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多益通】收藏外语证照的「无国界译师」如何精通十国语言
文/林郁宸
许多人都有收藏的习惯,有人收集邮票、专辑、书籍等,而有些人则喜欢收集语言。身为一名医师、又是多国语言学习专家,至今接触过的语言超过20余种,更同时拥有英文、日文、韩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义大利文、瑞典文、捷克语、俄文共十国的语言检定证照,这些历程便已令人啧啧称奇,更惊艳的是,他的多语言学习路,是大学后才开始的。
▲廖谊安认为,想学好一门语言,热情和兴趣是能否坚持的关键要素。(照片提供/廖谊安)
兴趣使然 多语学习路萌芽
他是廖谊安,比起他的名字,更为人所知的是他创办的部落格及粉专「无国界译师」,身为一位语言重度着迷者,他曾在自己发表的文章中幽默地写着,因为当不成无国界医师,只好先当当无国界译师。
在因缘际会下,他加入了台湾大学的多国语言交换社,认识了许多同样热衷于学习各国语言的同侪,他的多语学习路自此萌芽,尔后更常利用到海外念书或旅游的机会广泛到各地学语言,其中不乏诸多冷门语言,如捷克语等。
考虑到往后医师职涯鲜少有空档出国旅游,廖谊安希望自己能把握每次机会将语言学得更确实,只要有空档,就是他学语言的时间,而他的学习工具也与常人无异,多半是从书籍、新闻广播、戏剧下手,再辅以母语教学课程、语言交换等方式加强训练。
一路走来,他始终抱持对语言的热情,即便手边已拥有十种语言证照,他仍持续努力提升对各国语言的熟悉度、希望能不断向上刷新语言程度。他形容自己学外语是定锚式学习,通常会以考试为目标或停损点,比如学英文时考TOEFL iBT,学日语则考JLPT,「考试与证照就像检测自我的标准,可借机了解自我程度和不足。」他接着举例,如果这个月报名义大利文检定,接下来三、四个月他便会规定自己专注学习这门语言,将广播、书籍、影片等全数换成义大利文,融入情境,学起来更得心应手。
至于许多人学两种以上外语常面临的瓶颈:往往学好一门外语后,便忘光了另一门,该怎么解?「通常会忘记是代表前一门语言学得还不够稳固。」他以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说明,学语言时容易忘记通常都是未达到C1 程度、还无法自由运用的,想达到C1 以上程度靠的是时间的淬炼、兴趣与热情的维持,语感的累积没办法速成,只能靠持之以恒。
开线上课程 藉语言学习触及更多人
他的多语学习经验也开始触及许多人,不仅受邀到各场合演讲,还被线上学习平台相中,多次邀请他针对多语学习法开课,起初他想,这类课程和坊间语言课程全然不同,应该不会有人感兴趣,但去(2018)年在Yotta开设《快速从零学好新语言》的成果却意外的好,原预期至多400人捧场的课程,竟有近1400人购买。
会说多国语言,也替廖谊安的生活增添许多有趣经历,甚至有机会结交不同国家的朋友,他分享,在国外念书常遇到因语言相同、外人难以打入的小圈圈,但他在德国修硕士时便因会说捷克语,而常受捷克及斯洛伐克同学之邀加入课后party,更是活动中唯一的亚洲面孔。诸如此类的经历经常上演,他也常Facebook上与粉丝分享自己在日常中担任双向翻译的互动经验,笑说自己就像是个无国界工具人。
在工作上亦同,廖谊安认为,对强调国际化的工作单位而言,同时会许多世界主流语言,便有机会为自己争取机会。「尤其医师这种较接地气的工作,会说多国语言更吃香。」他举例,像发展海外医疗的慈济医院,国外发生天灾常需第一时间前往救援,对非英语系国家来说,如果会说当地语言,便不需透过翻译。
过去在慈济医院工作时,擅长多国语言的廖谊安便常被指派接待外宾、翻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来自乌克兰的外宾到院参访,须以俄文向对方解释医院创办理念、院内骨髓银行系统的运作等,是十分特别且有趣的经验。」
直至现在,即便身处英国从事研究工作,他依旧会拨空利用语言交换练外语、维持语感;工作时也会把握机会与墨西哥同僚讲西班牙文,他笑说,「许多医学名词过去只学过英文,自学语言时也很难学到医疗用语,与对方用西班牙文对话的同时,也可了解这些专有名词如何表达。」
对于未来,廖谊安期望自己能秉持着一贯的热忱,尽力将目前接触过的语言学得更精实,能在工作上流畅的沟通、使用,并持续深究精神医学。
About 廖谊安出生:1987年学校:德国慕尼黑大学精神医学科博士候选人经历:德国马普精神医学所研究员、台北慈济医院一般科住院医师、台北荣总实习医师学历:德国哥廷根大学神经科学硕士、阳明大学医学系检定证照:英文(TOEFL iBT 110分)、日文(JLPT N1)、韩文(TOPIK 6)、法文(DALF C2)等十种语言证照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English Career》No.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