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第一,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情绪稳定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有序状态,表示身体与心理的协调,表示人精神状态的安定与平衡。情绪本身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健康的人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退缩畏惧,即使是在较严重的问题或较大的困难面前也常常能保持乐观的情绪,所以,心理健康的人快乐、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多于沮丧、忧愁、抑郁等消极情绪。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满足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虽然也有悲、忧、哀、愁等消极体验,但能适当发泄、主动调节和控制情绪,不为情绪所控,不因为情绪影响正常的生活,我们常说的情商便体现了这一能力。
第二,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心理健康的人观察力敏锐,思维灵活,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这些都是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第三,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遇事三思而
后行。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种困难面前,在各种生活实践挑战面前,都能正确调节自己的心态,妥善处理各种问题,不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如果心理不健康,则会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坐立不安,与环境不能保持一致。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的能力和正确处理个人与环境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是环境的良好适应者,他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始终使自己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生活有理想但不脱离现实,能面对现实,调整自己的需要与欲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统一。
第四,意志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有信心,不怕艰险,会设法去克服一切困难。他们相信自己能面对一切、应付各种棘手的问题,其中,自信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有信心才会有恒心,才能克服人生征途上的种种困难。
第五,人际关系和谐。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乐于帮助别人,乐于与人交往,能够主动接受他人,容纳他人。与人相处融洽愉快、协调和谐,在其生活的集体中能与他人融为一体,分享共同的情感,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充足的安全感,能赢得众人的信任;心理不健康的人在与别人相处时,总要揣摩别人在想些什么,是否在利用自己,以致有些话不敢推心置腹地说出来与人交流,
认为不相信任何人才是比较安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会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与周围人格格不入。
第六,能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对现实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主动去适应现实,进一步改善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心理不健康的人则常常逃避现实,以幻想代替现实,更严重的是整日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自我陶醉,自得其乐。
第七,了解自己,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较少感情用事,能用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生活的真实面目。这种人有自知之明,对自己各方面都有较公正的评判,承认自己不是万能的,始终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向别人学习。他们对自我有适当的了解和恰当的评价,并且能够很好地接纳自己的现状,知己所长所短,愿意扬长避短,开发潜能而不苛求自己,自信乐观,而不是过于自卑或过分自负。
第八,人格完整和谐。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心理健康的人其各方面能平衡发展,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第九,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社会规范。人的心理在一生中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总要经历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人生阶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人都表现出与多数同龄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