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

颍川韩氏,亦是颍川一等世家,韩氏当代的代表人物便是韩馥与韩融二人。

而韩融的父亲韩韶,与荀淑等人并称为颍川四长,是颍川最为德高望重的人物。

在古代,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地域的隔绝性,因此乡党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

对于颍川各大世家来说,或许在朝堂上仍有纷争,但很多时候都是尽力抱团,合力于一处的。

韩文节得罪了冀州世家,为了掌控局面而不得不求助于老乡们,这倒也是人之常情。

是以荀彧并未如陈群一般嗤之以鼻,而是缓缓摇头道:“河朔大姓与我等矛盾不少,倒也未必全是韩冀州的过错。

颍川各姓同气连枝,总不能看着韩使君从冀州灰溜溜的离开吧。”

以往总是与荀彧意见相近的陈群却是面色怪异起来,上上下下的打量着荀文若,玩味的问道:“文若啊,你是否没怎么了解过冀州的情形?”

荀彧一怔,惑道:“近日诸事繁多,彧为了劝说族老们已是废了不少精力;加之战乱阻隔,消息闭塞,确实没怎么细细了解过冀州情形,还请长文解惑。”

“在冀州与韩文节作对的不是别人,正是赵国相刘备刘玄德。”

即便是以荀彧的定力,也忍不住吃惊道:“赵国区区之地,刘玄德何以敢与韩使君作对?”

说这话时,荀彧脑海中蓦然闪过当初荀攸对刘备的评价“雄姿英发,有王霸之姿。”

陈群大笑道:“所以说公达当真明见,这刘玄德确实不凡,而且能让韩文节求援,足以证明他已经将韩文节逼到一定地步了,否则以韩文节的傲气,断不会向我等求援。”

荀彧一时间脑中闪过很多讯息,沉声道:“依靠了卢中郎将的势?”

“倒不如说是韩文节自己把卢子干往刘玄德身边推。还有个有趣的消息,韩元长前些日子受朝廷钦命去劝解卢植退兵,之后弃官归乡了,乡里传言韩元长是坚守气节,不愿为袁术做事。”

说到这里,荀彧也忍不住露出一抹微笑,陈群本人更是有些捧腹。都是颍川上层圈子的人物,他们对韩融可谓知之甚深。

此人养望的本事确实非凡,但内心的真正目的却是为了一朝登临公卿。他会为了气节放弃九卿之位,这种事在荀陈二人看来简直是笑话。

荀彧摇头叹道:“如此看来,卢中郎将并未给韩元长留颜面,必是痛斥其作为,方才会逼得韩元长弃官而走,以保全名声。韩氏与卢中郎将的矛盾恐怕难以化解了。”

“公达已经站在了韩文节的对立面,文若难道还要把家眷托付给韩文节?”

荀彧微微沉吟,唤来侍者问道:“去把关于酸枣会盟的消息拿来。”

陈群也露出感兴趣的表情,连夜赶来,他还没来得及了解酸枣的最新情况。

荀彧展开侍者递来的信,大略阅读一番后便递给了陈群,叹道:“韩使君大势已去啊。”

陈群看完信,冷笑道:“已经是不能善了的局面,韩文节还在顾惜声名,畏首畏尾。卢子干登临盟主之位,大势已在其手,即便他不主动帮助刘玄德,但冀州人都会给他三分颜面,韩文节再无刺史之优势了。

失去了这一地位优势,又将冀州大姓得罪了遍,他又凭什么与刘玄德作对?”

“想来是认为我等颍川同乡能帮他扳回局面吧。”

陈群嗤笑道:“可笑!那里是冀州,真当冀州人都是软柿子?天下人夸赞几句‘汝颖多奇士’,他还真以为自己比冀州名士强了?

自己胡乱行事,不计后果,这时候却想起了同乡?颍川各姓为何要为他的过错负责?

再者说,公达在刘玄德麾下亦非秘密,他可曾顾念过同乡情谊?心胸狭隘,行事畏首畏尾,却又莫名的高傲,当真是可笑至极!”

陈群素来喜欢点评天下人物,荀彧只当他又犯了职业病,并不接话,而是问道:“以长文之见,彧应当将家人送去赵国?”

“此言差矣,这般作为未免太过不给韩氏颜面,也容易落人话柄,受人诟病。以群之见,荀氏族人还是应该应邀去邺城,关键时刻发挥一些作用,也能让韩文节与刘玄德之间少伤和气。”

荀彧略一沉吟,摇头道:“此法不妥,既是受人庇护,岂能行暗地之事?家眷亲小可托付于韩使君,荀氏自会备礼感谢。

而几位兄长那边,彧会分说情形,由他们自决,韩使君处确非施展抱负之处。”

陈群轻轻颔首,荀彧的几位兄长,也就是荀衍、荀谌、荀悦几人,是荀氏当代代表人物,也是韩文节最想延请的人。

“文若又准备往何处去?”

“方才稍稍了解了此前盟军形势,以第一次讨袁中的表现来看,天下英雄,唯曹孟德、刘玄德寥寥几人。

彧已见过刘玄德,目前来说并不愿将一切压在他身上,此行且先东行,与曹孟德深谈一番,看看他如今是何想法,京城的他,还是太假了。”

陈群捏了捏长须,笑问道:“豫州新来一人,名满天下,文若不想去见见?”

荀彧自是知道陈群所言之人是谁,他摇头道:“袁本初天下英才,才干非凡,然而太过刚愎自用。貌似礼贤下士,实则高傲自负,非是可辅佐之人。

更兼如今家门不净,其大好优势近乎消弭殆尽,实在前途难卜。”

陈群大笑道:“果然是荀文若,连袁本初这等人物都让你批判了一番,不过英雄所见略同,群亦作此想法。

不过群对曹孟德兴趣不大,倒是对刘玄德这位经历特别的人物很感兴趣,既然文若要东行,那便由群随荀氏家小北上,也可略作照料。”

“那便多谢长文,不过彧有一言相告,刘玄德身边有一人对世家无甚好感,而刘玄德受其影响颇深。”

陈群一愣,问道:“可是那李明远?既然如此,公达何以会随刘玄德?”

“公达只想施展抱负,家族不在他考虑之内,而长文究竟作何抉择,这一路上也可以多多思量。”

陈群默默点头,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

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计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战(七)第三百五十九章 吕布与阎行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四百六十章 兖州初战(上)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动荡第二百三十章 终局(四)第二十二章 蹇硕伏诛第二百三十八章 废立(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怀心思(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亲(下)第九十一章 开幕第一百零一章 忠义立身吕奉先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师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玄(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亲(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计(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杨凤(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应(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战(上)第四十三章 举荐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与抚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别的人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一百四十九章 惊变(上)第一百零二章 济阴太守第四百六十一章 兖州初战(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二百四十二章 遥祭第四百七十三章 议罚?议赏?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三百九十章 劝学(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亲(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虫不可以语冰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头第二百五十章 各怀鬼胎第三百二十六章 赏罚(中)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玄(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队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四十一章 旁门左道第十二章 北宫暗谋第五百三十五章 关中动乱(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孙家双子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宫变(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宫变(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头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一百五十章 惊变(中)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关中(十)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联姻第五百一十七章 谈心第一百六十章 动乱(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东猛虎第五百六十一章 诱之以利(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怀心思(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临战决议(上)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计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谈(下)第二百零四章 焚粮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五百五十章 韩遂之败(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关中(七)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九十六章 比试(上)第十三章 前倨后恭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关中(九)第二百五十章 各怀鬼胎第四百三十一章 托付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辩第一章 初见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阳县(下)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阳县(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议罪(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关中动乱(六)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