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

朱厚煌决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他想过做很多事情,但是到了现在,唯有请蕃东雍之事,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也算是改变了历史?其他的?

正德北征,没有朱厚煌,他也打赢了。乃至达延汗之死,也是如此,纵然没有朱厚煌,达延汗也没有活过正德十三年。而请蕃东雍之事,并不是朱厚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反而是他最不重视的东西,他的身份,他的血脉起了作用。

他好像一点用都没有。比如现在,在东雍做的事情,一个不以内政见长的唐寅。就已经将主角甩了不知道有几条街了。

朱厚煌独自回到了自己的住所。虽然大员还是很简陋,但是朱厚煌所居住的地方却是不错,青砖红瓦,是整个大员最好的房间。

朱厚煌浑浑噩噩的走回去,坐在床前,云墨看朱厚煌有不高兴,问道:“殿下,您怎么了?”

朱厚煌仰起头来,看着屋顶上一出木茬。大员毕竟不是大陆,即便是最好的房子,也是粗制滥造的,各种细节打磨根本不够惊喜,好几处都露出不整齐的木茬子,他好像是自言自语的问道:“云墨姐姐,你说我是不是很没有用吗?”

“怎么可能啊?”云墨笑道:“世子,你从小懂事,比之其他王府的世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夫人常说,有你这个儿子,让他省了不少心。”

“是吗?我为什么觉得我很没有用啊?我将大员台湾两地弄得一团糟糕,看唐先生一来,全部井井有条,比我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了。”朱厚煌自怨自艾道。

“世子,你管理王府的时候,不是从来不亲自动手,而是分派任务,让下面各司其职,不是很好的吗?世子即便不如唐先生也不必沮丧啊,唐先生大名即便是在北京也听说过,是一等一的大才子,而且这么大的岁数了,世子比不过他也是正常啊。”云墨好像小时候一样安慰朱厚煌。

朱厚煌的心绪渐渐的平静下来。

他作为穿越者的优越感,被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内心之中再也没有一丝作为现代人的骄傲了。暗道:“我虽然比这些明朝人,多了几百年的见识,但是真得胜过他们吗?却不定,我在前世也不过是无名之辈而已,而唐伯虎如果在现代,即便不能入仕。也定然是一鼎鼎有名的大作家,大诗人,社会地位不会比金老先生差多少,而我在前世恐怕连见金老先生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我多出的几百年来的见识,不过是历代前辈遗产而已,并不是自己领悟到,我只是知其然,而其所以然,不过后世历史学家的分析。所谓一切历史都是近代史,我理解的历史与大明的真实情况到底差了多少,我自己也不知道,如果一味的按着前世观念去找,恐怕不过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不过有一点却没有错的,就是历史的滚滚洪流,是有其必然性,纵然我再不想承认,西方崛起必然有其先进性,种种内幕啊,纠结啊,各种内在或者外在原因,我不必多管,只需发挥我自己的战略优势便是了,其余的事情,交给合适的人去做了。我必须学会怎么做一个上位者。“

朱厚煌碰了多少壁,终于领悟到一丝门道了。第二日,他就将唐寅找过来,开诚布公的与唐寅谈论。

朱厚煌与唐寅相对而坐。朱厚煌说道:“唐先生来孤麾下这么长时间,孤却没有和唐先生谈心,是孤的错,还请唐先生见谅。”

唐寅对朱厚煌观感也是很复杂的,起初,他并不是多么喜欢朱厚煌的。不过是因为躲避辽王的邀请,才上了朱厚煌的船,朱厚煌自己也心知肚明。故而他对唐寅的使用上,一直是有所保留的。简直是将唐寅当成了救火队来用。唐寅自己也知道,不过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朱厚煌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每一件事情都做的很好。

而朱厚煌也实在没有人可用了,这才将唐寅提拔起来。

不过唐寅身上的任务越重,越是繁杂,唐寅对朱厚煌的观感就越来越好。朱厚煌虽然是一个藩王,但是衣食简朴,身边只有一个侍女而已,手握巨款,但是没有将一分钱放在享受之上,虽然有种种幼稚的地方,但是能礼贤下士,知错能改。这样的品质在唐寅看来,比朱厚煌种种小聪明要宝贵的多。

为什么?商纣王,有一句评语,就叫做,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什么意思?商纣王聪明到认为自己是对的,而拒绝劝谏,言辞犀利,可以掩盖错误,自以为全天下人之人,都没有自己厉害。

这样的人是暴君的同性,根本无法辅佐。而朱厚煌几次在唐寅哪里失了面子,都是回到房间自己去失落,没有迁怒于人,这样的品质,让唐寅也渐渐产生了一丝辅佐朱厚煌的心思,所以唐寅做事也越来越主动了。

唐寅说道:“殿下不必客气。是臣没有理解殿下的心意。”

朱厚煌说道:“先生先听孤说完,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请先生指正。”朱厚煌深吸一口起,看着唐寅。这一是场考试,不仅仅是考唐寅,也是考朱厚煌的。朱厚煌决定改变行事风格之后,就已经下了决定了。放弃对事情细节的控制,专注于大局,那么他必须有一位能完全处理庶务的人,或者说机构,正如内阁于正德。而这个人朱厚煌更愿意称他为相,雍王相。

不过唐寅能不能成为雍王相,就要看两个人思路能不能合拍了。

朱厚煌说道:“孤虽然出身皇室,但是自幼丧父,不愿意碌碌无为一辈子,才从皇兄哪里求得封蕃海外之机。然孤不自量力,愿以为此时孤能自为之,现在才知道,孤还差的太远了。”朱厚煌忍不住心中抱怨,看了那么多人穿越文,好像金手指一点,就可以。却不想如今他仅仅管近万人的移民点,就觉得千头万绪根本忙不过来,甚至有顾此失彼的感觉。

“今日请先生助我。”朱厚煌诚恳的说道,随即将一副地图铺在桌面之上,这是一副世界地图,当然不是给正德那一份,不过这么重要的东西,朱厚煌也不会没有备份。朱厚煌指点江山将忽悠正德那一番话,重新说给唐寅听,最后下结论道:“如今四海尽莽荒之地,而中原多饥馑之难,我愿移中原饥馑之民,开四海莽荒之地,有利于天下,显贵于子孙,留名于后世,于愿足矣。”

唐寅一时间目瞪口呆,他从来没有想过朱厚煌有这么大的报复。也从来没有想过朱厚煌有这么长远的眼光。作为一个见识的士大夫,只需一看这世界地图,就知道有很多东西与他得到消息暗合,这并不是伪造出来的。他之前以为朱厚煌不过是不想被内地的藩王那么多规矩束缚而已,却没有想到他有这么大的宏图大志。一时间看朱厚煌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心中暗道:“这雍王殿下,莫不是周公召公一流吗?”

周公与召公自然是指周朝建国时两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周公旦,召公奭。这两人不仅仅在朝中匡扶社稷,还建立诸侯国,周公是鲁国,而召公是燕国,这两个国家都数十代,在战国时期才亡国的。

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龙会战三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绝我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后五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仪之死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苏禄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六百五十章 倭乱之谢氏灭门案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达战场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军第五百六十章东雍近况第三百九十章 升龙会战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七百九十七章 对淡目过的作战准备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龙会战十一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五十四章 大明将亡于藩王?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七百九十二章 亚齐的覆灭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麦哲伦顾问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张璁三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庆攻防战十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协议第七百五十九章 亚齐人在行动二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温州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六十七章 许栋第七百九十一章 亚齐的覆灭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问题第二百八十三章 东雍渔业第九章 打虎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军第八百三十三章 东雍之战七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三十三章 应州之战 王勋【一】第三十八章 决胜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袭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龙会战八第一百七十三章 许松归来第一百四十章 金铃铛第三百零五章 暹罗第五百九十章 浮桥之战九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五百六十三章 东雍近况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夺岛之战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苏禄情况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云动第三百四十四章 战前商议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运兵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庆攻防战九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庆攻防战十六第六百四十五章 经济危机第六百零四章 升龙围城战九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遗书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舰队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运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国吏试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战事六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六十章 土盘算法第四十一章 单于夜遁逃第六百零六章 升龙围城战十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张璁四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马六甲海战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锅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阳明第三章 侍卫第七百五十一章 亚齐的兴起第三百五十七章 云海关下五第六百四十三章 东雍与大明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龙围城战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群岛结束战斗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镇江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军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龙会战二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战八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战三第一百五十章 和议第四十四章 再胜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后何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庆攻防战十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八百八十章 胜负手十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国吏试第七百零九章 后宫琐事三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庆攻防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