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矛,“报答我最可爱的人类”
【革命年代·炽烈情怀】
以笔为矛,“报答我最可爱的人类”
讲述人: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俞秀松烈士继子 俞 敏
母亲年纪渐长,心头始终牵挂着继父俞秀松烈士。1982年,我从浙江回到上海定居,帮母亲寻找与他相关的信息。在此过程中,我发现了继父诸多值得铭记的事迹。其中,通过创办报纸杂志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就是一段重要经历。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继父和宣中华等人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办了《浙江新潮》,他任主编。《浙江新潮》是周刊,每期四开四版一大张,以观点鲜明、言语犀利而著称,影响十分广泛,共有30处代派处,分布在黑龙江、北京、湖北、上海、日本等地。其中引人注目的作者有“长沙马王街修业学校毛泽东君”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杨贤江君”。
当时,继父等一群刚从封建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的青年,认为要先把旧的家庭制度推翻,然后才能建立新社会。《浙江新潮》在第二期刊登了施存统写的《非孝》,矛头直指封建礼教,一时轰动全国。北洋军阀连忙下令禁止,并取缔了《浙江新潮》。
1920年3月27日,继父经李大钊介绍到了上海,参加了进步刊物《星期评论》社的工作。正是在这一时期,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被交给继父,请他转交给陈独秀出版发行。
1920年8月15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创办了一本专门面对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劳动界》。我在莫斯科的档案馆找到了记载继父参加《劳动界》编辑工作的资料。他还和陈独秀、李汉俊一起创办了《上海店员周刊》,这些都是对工人阶级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教材,被工人称为“喉舌”和“明星”。
我还找到了继父于1930年写的自传和履历表,里面记录着他的职业是记者,参加过工人报刊的编辑工作。1933年,继父受苏联委派,到远东伯力边疆区委担任中文报纸《工人之路》副主编。《工人之路》创刊于1922年,为身处远东的中国工人服务,推动国内外信息的传递与交流。1938年,这份报纸停办。16年间,它从一星期一版增加到隔日一版,一共刊发1700期左右,1934年发行量已近七万份。继父经常在上面写文章,反映远东边疆地区工人的生产和工作状况。《工人之路》还经常刊登中国国内红军反围剿胜利等时政消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如周达文、王稼祥、伍修权、汪寿华、梁柏台等都为这份报纸供稿,或者参加编辑工作。
时光流转,我已花了二十多年搜集、整理继父的生平资料。其间,我深切感受到那一代年轻人为改变中国面貌、呼唤国人觉醒而不懈奋斗甚至壮烈牺牲的高尚品格。这些年,我也努力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他们勇敢无私、为国捐躯的精神。继父曾在一封家书中写道:“我将必定要总报答我最可爱的人类。”重温此话,内心激荡起一股热血,让我更加明确自己这些年所做事情的意义与价值。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陈之殷、耿建扩、陈元秋、刘勇、陆健、俞海萍、张勇、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7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