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航/罗部长的问题是不仁

法务部罗莹雪赴立法院备询。(图/记者季相儒摄)

文/周伟航

法务部长罗莹雪最近成了媒体宠儿。因为肯亚案,她在立院多数党大战,名句连发,就算是假日,她也用新闻稿出击,内容浅白易懂,震惊了数十亿人。统媒蓝媒一心想把她塑造成蓝军新神」,拍马、赞美连发,只差没有挖出小时看鱼逆流的故事了。独媒、绿媒当然是反向操作,把罗部长过去的脱序言行都挖出来比对,想证明她只是三流政客

台湾蓝绿对立的态势太强,所有事情加上政治滤镜,总会出现正反两极的结论。夹在中间的普通百姓呢?虽然觉得罗部长有一些怪,有一些疯狂,但就是很难掌握其中的关键。就伦理学角度来看,罗部长的言行,倒是突显出一个道德人格特质,而这个道德特质正是马派人马的一贯问题

那就是「不仁」。

为了肯亚案,不是以口才见长的罗部长,被迫和一班「名嘴」「战神」在立院质询台上正面交锋。因为法务部能掌握的牌实在太少,罗部长没有备料之下,硬要和委员们对阵,不免流于「闲聊」,一聊开,一些不太「庙堂风格」的言语,就接连喷出。

像是被问到「为什么泰国人可以回泰国,台湾人不能回台湾?」时,她回答:「因为泰国人只会讲泰国话。」

被问到台湾人送至古巴时的后续,答:「然后他就死掉了。」

下了质询台,她假日亲自执笔,在没必要发稿的时间点发了一篇「自己错了还怪别人」的超白话法务部新闻稿。

另外也有名嘴报料,在其母重病时,罗莹雪与其开庭对阵,仍毫无体恤,冷言连发的态度。其真假就先不论,只是罗莹雪话匣子一开,各方都提供了大量类似的资讯。从她早期当律师、出任政务委员蒙藏委员会的时期,都可以看出这类冷言冷语的痕迹。

支持者当然是如获至宝,认为这是蓝军难得的新生代「言语科」战将。在旧一代的蓝营名嘴纷纷「过期」、折损,或是被自己人封嘴之后,罗莹雪的出击,有如末世的一股名灯。许多蓝媒拼命追捧,造神特稿连发,而绿媒也乐得扩大报导。为什么?

因为就网路大数据来看,罗莹雪的言论,的确造成了一些效果。她一方面强化了蓝军支持者的凝聚力,特别是在看守内阁这种没梗的鸡肋时期。但换个角度来看,她也刺激了绿营重振声势。在没有选举,又是执政之前,缺乏政治焦点的空窗期,透过她的夸张表现,绿营支持者再次确认自身的道德正确性。

所以虽然蓝绿双方都张要破除对立、终结恶斗,但一碰到这种加速「核分裂」的好料,还是抢着大大发挥。这也让罗莹雪这种「即期」部长有机会经历人生最高峰的一刻。

▲时代再呛罗莹雪,黄国昌情绪化发言。(图/记者李毓康摄)

►►►掌握最新观点,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但如果排除蓝绿视角,就伦理学来看,罗莹雪的言行有什么问题吗?

纯就近日一系列跨国诈骗案而言,只剩一个月任期的看守内阁法务部长,中共不想理,他国更不理,自己辖下呢,更是懒得理,这的确很难施展,因此她也只能讲讲。无计可施又被骂,心情不好,讲话难听,也很正常。就行为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她能坚持和谐以对,可以突显出道德高度,相对好一些;但诚实表达自身的无力,也实在是不需多加苛责。

不过就德行伦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一系列言行串起来,可以看出她人格上缺乏重要的德行,也就是「仁」。仁是推己及人,是种关怀他人的内在的同情机制,但从她言行中,可以看出她一直缺乏对人的关怀。

问她泰国人和台湾人为何遣返待遇不同,她答「因为泰国人只会讲泰文」。那台湾人呢?这问题关怀的是台湾人耶。

「后来他就死掉了。」为什么死的?这不是原本问题关怀的重点吗?

「自己错了还怪别人」的发稿过程,也可以看到她只考量自己被批判的苦处,未考虑到法务部下属的情境。她自行发稿,有尊重原来执司发稿者的专业吗?之后部院联络人,又该如何自处?射后不理,何以为仁?

至于名嘴爆料母病时的罗部长态度,其实也是缺乏仁心的表现。

若要强调罗部长有关怀「诈骗案受害者」,却也看不出她在职权范围上有什么具体表现。口头关怀受害者人权,感觉比较像是在召唤支持者,而非真的具体做法。

「仁」是内建在华人文化中的核心德行,缺乏仁的特质,会自然引起社群大众的质疑与反感。

有人可能主张法务部长不需要「仁」,因为他要枪决人犯。这是把「仁」简单化了,最看重仁的孔子,杀的人绝对不比近代任何一任的法务部长少。差别在于,不仁者可能纵情滥杀,而仁者是体察众情,为断然处置而杀、而刑,两者在目的层面有明显差别。

让人遗憾的是,缺乏「仁」的特质,似乎是马派高层的共通问题,这也让许多能人善将一一离开,剩下的多是和马英九同一调性的人。你不妨回想那些「马语录」,什么「我这不是来了吗?」「我把你们当人看。」「吃两个?」

有些推说是笑话,有些推说是情急之语,但其实在听者心中,真正引发不安的,不是这些词语的肤浅,而是隐隐传达出来的「不仁」。只考量到自己,欠缺关怀他人的真意。

所以蓝军将罗部长造为新神,只怕选错了对象;绿军单纯批她失言,也失之太浅。力挺或是攻击一个即期部长,其实没什么意义,透过她的奇言怪举,我们应该思考的是马派人马留给台湾政坛的一种「集体不仁」现象。这其实也是马政权之所以由盛转极衰的要因:这种态度触动了台湾人心中深处的反感与担忧。

政客来来去去,一下就过期、过气,但那种「狂派」的不仁气息,若是无法驱散,政治人物在人民心中,就无法建立信赖感。做点真正关怀他人的实事吧。

●作者周伟航,笔名人渣文本,经营粉丝专页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辅仁大学哲学博士,专长为伦理学,曾从事政治公关工作,目前为时论专栏作家。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