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镇燃烧热情 社造路只问快不快乐

九二一大地震劫后余生,让廖嘉展生命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在此之前,他一度只想继承父业开国术馆闲暇时写作轻松度日;灾后重建则让他燃烧热情,甚至大胆借贷八百万元,将日本阪神震灾重建极具意义的Paper Dome(纸教堂)移来台湾。兼具理性感性风格,已让他开创的社造成果充满浓浓的人味故事

当年《人间杂志停刊后,由于父亲中医师,廖嘉展一度回到云林老家开国术馆,希望延续父亲中医志业。直到一九九二年《天下》杂志创办人殷允芃鼓励他复出写作,他才当起天下的中兴新村特派员。隔年他在林怀民陈锦煌邀请下来到嘉义新港,开启受到外界肯定的「老镇新生社区营造之路。

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让刚到埔里不久的廖嘉展、颜新珠夫妇发愿投入重建工作。新故乡基金会李远哲为号召,廖嘉展夫妇长期埋锅造饭,创造了各地社造工作者纷纷前往观摩学习的「桃米经验」。廖嘉展擅长论述、重视策略、极具执行力特质,也让他迅速成为台湾社造工作的明星人物

但盛名也带来树大招风之累,廖嘉展夫妇曾经被抨击为「文化金光党」,遭到黑函攻击,两人回家后累得说不出话,「我们家的孩子只好找公鸡说话」,彰显社造工作背后的辛酸。当时直爽的颜新珠想要反击,但廖嘉展认为「不必为此浪费生命。经历九二一大难不死后,我们已学会用不一样的角度看待生命,可以包容更多东西」。

此次访谈中,小野特别追问「社造明星」光环影响。廖嘉展强调,他最在意的是自己有没有反省能力、社区有没有被培力,外界的眼光不是那么重要,「只要不是政治操作,能让在地居民对社区工作产生信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么多年的社造工作经验,让廖嘉展深深体认「快乐是一件重要的事」,推动埔里成为生态城市愿景,可以让他和参与的埔里居民都感到快乐,这样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