行手部训练,协助其复健治疗。镜像手套提供多种训练模式,利用健侧手带动患侧手控制动作,训练掌指开合、抓握、取物的能力。
在机器人设备密集的互动与带领下,让治疗变得有趣,更有变化,进而提高病患参与治疗的动机,透过重复练习、直接的本体感觉回馈、多元的动作设计,可有效促进受损大脑区域的神经再连结,重塑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的动作控制功能。
针对一般中风后复健患者,借由机器人设备的辅助,病患在早期即可进入功能性训练模式,将可更快达成独立行走的目标;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了避免愈合期人工关节的位移,延缓运动治疗的时间,因此术后肌力减退与肌肉萎缩,时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