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贤与能,还是选贤与「缘」?

台湾的选举和「台湾最美的风景」一样处处充满「人情」,给人「自己人」形象候选人通常都会有当选的可能。(图/记者季相儒摄)

文/李翊宸

民主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人民可以透过投票制度,选出贤能之人为民服务。但是,从台湾数十年的选举经验来看,能从竞选中脱颖而出的,却时常与黑金摆脱不了关系。不禁令人纳闷,民主的选举制度真的可以选贤与能吗?

石子虽微不免沉没于水底,万吨货轮却能浮行于汪洋若明了个中道理, 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因此,倘能了解选民的投票心理,选出来的是贤能或黑金,也就不觉意外了。

台湾选民始终有个心态,就是倾向选择「自己人」,若不是「自己人」,无论多有才能或政绩如何亮眼,都难以受选民青睐。「自己人」如同数字「1」,才能或政绩如同「1」后面的「0」,有了「1」之后,后面的「0」才会有意义,否则只是空谈。

黑金这样的财势,是最容易且迅速将人带上同一条船,而那些不敢随意跳船的,是不是「自己人」壁垒分明,几乎可以说是铁票。 只要这个利益共同体够大,地方民选首长民意代表对黑金首脑而言,可说就像桌上拿柑般轻而易举。

当然,黑金只是「自己人」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人仅因为嘘寒问暖就会认为是「自己人」;亦有人因为理念相同或符合自己利益而认为是「自己人」;更有人觉得「温良恭俭让」的形象或外在样貌,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而认为是「自己人」。于是,有人用派系绑桩来当选;亦有人形塑成正义化身或大开选举支票来争取认同;也有行止温文儒雅或穿上女仆装来吸引选票;甚至还形成了婚丧喜庆到处跑摊的政治文化

有志之士见此乱象,遂有拒绝黑金、派系、作秀、乱开支票,应回归政策、政绩,并期改革跑摊文化之呼吁。然而诚如前述,这种让选民感受不到「自己人」的温度,而只有理性的冰冷问政方式,吸引选票的效果民调满意度,也就常常不尽如人意了。

过去,陈水扁担任台北市长时,虽有傲人之政绩,然因其严厉的作风,让人感受不到「自己人」的温度,而败北于连任之路;今日,嘉义市涂醒哲从全国路平第一、本岛县市负债最低、解决逢雨必淹沉疴、普获好评的医院型整合性健康筛检,到2017、2018连续2年入选全球7大智慧城市(TOP7)名单,但无论如何努力,民调却始终吊车尾。

基此,政治人物若自认所提之政策或施政表现,切中问题之核心又具前瞻性,唯其得票率却难以突破或民调无法提升,或许此即其症结所在。是以,欲成为出类拔萃的政治家,并不可仅止于理性的政策或政绩诉求,尚需兼具感性的温度,方能渗透人心,俾利实践其政治理想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李翊宸,自由作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报保留删修权。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