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肤炎治疗福音 生物制剂治疗是新选择

奇美医学中心皮肤科暨医学美容中心治医师郑百珊施说,生物制剂等治疗系异位性皮肤炎的治疗新选择。(图/记者林悦翻摄,下同)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33岁陈小姐,长年受到异位性皮肤炎所苦,全身皮肤粗糙不堪、布满大小搔痒颗粒斑块,不只工作无法专心,晚上更是因为搔痒而无法一夜好眠,常常一觉醒来就看见床单上沾满搔抓后留下的血渍,经奇美医学中心皮肤科暨医学美容中心治医师郑百珊施以生物制剂等治疗,终于获得改善缓解,让她重拾信心

郑百珊医师说,该名患者长期断断续续地在外接受治疗,但仍无法达到良好的控制,因为反复的恶化,身上几乎体无完肤,产生类固醇恐惧,也对医疗产生不信任感,最后才辗转至她的门诊求诊。

在详细评估及详尽的解释治疗计划后,属于重度皮肤炎病人的陈小姐终于开始接受免疫抑制剂及窄波紫外线的治疗,治疗后病情虽得到缓解,但因仍处于中重度,于是开始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使用生物制剂治疗一个月后,陈小姐的皮肤得到改善,不只不需要再服用免疫抑制剂,更让自己重拾自信,不再因为皮肤问题而影响她的社交生活,也让她重拾对医疗的信心!

郑百珊医师另举8岁小女童案例说明指出,该女童入诊间时不停地啜泣着,一跛一跛、蜷曲着身体、在家人的搀扶下缓慢的移动进入,女童从头到脚都是搔抓红疹,无一处幸免,四肢关节处更是破皮流汤,因为关节处的皮肤剧痛小小年纪的她不得不蜷曲着身体、像个老人家似的缓慢移动。

经过一个月急性期的疾病控制(短时间的使用类固醇及接续免疫抑制剂)后,父母决定让她接受生物制剂的治疗。使用生物制剂1个月后,小美回诊时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因为她的皮肤得到改善,搔痒感也降低,虽然仍得持续接受治疗,但她非常开心,医疗团队也因为看她终于可以恢复一般孩子的正常的生活而感到非常欣慰。

郑百珊医师说,异位性皮肤炎,或称异位性湿疹,属于一种慢性发炎皮肤病,其盛行率在台湾和许多国家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台湾的盛行率介于4.7%到6.7%不等,且过去数十年来显著增加中。异位性皮肤炎和遗传有关,且与其他异位性疾病气喘过敏鼻炎)有很强的连结。

异位性皮肤炎病人临床表现差异颇大,有些人仅四肢屈侧出现少许湿疹病灶,有些则全身有超过90%的皮肤受到波及。此外,异位性皮肤炎常造成病人失眠和自信心受创,工作、就学或课业易容易受到影响,对社会和经济易产生重大影响,是因皮肤疾病造成疾病负担的首位。

过去认为异位性皮肤炎是儿童疾病,但实际上异位性皮肤炎可在任何年龄发病。急性、湿疹样病灶较常见于儿童,虽然成人型也会出现许多此类变化,但相较于儿童,成人异位性皮肤炎除了急性湿疹样变化以外,则以表皮增生、慢性病灶表现为主。根据研究统计,约四分之一的异位性皮肤炎病人在成年后才出现病灶,有些在儿童期及发作的病人会随年纪增长而有所改善。

郑百珊医师说,生物制剂为抑制IL-4/IL-13讯息传导的IL-4Rα单株抗体,用于治疗中至重度之异位性皮肤炎。需皮下注射,通常于治疗4至6周就产生反应,许多病人使2周内痒感就降低。此药物安全性高,虽仍少见结膜炎脸部红疹之副作用,但相较于传统治疗,在有效性与安全性上都较为领先。

此外,口服JAK抑制剂(Baricitinib)可有效阻断异位性皮肤炎的过敏发炎反应,用于治疗中至重度之异位性皮肤炎,可降低痒感与皮肤病灶之严重度,对传统治疗效果不好之病人有很好的效果;但仍需观察带状泡疹或其他感染等副作用,副作用比传统治疗少,但比生物制剂多一些。

郑百珊医师强调,异位性皮肤炎是个不只大大影响生理,更会影响心理的疾病,传统治疗的极限终于在这几年间陆续被一些新兴的生物制剂及标靶药物所打破,造福许多深受中重度异位型皮肤炎所苦的病人,目前仍有许多新兴药物进入最后临床试验阶段,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会有更多的药物选择,让医师及病患,有机会战胜异位性皮肤炎!

负离子吹发同时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