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仔」介绍石虎不忘词 教你分辨猫vs.石虎
▲「圆仔」运动后累趴趴。93天大的「圆仔」体重5741公克,爬行速度有进步啰。(图/台北市立动物园)
「今天又要来讲故事了,这次记得牢牢的,不会再忘记了!」台北市立动物园的大猫熊宝宝「圆仔」,再次为保育类动物「代言」,前几次「忘词、口吃」,这回很顺利地介绍与大猫熊一样──同是独行侠的石虎。
透过「圆仔口述」,台北市立动物园推出「石虎不是猫咪」的影片,指出石虎是濒临绝种的保育类,野外数量估计不到600只。由于石虎是人类亲密的邻居,主要生存在低海拔的浅山地区,而栖地面临严重破碎化,与人类活动范围重叠度高,受到捕兽夹和毒饵等威胁之外,又因为许多人不当地弃养家中的猫或狗,使得流浪猫狗在野外也会和石虎竞争食物或活动空间,也可能传染疾病给石虎。近年来,救伤单位也收到多起车祸致死的石虎尸体,因为石虎倾向在晨昏和夜间活动,在遇上车子的强光时常无法反应被车撞死。
石虎原本列在野生动物保育法第II级「珍贵稀有保育类动物」,到了2008年,被提升为第I级的「濒临绝种保育类动物」,台北市立动物园以认养计划与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合作石虎的保育工作,去年底名叫小公猫(来自南投埔里)和阿姓(来自南投国姓)的一对配对石虎互动得很好,保育员也记录到交配行为,阿姓在今年3月1日生下一公一母的2只小石虎,现在已经7个多月大了,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希望由妈妈带领学习猎捕的技巧,有机会可以回到野外去。
「圆仔」还教大家怎么分辨石虎和猫。石虎常被误认成家猫,虽然外形和家猫很像,可是个性和生态习性完全不同,例如石虎不会像家猫那样「喵喵叫」;石虎身上的斑点像钱币;和家猫最大的区别就是「眼睛内侧有向上延伸的两条白色线条」、「耳后有明显的白色斑块」,且具有强烈的狩猎本性,目前列为保育类野生动物,是禁止私人饲养的,真的爱野生动物就应该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特生中心繁殖的石虎。(图/台北市立动物园)
动物园也提醒大家,爱石虎和其他野生动物,要建立一个友善的环境,这是守护石虎也是爱自己生活的土地;不要使用捕兽夹、不弃养宠物、不圈养野生动物、夜间开车放慢速度、选购对环境友善耕作方式之产品等,都是大家可以做到对石虎的友善行为。有石虎出没的地方,表示那里的土地和生态系是自然且健康的。
石虎小档案(台北市立动物园)学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chinensis 分布:多在苗栗、台中及南投一带低海拔山区,海拔500公尺以下的浅山密度较高,是主要的栖息环境保育等级:濒临绝种 习性:倾向晨昏及夜间活动,以野鼠、鸟类或两栖爬虫类为食 体形:重3~6公斤,体形比家猫略大,额头有两条白色纵带,身上有黑褐色点状斑,耳后黑色且有明显白色斑块,和家猫明显不同。
▲石虎警觉性高。(图/台北市立动物园)
▼【影片】石虎不是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