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回 病美人香殉乐府歌,虞世基惊鸿讲武赋

隋炀帝与萧皇后一番长谈,倒出了痛恨杨素的心里话,况且萧皇后对宣华夫人关怀备至,隋炀帝顿感萧珺的宽宏大度,心中高兴,便邀皇后萧珺饮酒叙情,重续旧好。

天色渐晚,杨广、萧珺夫妻二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把酒做情,久违爱意,蜜语正浓。只见有小太监急忙忙来到宁安殿,气喘吁吁的奏道:“启禀皇上,宣华娘娘病危,太医说恐怕撑不过今晚了。”

“啊!”隋炀帝大吃一惊,皇后萧珺也眉梢紧促,帝后二人顾不得把酒欢颜,匆匆起身前往平阳宫,看望宣华夫人。

来到平阳宫的阁中,宣华夫人病倒榻上,已奄奄一息,隋炀帝、萧皇后围坐床前,轻声呼唤。

只见宣华夫人微睁双眼,神情已是有气无力,眼望杨广,深情说道:“臣妾自得陛下宠幸,沐浴洪恩,只恨身子嬴弱,不能再侍奉陛下了。”、

“夫人放心,朕立刻传天下的名医,医治好夫人的病。”正说着话,宣华夫人又是一阵咳喘。

“臣妾这次是真不行了。”

隋炀帝道:“夫人不可乱说,通济渠挖通了,不日便可汇水,到时一同畅游江淮,朕要带夫人重游江南,以了却夫人思乡夙愿。”

宣华夫人听说通济渠已全部挖开,两眼红润,知道杨广为自己能归乡,放弃先挖北方的永济渠,改挖去往江南的通济渠,心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又不知从何说起,便言道:“臣妾无缘运河,只求陛下留诗一首,再无遗憾。”

杨广看到宣华枕边还放着当年所赠的同心结,急中生智,想起曾经写给萧珺的一首旧乐府《江陵女歌》,便随口说道:

“雨从天上茫。水从桥下流。

拾得娘裙带。同心结两头。”

宣华夫人听罢,笑意映出,隋炀帝看宣华夫人喘气愈加急促,对萧皇后道:“朕再去唤太医,皇后且照看着。”

“陛下放心。”

隋炀帝转身离开,宣化夫人看看陪在一旁的萧皇后,强撑身子想起,萧珺坐到枕前,让宣化依偎自己怀中,宣华问道:“叔宣来世还与皇后为姐妹。”

“嗯......”萧皇后两眼依稀,深情的点了点头。

正在此时,一个小太监奏道:“启禀皇后娘娘,工部尚书宇文恺有急事求见。”

“皇上刚去传太医了,先让宇文恺暖阁外奏报。”

“遵旨。”

等候片刻,工部尚书宇文恺隔着暖阁的门帘,伏地奏报:“启禀皇后娘娘,太子从东都来报,通济渠汇水成功,今早通航了。”

话音未落,宣化夫人突然呕咳不止,病情发作,众人皆惊,萧皇后赶忙抚摸胸口,帮着宣华夫人顺气,嘴里还不时唤道:“叔宣、叔宣……”

“运河通航了......”萧皇后忍不住热泪诉说着通济渠通航的消息,只见宣化夫人脖子一歪,嘎然不语,一命呜呼。等隋炀帝唤来太医,见萧珺怀揽宣华夫人在怀中,宣华夫人已岿然不动,所有的太医纷纷跪倒叩头,众人方知人已归天。

宣华夫人陈叔宣时年二十九岁,红颜薄命,郁郁而终。真可谓:

二十九载化春秋,缘尽隋宫万念休。

兄妹同俘别故土,父子共妻担烦忧。

病榻尤生红颜在,春阁不解美人愁。

御殿若怀三春暖,深巷应知风情留。

宣华夫人病故,使得隋炀帝清新寡欢,回想往事,思绪万千,即便宫娥无数,也难有能比宣华夫人更入眼帘的女子。

每每来到崇文阁,隋炀帝都不时翻阅着当年从陈国搜罗的书卷典籍,追忆着陈叔宣和陈国旧事。每每遇到可心刻意的文章,便和萧皇后闲聊一番。

偏巧一本陈国旧书让隋炀帝爱不释手,书也不是很厚重,却翻来覆去看了整整一个时辰,嘴里还默念读道:“夫玩居常者,未可论匡济之功;应变通者,然后见帝王之略……”

萧皇后看皇上如此喜爱这本书,便问道:“皇上看的什么书,这么着迷?”

隋炀帝道:“《讲武赋》,以前朕没时间看南朝这些典籍,如今翻来却是别有洞天。”

萧皇后走到近前,探头观望:“嗯……且不说文采如何,单是这一笔好字,也让人看着舒坦。”

隋炀帝道:“无论文采还是字迹,足以与诸葛颖、潘徽媲美。慨叹天下贤才之多,若皆能为朕所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萧皇后道:“是啊。陛下去年颁布开科取士,眼看今秋降至,正是考生入京的日子,不如借这次科考,选拔良才,效命朝廷。”

开科取士正是隋炀帝的十二个心愿之一,萧皇后提及此事,让隋炀帝心中又一次满怀期望,隋炀帝说道:“今秋科考的题目朕都想好了。”

“皇上想出什么题?”

“讲武赋!”

大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炀帝正式降旨,朝廷设置“进士科”,招揽天下考生,以试策取士,科举考试由此而生。后有明代杨继盛《言志诗》赞曰: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大业二年的开科取士,虽说只是科举考试的一个雏形,还尚不规范,但天下的饱学之辈纷纷聚集京师大兴,都跃跃欲试,毕竟这是自盘古开天地,皇帝不问出身贵贱,第一次开科取士。

大兴城东的一条小街上热闹非凡,趁着进京赶考的生源聚集,一些商贾摊贩,沿街摆摊,招揽生意。提及今秋的科考,在一个烧饼摊上,几个市井老儿,围坐在一张小木桌前品头论足,口若悬河的闲聊着。

几个小老儿之中唯有一人,干啃烧饼,寡言少语,这人三缕短髯,轻飘胸前,年纪已到中年,黑黑的胡须之中已有了几根白丝。

“茂世兄,你这都一把年纪了,还考什么进士啊?”

这个茂世,名叫虞世基,字茂世,会稽余姚人氏,原本是陈朝的官员,自从亡国之后,一直流落关内,靠着当教书先生,勉强糊口,如今也报名参加了科考。

虞世基道:“几位老哥是不知道,当官好啊。人前显贵,鳌里夺尊,全家都跟着享福。”

一个老儿笑话道:“那是官人家的公子能考进士,你教书匠能排老几?”

虞世南指着老儿笑道:“无知之辈,这次考进士科,可不是九品中正选人才了,不问出身,不问贵贱,全看能耐,要不然天下这么多书生都来考呢。”

虽说当官好,但看这虞世基的一副穷酸样,几个老儿只是用鄙夷的眼神啃着烧饼,谁也不信虞世基能考上名次。

……

过了几日,所有的考生赶往国子监参见考试,国子监门外有禁军侍卫,搜身盘查,考生排着队依次入内,按先后领取牌号。国子监大院之中,站满了等待参加考试的生员,而已经黄土埋半截的虞世基也在其中。

正北面的石台子上,摆了三条长桌案,只见几个身着官服,身带乌纱的官员,登上石台。为首之人便是主考官、莒国公萧琮,身后跟随着苏威、薛道衡、诸葛颖、潘徽以及吏部、礼部的官员。自从越国公杨素死后,莒国公萧琮便是当朝的首辅大臣。

萧琮高声言道:“今秋开科取士,普及天下,恩泽九州,选拔贤才,择优取士。国子监法纪严明,考院规章,已悬挂东墙之上,王法无情,但凡有违规者逐出考场。请众生员入场,考题稍后发放。”

“考生入场——!”

众考生依据领取的牌号,纷纷入场,现场的考官把皇上钦定的考题,封在小纸筒中,分发给众考生。

虞世基接到纸筒,小心翼翼的打开,取出纸条,上面写道:

“钦定命题,做《讲武赋》。”

虞世基不看便罢,看着“讲武赋”三个字,不由得心生感慨万千,思绪无限。但想的再多,此时也是科举考试。

虞世基揉了揉眼,确定自己没有看错,稍加思索,提笔便写。虞世基最擅长隶书,一篇《讲武赋》写的酣畅淋漓,书法精湛,浑然天成,自己也深感欣慰。复读一边,没什么疑虑,便投交了考卷。真可谓:

一赋做成思前缘,开科又见写旧篇。

若非今生朱紫命,岂能迎来状元年?

国子监科考已毕,等到两日之后,莒国公萧琮、苏威、薛道衡、诸葛颖、潘徽等人一起来到宫里,奏报天子考试成绩。

隋炀帝此时正与萧皇后在水池边喂鱼,一见五位大臣一起来到,隋炀帝问道:“今秋科考成绩怎样?”

萧琮道:“启奏陛下,今秋科考,答卷已经审议,我等五人一同举荐一个名叫虞世基的考生,特来请皇上圣断。”

“嗯……虞世基?”

苏威道:“是啊,这虞世基一手隶书写的精湛绝美,他的《讲武赋》文采也最为出众。”

说着苏威呈起夹在自己腋下的考卷,隋炀帝道:“既然虞世基的讲武赋写的最好,就读来听听。”

“遵旨。”

苏威打开考卷,读道:“夫玩居常者,未可论匡济之功;应变通者,然后见帝王之略……”

“且慢!”隋炀帝一声打断,把众人下了一跳,几个大臣满脸疑惑,不知所以。

隋炀帝问道萧皇后:“皇后你可否听说这几句话?”

萧皇后猛然想起那日在崇文阁,隋炀帝读的一本陈国典籍之中,开篇就是这几句话,那本书也叫《讲武赋》。

萧皇后迟疑问道:“皇上莫非是觉得此人抄了一篇《讲武赋》?”

“不错,立刻起驾崇文阁。”

萧琮、苏威等几个人被说的一头雾水,赶忙跟着隋炀帝、萧皇后来到崇文阁,几个小太监也匆忙在陈国带来的书卷中寻找那边《讲武赋》。

等了少许时间,一个小太监匆匆跑到前厅,奏道:“启禀皇上,那本南朝《讲武赋》找到了。”

隋炀帝接过这本书,翻开观看,再看看那宗考卷,对几个大臣说道:“各位爱卿,你们来为朕对照对照,看看是不是抄袭?”

萧琮、苏威、薛道衡、诸葛颖、潘徽围到龙书案前,拿着书和考卷对照,两篇文章都是一千两百六十个字,内容几乎相同,只不过那本书是当年写给陈国皇帝的,这篇试卷是写给大隋王朝的。

众人惊讶万分,萧琮叹道:“莫非真是抄袭试卷?”

诸葛颖一旁摇了摇头,说道:“不对,就凭字迹,恐怕出自一人。”翻开那本书的落款,作者署名恰恰正是“虞世基”。这才是:

天下无巧不成书,作者作品两归途。

名著长存高阁内,本人孤身在江湖。

开科取士国子监,旧作重书讲武赋。

人生慨叹命苦短,半百余生惊皇图。

第141回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萧皇后重逢杨伯丑第91回 汉王献城叛军覆灭,萧后祈福华山遇袭第159回 午朝门缚杀来护儿,成象殿缢死隋炀帝第167回 讨叛军王薄走聊城,哄贼子家仆探萧后第177回 李仲文献城投唐军,刘武周异志谋汗王第93回 御书房赋诗励杨广,平阳宫狐锦赠宣华第12回 宇文述探访宝光阁,萧王妃祭扫皇后祠第136回 鱼俱罗杀宫起异志,樊子盖斩将立威名第135回 二征高丽隋主催粮,叛军起兵谋反黎阳第161回 乱宫闱萧皇后失节,谋逆转麦孟才请命第147回 散流言雁门解重围,说谶语刑房诱口供第178回 二度南征图谋复辟,三服毒丸可汗归天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争功收复建康第118回 烧妖将烈焰烧湟水,擒秃鹫隋军破丁零第166回 起兵变逼宫乾阳殿,夺中原激战北邙山第72回 修宫宇暴政掠民夫,送绸缎泄密说要案第77回 做草房巫术咒杨广,抄东宫问罪废太子第107回 奉国书触怒隋炀帝,跨东海诏安琉求国第49回 寄兵诗孔范再遣书,战延州五牙破水寨第138回 来护儿伏击过羊岭,杨玄感绝命葭芦戍第45回 伐陈国三军进淮南,谋换帅密奏入关中第131回 诸葛颖再谏怒龙颜,来护儿中计折水军第85回 御书房君臣论削藩,宁安殿夫妻话亲缘第14回 冷元宫悍妇训王妃,晋王府太监传密信第131回 诸葛颖再谏怒龙颜,来护儿中计折水军第94回 改元大业旧臣复任,童谣逆耳一语成谶第8回 重团圆太子寻草窟,谋奸计叔侄会王府第85回 御书房君臣论削藩,宁安殿夫妻话亲缘第76回 访城南段达诱故交,别京师杨广哭皇后第180回 宋金刚作乱刺太妃,康苏密平叛保后隋第19回 河间王双戟破顽敌,重瞳子单骑闯连营第59回 封帅位杨广再复职,赴家宴陈主重团圆第146回 隋炀帝兵困两界沟,萧皇后乔装突厥营第147回 散流言雁门解重围,说谶语刑房诱口供第83回 隋炀帝即位登至尊,云定兴灭亲求仕途第117回 斗猛牛隗不群扬威,遣御马诸葛颖献计第109回 宇文恺进献观风殿,突厥部拓路开草原第6回 江陵城误撞太子驾,望江楼密谈兴亡策第72回 修宫宇暴政掠民夫,送绸缎泄密说要案第26回 青州府策反献美人,绿丘岭救驾退刺客第88回 裴文安急谏渡黄河,麦铁杖恶战蒲津关第164回 托忠良搭救遗腹子,战童山两家折兵将第155回 屈突通卸甲哭节义,萧皇后妙笔写风华第66回 宋嬷嬷探访建康府,宇文述一请光宅寺第75回 云定兴谗言害元氏,太子妃遗言传姬威第42回 畅春园赏菊提联姻,神羽亭比试选驸马第11回 苦肉计诈取晋王心,特色礼谋划宛城游第174回 会番使再遇慕容遐,入突厥重聚宗室亲第168回 萧美娘二番封皇后,孙安祖诈败唬许王第84回 崇文殿天子说版图,驸马府公主寻短见第189回 翻旧案追罪裴虔通,镇漠北遣使萧嗣业第47回 江总赋诗遣书励兵,杨素盼雪铁骑过江第133回 诸葛颖遗计救败军,鱼俱瓒虐俘犯皇后第15回 宋嬷嬷戒尺兴家法,宇文述献策请北伐第90回 战高壁赵子开丧师,据并州皇甫诞举义第146回 隋炀帝兵困两界沟,萧皇后乔装突厥营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争功收复建康第129回 党争重起张衡入狱,百万征兵举国从役第57回 隋太子巧言召兄弟,晋王妃牛车救公主第153回 窦建德河间袭隋营,尧君素西京传懿旨第57回 隋太子巧言召兄弟,晋王妃牛车救公主第129回 党争重起张衡入狱,百万征兵举国从役第50回 桃叶山杨广起三军,秦淮河陈主醉新春第156回 成象殿进谏述志赋 琼花池吟诗献岁宴第120回 收西海河间王中箭,翻雪山国舅爷归天第86回 屈突通递送假遗诏,慕容遐急传真檄文第97回 横渡南海讨伐林邑,盘斗蛇寨两战隋师第140回 元务本命丧章丘县,荣国公大破长枪阵第128回 隋炀帝二下江都宫,王世充行贿藏罪行第164回 托忠良搭救遗腹子,战童山两家折兵将第91回 汉王献城叛军覆灭,萧后祈福华山遇袭第166回 起兵变逼宫乾阳殿,夺中原激战北邙山第52回 贺若弼潜兵擒黄恪,陈后主迂腐失战机第131回 诸葛颖再谏怒龙颜,来护儿中计折水军第127回 打通南洋加冕天朝,万国称臣祭祀秦皇第90回 战高壁赵子开丧师,据并州皇甫诞举义第76回 访城南段达诱故交,别京师杨广哭皇后第79回 兄弟相煎越公定计,谗言惑主蜀王幽禁第129回 党争重起张衡入狱,百万征兵举国从役第71回 离扬州萧妃探朝政,聚汜水宇文邀贤才第27回 高宝宁三将袭隋营,赵修罗糊涂被放生第4回 十里界章大宝纵祸,黄歇口戴僧朔除恶第39回 凭江雾轻舟躲艨艟,选贤能二次遣使臣第136回 鱼俱罗杀宫起异志,樊子盖斩将立威名第6回 江陵城误撞太子驾,望江楼密谈兴亡策第129回 党争重起张衡入狱,百万征兵举国从役第19回 河间王双戟破顽敌,重瞳子单骑闯连营第84回 崇文殿天子说版图,驸马府公主寻短见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风陵渡单骑战唐军第19回 河间王双戟破顽敌,重瞳子单骑闯连营第140回 元务本命丧章丘县,荣国公大破长枪阵第68回 重兴佛院三请智顗,木舍访贤潘徽献计第22回 送行宴色贼戏王妃,竹舍茶术士说富贵第106回 探东海何蛮返洛阳,游扬州一下江都宫第117回 斗猛牛隗不群扬威,遣御马诸葛颖献计第50回 桃叶山杨广起三军,秦淮河陈主醉新春第134回 劫凤辇张须陀平乱,献密计李玄邃策反第46回 放木屑出兵巴东郡,诱敌船劫营狼尾滩第58回 宣文殿群赏有功臣,御书房同议南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