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评:盘点“双11” 应立足于民生视角
据报道,受今年上半疫情的影响,云南不少鲜花经销商承受了巨大压力。没想到“双11”期间,不少鲜花基地卖断了货。这一消息令人动容而欣慰。打量“双11”,显然有无数个视角,而归根结底应立足于民生,关注它给消费者带来了什么,给商家带来了什么,乃至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什么。
“‘双11’购物车,满载着烟火气的武汉归来!”据报道,中国内需爆发带动网上销售额再创新高,湖北、武汉在全国各省、城市购买金额榜单中表现亮眼。武汉强势回归,值得欣欣然,这是武汉人民的朴素愿望,也是全国人民的衷心期待。拉武汉一把、拉湖北一把,电商平台责无旁贷。
“电子商务来助力,扶贫产品销售忙”。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电商平台当尽责,也有底气发力。利用平台优势,构建助农体系,比如针对未摘帽贫困县设立专区,举办助农直播,让新农人一展风采;打造农业品牌,让农产品畅销且长效,可谓正当时。
助农脱贫是一个层面,帮助经济复苏则是另一个层面。各行各业走过寒冬,显示中国具有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但是要想全面恢复元气,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还需同心协力。故此,今年的“双11”也是观察中国经济前景的一个窗口,怎么引领新消费,怎么打造新引擎,怎么推动新业态发展,特别是怎么让商家、外贸工厂“回血”并看到更大希望?“双11”一些小商品、家纺、生鲜等产业带成交过亿元,值得总结经验,并深入思考。
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这是国家的部署。展现数字经济魅力,“双11”当仁不让。而从调查可知,今年“双11”,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产业显示出较强爆发力,由此带来一个命题:如何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可有效缓解疫情冲击,这是事实,而帮助中小商家和外贸工厂等实现数字化升级,则是迫切任务。让更多商家和产业开辟数字化转型增长的新赛道,我们在路上。
有人调侃道,每个在“双11”网购的消费者都参与了数千亿级的大项目。宏大叙事背后都是民生落点,狂欢背后都是人间烟火。为此,把握“双11”这个具有时代风貌的节点,让它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助力我们拥抱美好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文丨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