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期刊刺胳針談台灣健保困境 這點讓醫護充滿倦怠感
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说,在总额预算制度的框架下,造成健保点值恶化,医事人员长工时、低工资,除降低医疗品质外,医事人员也因为「倦怠感」而离开医疗职场。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正面临少子化、高龄化冲击,近日医学期刊「刺胳针」( The Lancet)刊出一篇探讨台湾医疗体系是否正在崩坏的文章,文中提到抢救关键为提高健保费及部分负担,不能再让健保总额包山包海。再者,政府应制定医疗工作者合理工时,并强制执行,以符合其他高收入国家标准。
「如果不及时进行必要的改革,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受到严重威胁。 」文章指出,台湾是少数让全民享有健康保险的国家之一,全民健保开办近30年,每个人每月平均支付保险费为新台币1377元,尽管拥有平等就医权利,但也能无限次看病。
健保成功的背后有着保费低廉、健保财务危机,医院难靠本业赚钱,开始四处降低成本,间接导致医疗院所人员「长工时、低薪资」血汗工作环境,增加年轻医护倦怠感,出现留才、揽才困境。
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表示,文章一开始先肯定1995年开始实施的全民健保,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减少健康不平等的成就。但提出目前健保费率5.17%偏低,健保总额成长率低于其他OECD国家,导致健保总额不足,但需求却因为人口老化及新药新科技的不断推陈出新,造成需求与预算缺口扩大。
洪子仁说,在总额预算制度的框架下,造成健保点值恶化,医疗机构财务韧性不足,只能在经营管理上不断压低成本,反映在医事人员,就是如文中所言,医事人员长工时低工资可能降低医疗品质外医事人员也因为「倦怠感」而离开医疗职场。
该文章最后两段提到,台湾人口老化及新药新科技的推陈出新,更加重了健保总额预算不足的窘境,而解决之道,除了提高健保费率外,当然就是要给医事人员更合理的待遇,更友善的职业环境,以提高医事人员的留任率,而改善医事人员的薪资待遇,还是回到了健保总额预算必须充足,医疗机构有足够的财务韧性才能改善这个现象。
洪子仁说,政府是听到了且也正着手进行改革措施,8月22号总统府召开「健康台湾推动委员会」会议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社会福利支出在健保财务协助方案具体提出,将原不属健保支付的公共卫生等17项专案336亿元由政府编列预算支应在健保总额预算,回应世界卫生组织(WHO)疫后建议各国应增加医疗支出,强韧公卫体系与医疗机构,「医疗支出是投资不是成本」。
洪子仁指出,公务预算的投入健保支出面增加医疗机构财务韧性,为医护人员提高薪资稳定医事人员留任,吸引年轻人愿意医疗保健产业为选择科系,另外投资60亿预算执行「健康台湾深耕计划」,由全国各医疗机构、医学会或医事公会等团体,根据在地健康需求提出计划,像是创新医疗技术发展、培育AI、重症加护、临床药师人才等,透过计划引领健康台湾的政策从预防医学到疾病治疗,衔接长照3.0全人医疗服务,达成2030健康台湾愿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