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只能靠自己:「偽鮮乳」橫行 政府卸責

消基会4至5月间调查市面上74家手摇饮、咖啡店及早午餐店贩售的鲜奶茶类饮品添加使用的奶品,发现仅8家(10.8%)店家在品牌官网或菜单上完全揭露所使用的牛奶品牌,公馆商圈店家将使用的鲜奶放在店前,让民众安心食用手摇饮料。本报资料照

国内超商、手摇饮与餐厅等含乳类饮品,添加乳品标示不明确相当普遍,笔者多次要求政府介入,强制揭露乳品内容,主管机关置之不理。日前消基会抽查相关商家,只有一成店家揭露,足见问题严峻。政府枉顾国人健康与消费权益,消费者只能自力救济。

引用「Taiwan- Drink — 激饮狂潮:台湾手摇产业分析」,国人偏爱手摇饮料,自2011年以降,除了2021年疫情有稍微下降的情形,国人在饮料消费均呈现稳定的成长,2023年销售额达1195亿元。以财政部统计的手摇饮店业2023年销售额推估(用每杯饮料50元计算),台湾人一年喝掉约10亿7,504万杯手摇饮料。其中奶茶/鲜奶类占12.5%;咖啡/拿铁比率为7.3%,亦即与乳品有关的饮料约为16%,推估营业额接近新台币200亿元,无论数量与金额均十分可观。这还只是手摇饮店业的数据,若加上超商、早餐店与餐厅,数字将更为惊人。

过去手摇饮乳品原料多采用外国进口奶粉,2008年前每年奶粉进口量达8-10万公吨,2008年爆发中国大陆奶粉掺杂三聚氰胺事件,民众开始关注食安问题,商家转而使用国产鲜乳。惟随着时间推移,店家基于成本考量,开始找其他「伪鲜乳」替代品,其中以廉价且品质远低于鲜奶的冰砖奶最多。

查询农产贸易数据,浓缩奶的进口数量成长惊人,2008年仅有424公吨,2012年首次超过1万公吨,去年已逾2万公吨,今年前半年就已经2.5万公吨,远远超越去年全年的数量,直接冲击国产鲜乳市场。

消基会4至5月间针对市面上74家手摇饮、咖啡店及早午餐店贩售的鲜奶茶类饮品添加使用的奶品进行调查,发现仅8家(10.8%)店家在品牌官网或菜单上完全揭露所使用的牛奶品牌。

此次,调查的对象限定是高价位的「鲜奶茶类」产品,就有不少产品使用浓缩奶,若是全面调查所有的含乳饮品,按照急遽增加的浓缩奶进口量推测,低价的含乳饮品使用进口还原奶的比率应十分可观。

企业为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选用成本较低的冰砖奶,甚至采用奶粉冲泡,只要符合一定的卫生标准,也不应予以苛责。除非是刻意标示不实,如标榜采用鲜奶,却是使用冰砖奶,就属于广告不实,触犯公平交易法与消费者保护法等规范。

然而,消费者有「知」的权利,需在资讯完整且透明下,始能做出理性的选择。无奈多数饮品业者不愿意提供完整的乳品资讯,消费者无从知悉饮品添加的乳品的品质,如同二手车选择困境,「逆选择」成为常态。资讯不透明下,使用品质较差「伪鲜乳」的业者,赚得盆满钵满;采用国产优质鲜乳的业者,因饮品价格较高,难获消费者的青睐,反成为受害者。

资讯不对称下,最好的作法就是由公权力介入,要求企业强制揭露,惟主管机关却无意为之。此时,消费者只能靠自己,拒绝购买隐匿资讯店家的商品,优先选择自愿揭露的业者,并透过网路推荐优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