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获得最多的是才艺特长类知识
来源:中国青年报
通过短视频,孩子能收获什么?看短视频到底影响不影响学习?这可能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获得最多的是才艺特长类的知识。按学习成绩分组,中小学生使用短视频的频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即学习成绩上等和下等的学生,使用短视频的频率均更高。
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获得最多的是才艺特长类的知识
统计发现,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获取绘画、舞蹈、书画等才艺特长类的知识最多(67.1%),其次是与课程相关的辅导学习类知识(64.1%),美容、健身、厨艺等生活技能类知识排在第三,人文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类知识排序靠后(59.3%)。
对不同群体的分析发现,男生通过短视频了解科普知识更多,女生了解才艺类、辅助学习类、生活技能类知识更多。城市未成年人在各类知识的获取上,比例均高于农村未成年人,差异最大的是科普类。
利用短视频学习是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方式为未成年人带来丰富的内容、便利的互动等,但也存在一些弊端。统计发现,多数未成年人能客观看待利用短视频学习带来的利与弊,尤其赞同短视频有利于拓宽知识面。65.6%的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有利于拓展知识面。58.4%的未成年人认为视频化学习方式很有趣,57.6%的的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可以看到专家或权威讲解。
但是,对于短视频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观点,未成年人赞同率并不高,比例不足半数(45.3%)。仅28.8%的未成年人认同短视频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观点。三成多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存在知识准确性没有保障、缺乏优质内容等问题。
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对获取信息、丰富兴趣爱好有很大帮助,但是使时间管理变差。本次研究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后的生活变化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多数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后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消费行为、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间管理变差,占比43.2%。此外,认为使学习变差的比例有37.4%,使生活习惯变差的比例有24.8%,使个人信息保护变差的比例为18.5%,使消费行为变差的比例有17.4%。这些也值得我们格外关注。
本次研究还发现,成绩不好的学生接触短视频的比例更高。成绩在班级为上等的学生接触短视频的比例为59.4%,而成绩下等或中下等的学生接触短视频的比例分别为70.2%和71.2%,均与成绩上等的学生相差10多个百分点。
根据学习成绩分组,中小学生使用短视频的频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即学习成绩上等、中下等、下等的学生经常使用短视频的频率更高,三者均在一成以上。其中,成绩上等的学生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为12.4%,成绩中下等的学生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为10.9%,成绩下等的学生比例为14.1%。而成绩在中上和中等的学生,经常使用比例均不足一成。这可能是因为成绩好的学生学习压力小,娱乐时间和内容更能自主,而成绩差的学生或许因为压力大会沉溺在短视频上更长时间。
在数字时代,给未成年人赋能,比把未成年人放在安全的环境里保护起来更重要。家长和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未成年人数字时代的公民素养。在这个过程里,要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性,要给未成年人实践和尝试的机会,要做好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平衡,使未成年人既能很好地实现参与权又能得到保护,在成年人的指导下,学习数字时代公民应有的素养,提升未成年人在数字世界里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