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2):汪峰开店背后 音乐硬件如何破局?

编者按:继可穿戴系列报道《手腕上的智能革命》之后,本站开物推出第二季系列报道《那些载乐逐歌的精灵》,聚焦“智能音乐设备”。我们将关注智能耳机、智能音箱、智能乐器等智能音乐设备领域,挖掘音乐内容互联网、智能设备碰撞的存在形态和发展方向。

在第一篇报道文章《智能音箱会成下一个"手机"吗?》中,笔者主要梳理了智能音箱“混沌”的市场现状,这使得内容提供商难以下注,最终的结果是“不少内容方基本是来者不拒的状态,但很少会为某家做专属定制这类深度合作”。第二篇文章中,笔者将从渠道技术供应链方面梳理音乐硬件遇到了哪些难题

另外,由本站科技与本站云音乐共同主办的第2期开物沙龙将于12月20日(周日)下午14点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极客咖啡举行。现场将会有智能音乐领域的大咖登场,还有智能音箱等奖品等你拿!猛戳报名!

文/李儒超

汪峰并不认为自家的fiil是智能耳机。

即便其蓝牙版甚至可以连接APP,但这种智能化的尝试似乎尚未到达汪峰心中可以拿来当卖点的程度。上周,“不智能”的fiil又拉上几个外籍模特,到北京一家商城走了台小型时装秀,现场好不热闹。不过这手法似乎和前几年大卖场玩吸睛的“传统”手段好像也别无二致。

这次汪峰想说的事儿同样不免俗:fiil耳机已经开设了100家线下店了。

店内,和fiil摆一起的大都是些老牌厂的耳机,有些型号一卖就是十几年,年岁却也并没让他们的价格标签黯淡许多,该贵的还是贵着。

似乎,互联网与创业的喧嚣和他们无关。

线下渠道:音乐硬件绕不开的结

与很多硬件品类不同,音乐类硬件的“硬件”属性相对弱很多。以耳机为例,很多耳机发烧友在挑选耳机的过程中并不会怎么在意耳机自身的参数,包括诸多互联网厂商在推出耳机产品时喜欢搬出的“频响曲线”,在很多发烧友眼中都颇显鸡肋

fiil耳机CEO彭锦洲则直言,“耳机这类产品十分依赖主观感受”,这也是fiil发力线下体验店的重要原因。

不仅是fiil,在很多音乐硬件从业者眼中,线下渠道似乎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

魔调耳机创始人晨曦告诉本站科技,事实上,国内做智能耳机的厂商只有还没铺到线下的,没有不想铺到线下的,“创业公司一上来大多会选择线下渠道售卖,这主要因为线上成本低,线下渠道不仅得要钱去铺,还有较大的时间成本”。

“但耳机这个品类放到线上,遇到天花板也比预想中快一些”,郭晨曦补充道,用户更希望亲自听一听声音,再决定要不要买。

即便放到“智能化”相对成熟一些的音箱上,线下渠道的权重依旧很大。在上篇系列报道《智能音箱会成下一个"手机"吗?》,记者曾提到智能音箱产品在内容生态成型前,先做好一个体验不够差的硬件载体,至少可以保证其作为一款普通电子消费品在市场中有所立足。

但作为一个单纯的硬件产品在电子消费品市场立足,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事。

宽洋创始人刘大可看来,在当前的现状下,线下渠道并不只是一个售卖渠道,同时还承载了教育用户的作用。之所以敢推出鲜见的平板+音箱的智能音箱产品小佳,刘大可并不讳言其线下渠道对产品的支撑。

据介绍,在推出小佳之前,宽洋已经是一家有着十年从业史的IT分销商。爱可视、新科万利达,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品牌,宽洋都在中国独家代理过。这样的渠道背景,让刘大可试水“新定义产品”的底气足了很多。

然而,有渠道显然还不够,即便是有渠道商底子的宽洋也不敢懈怠对产品本身的优化。刘大可说,做智能音箱四年来,小佳已经是第三代产品了。毕竟,真正决定产品火爆与否的变量还是产品本身。

但渠道在其中的作用,至少可以让品类不温不火的时候厂商依旧能活下去。

RockLava联合创始人叶燕龙对此解释称,相比互联网类创业,“音箱这类硬件产品,有很多还是在线下电器店与电视这类产品搭配着卖,这个习惯并没有被互联网改变太多”,而硬件产品只要能卖一台就有一台的现金,越多的渠道就意味着有可能获得更稳定的现金流。

这对于当前市场认知度仍不足的音乐硬件领域,无疑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供应链难题凸显?

作为一个被“智能化”和互联网化尚未侵蚀太多的领域,渠道意义的不同并不是音乐硬件领域的唯一特点。由于专业性较高且领域长久以来都相对稳定,不少新进入者在技术和供应链上都遇到了较大阻力。

在技术上,大多数音乐硬件创业团队坦言不占优势。个中缘由,源于音乐硬件的技术范畴不仅包含ID设计等一般硬件研发,还包括电声技术这一层面,而“声音”恰恰是音乐硬件创业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

一位耳机发烧友告诉记者,决定发出声音好坏一般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器材的“素质”,虽然可以类比为手机的配置,但却十分难以量化,基本是各家厂商数十年技术的积累;另一个是“调音”,可以类比为手机上的系统优化,用户喜不喜欢调音得看用户的主观感受。

“所以谈音乐产品主观感受时大多前置了一个前提,就是器材素质过关”,该发烧友称,素质和调音共同形成的壁垒,直接导致了电声行业异常稳定。这种稳定体现在无论是耳机还是音箱,手握技术的重要厂商大多屹立不倒,甚至屡次出现一款产品卖十几年价格还不怎么下降的状况

这愈加增加了新入局者破局的难度。

同时,由于电声壁垒的存在,互联网厂商很难在这个领域通过价格战“颠覆行业”:做的太贵,性价比太低,做的便宜却很难有很好的素质,无法获取本该愿意花钱买耳机的人的青睐。

不经意间,一些厂商已经陷入了尴尬之中。

叶燕龙告诉本站科技,对于RockLava推出的Shout来说,值这个价,不怎么弱于同价位产品,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较强,就已经达到了预期。这同时也是不少音乐硬件创业者达成的共识。而高端音频市场,由于对技术要求更高,愿意涉足的新兴团队则愈加稀少。

另一方面,在供应链上,产业链条太过稳定的状况也同样存在。

方糖音箱创始人创始人宋少鹏向本站科技坦言,如果考虑供应链、技术、资金这些因素,传统音箱厂商一进来,智能音箱团队可能就是个“死”。如果要活下来,就必须保证与其的竞合关系,在有服务、体验这一优势的同时,最好在供应链上与其达成合作。

不过,服务、体验这一优势依旧还在探索中。包括一些智能音箱和耳机推出的独立播放服务,音乐器材对应的在线教育服务,体感等一些新交互方式等等,大多还需要更多的完善和验证。

在这其中,曾推出过Geek智能钢琴趣乐似乎已经成功迈出了这一步。趣乐科技COO江老诗告诉本站科技,在今年获得传统钢琴厂商珠江钢琴的注资后,Geek的钢琴在生产制造和供应链上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保证。

据透露,二者的合作中,趣乐主要为珠江钢琴提供琴谱服务及智能化方面的帮助,珠江钢琴则在硬件供应链层面给予趣乐支持。同时,趣乐3000多元价位的智能钢琴主要面向入门和中低级用户,珠江动辄数万的产品仍面向中高端,在产品层面上也形成了差异化。

也许,这种相互补缺的合作模式将会在接下来的音乐硬件领域愈加常见。尤其是不少创业团队难以突破的技术和供应链问题,在这种模式下可相对轻易的解决;但如何拿出“资源互换”的“资本”,将是新兴团队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毕竟,在将来的产品迭代升级中,稳固的产业链条可能会让“传统玩家”获得比其他硬件领域愈加明显的优势。

更多有态度内容请下载本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