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大法官偷渡废死 最后防线溃堤
被害人权益相关团体及被害者家属3日在凯道举办「只有爱如故-追思白玫瑰」活动,有民众高举「反废死 我参与」看板。(杜宜谙摄)
宪法法庭今年9月作出死刑释宪,未来嫌犯无论多凶残,绝大多数都可逃死,反观被害者家属不仅得忍受失去至亲的悲痛,还得承受可能遭报复的精神压力,尽管宪法法庭宣告死刑并未违宪,但大法官却掩耳盗铃,设下判死须一致决「偷渡」废死,司法成为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全面溃堤,欲哭无泪的被害人家属只能被迫走上街头,期盼公投还其公道。
昨天上凯道反废死的活动现场,无论案件经过多久,每位受害者家属提起当时,仍是悲痛难抑,讽刺的是,这些案件的嫌犯却少有悔意,甚至公然呛声。
尽管宪法法庭宣告死刑并未违宪,却设下侦讯时应强制辩护、第三审要强制辩护、合议庭法官一致决、有精神障碍、心智缺陷不得科处或执行死刑等严格的八道关卡。
以师铎奖女教师遭杀害案为例,嫌犯5次被判死刑,却在释宪后,重验其精神状况而逃死。
事实上,精神疾病已成为多数凶嫌的「护身符」和「免死金牌」,2019年底发生在台南玉井的真理佛堂酿7死的纵火案,嫌犯曾文彦事后自豪「破台湾纪录」、「比郑捷厉害」,还呛声「若不判死刑,出狱会再杀人」,但因他罹患「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症」,就不得判死。
在美国等民主国家,重大案件的入狱刑期常有被判百年、千年的案例,真的会「关到死」,但台湾未有相关配套,即使判无期徒刑,绝大多数受刑人都可假释出狱,且往往关押10几年就能回到社会,不仅无法有效吓阻犯罪,更让受害者家属和证人得面对可能遭到报复的威胁。
宪法是要保障人民权益,但宪法法庭却掩耳盗铃地偷渡废死,严重损及无法开口的受害人及其家属权益;司法已无法还给社会公平正义,民众只有站上街头,甚至诉诸公投,才有可能找回基本的权益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