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山屋添事故? 山友:風險觀念沒長進
玉管处于去年新建观高山屋,今年底前可望完工。图/玉管处提供
开放山林带动登山热,政府广设山屋作为高山长程路线避难场所,但有山友认为,山屋数量增加反而降低风险准备。玉管处表示,山屋除避难休憩,还配备PAC携带型加压舱,可防治急性高山症,具有不可替代性。
今年七月凯米台风来袭,三人登山队行走中央山脉南二段,原本要靠沿途山屋避难,最后却失温死亡,事故地点距离避难山屋不远,有山友认为,过去百岳长程路线因山屋少,出发前会有完整规画,且要有户外野营过夜能力,高山兴建越多山屋,登山风险观念越薄弱。
高山山屋增加后,住宿也不时引起登山队伍纠纷,有山友直言,有些登山客认为既然有山屋,长程路线就不用背负帐篷,若遭遇恶劣天候,没有足够应变能力恐增山域事故风险,与其增加山屋等硬体设施,山友登山能力、风险观念没长进才是问题所在。
台湾山林复育协会执行长蔡智豪认为,高山天气变化快,难以掌控,高山山屋有设置必要,但山屋要总量管制,不能以游憩、观光为考量;山友也要有足够的登山技能与准备,接受专业团体开办的登山教育课程,以减少风险。
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副处长邦卡儿.海放南说,高山山屋除提供休憩、避难,对规画长程路线是重要参考,尤其海拔两千五百公尺以上山域,可能引发高山症,山屋中的PAC携带型加压舱,可治疗急性高山病、高海拔脑水肿、高海拔肺水肿等高海拔疾病,对于登山安全很重要。
邦卡儿.海放南建议,攀登百岳路线,体能、路线规画、登山技能及天候判读都需充足准备,落实「留守人」,每天回报行程路线、身体状况,并掌握最新天候状况,才能减少山域故事发生。
消防署统计,五十到五十九岁是近年山域事故人数最多族群。中华民国山难救助协会中区搜救委员会教官林瑞安特地为这些族群设计课程,他说,此年龄层登山者对自己体力认知足够,也专注学习登山课程,可成为宣导重要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