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几日,见到张氏夫人,徐阶不觉讪讪。一天,他忐忑不安地对张氏说:“我对可久情深如此,你不会见怪吧。”谁料那张氏却说:“夫君对可久姐情深意笃,是性情中人,嫁夫如是,妾复何求?”这回答非常得体,也足见大度,徐阶之心稍安。
说起张氏,亦非等闲女子,出身官宦之家。她的祖父张蓥,经顺宗、代宗、宪宗、孝宗四朝,历官江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河北巡抚、刑部尚书,于孝宗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死于任上,被加封太子太保,谥号庄懿。在松江,张蓥人称“三可惜”,其名言是“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张氏之父乃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别驾(知府佐官,相当副知府)张岦,讳鹤少,颇有名望。在这种严以律己,积极有为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张氏,自幼便饱读诗书,重视修身,是位品学兼优的淑女。嫁徐阶时芳龄十七,小徐阶十三岁。她明知嫁过去只是续弦,而且对方已有一子,明知对方官职从四品,与一品大员的祖父相去甚远,却乐意。松江谚云:“六月的日头,蛮(后)娘的拳头。”小小年纪的她就不信这后娘做不好。见丈夫对原配情重爱笃,不仅不生醋意,反倒觉得可以托付终身。
葬母葬妻两件大事尘埃落定,小知也、四空就和徐阶话别,徐阶这才发现十年不见,那四空依旧丰姿绰约,一身僧服,遮不住肤如凝脂。至于那小知也,更是出落得一表人才,圆脸大耳,肤色白净,如果不披一身袈裟,是位白面郎君,披了一身袈裟,倒像戏台上的唐三藏,心中不免羡慕。四空和小知也,也觉得徐阶变了,举手投足有了贵气,说话缓慢稳重,人却变得老气了。寒暄过后,徐阶呼家人用轿子送小知也回寺,那小知也一摆手说:“毋庸多事,贫僧坐船即可。况且,和尚哪有坐轿子的理?那轿子还是用来送四空吧。”徐阶见状,便与小知也话别,然后一顶小轿,把四空送回庵中不提。
送走二人,张氏便爱怜地对徐阶说:“大事已毕,夫君不可过于哀伤,也应将息身子,看那小知也年龄与夫君相仿,但看上去比夫君年轻多了。”徐阶闻言,真想揽镜自照,但居丧期间,不可唐突,便说:“夫人所言极是。”
从此,张氏亲自下厨,大鱼大肉是使不得的,但熬粥煮饭,烹调些豆腐蔬菜,日日翻新,尽量可口,对徐阶百般照料。
无话则短,转眼到了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徐阶接获国子监生员的问候信,信中提到朝廷发生了弑君大案,当今皇上差点儿龙驭宾天。这一吓非同小可,细读书信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夜,嘉靖在宠妃端妃宫中,云雨过后,打发端妃另睡一室,独自熟睡。此时,宫婢(低级宫女)杨金英等十人,走到东间,解下仪仗上的花绳,搓成一条大绳子,做好准备。到凌晨两三点钟,宫婢们一齐拥入,来到嘉靖身边,托起嘉靖的脑袋,将绳套套在他脖子上,又怕皇帝发声,用一块黄绫抹布蒙在他脸上。宫婢们掐脖的掐脖,按身子的按身子,揿左右手的揿左右手,按腿的按腿,拽绳的拽绳,拼着全力要将嘉靖勒死。其时,被蒙着脸的嘉靖深睡着,喉间疼痛和呼吸受阻,只能发出唔唔的声音。
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