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百年基业

bookmark

六月下旬,韩国大臣邓義率甲士五百人,护送楚王世子和公主自水路到达楚国庐江郡,一行人行陆路北上,直往楚国国都寿春。

又是十余日之后,当官道一头终于显现出寿春城的轮廓,邓義感慨一声,便是拨马到马车跟前,对车厢里隔空拜声道:“夫人,此地已距寿春不足十里了!”

车窗上立刻先趴上来一个男孩和女孩。女孩探出头来看了看远处的寿春城墙,目露疑惑开口问道:“邓大叔,真的快到寿春了么?”

邓義抚须一笑,点头应道:“当然,公主与世子很快便可与楚王团聚了!”

“耶!”小张若欢叫一声,似乎已经提前与自己爹地见面一般,回头便抱住了袁澜,欢声道:“澜姐姐你听见了吗?我们就快回家啦!”

车上的袁澜一如既往的恬静。在荆州因她看养着张绣一对亲生儿女,又年轻貌美,众人便当她是张绣的夫人。对此袁澜因为张泉张若的关系怕生出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将错就错认了,反正到达寿春一切自解。

张泉却没妹妹那么激动,眼珠一转便是朝邓義发问:“邓大叔,你之前说刘琮比我们早到了寿春,我们等会能见到他么?”

邓義:“呃~据某所知,一个多月前我家二公子已经是随楚王到达了寿春。只是臣不知,楚王现今将二公子安置在何处。”

张泉两眼亮光:“既然是和我父亲一块,那就不用多操心了,大不了我去找父亲要回你家二公子!”

邓義额头冒汗,不知如何应付张泉,涉及到韩国遣质的敏感问题,他身为韩国臣子却是难以开口解释的,只得转移话题道:“世子和公主殿下若是回了寿春,见到楚王,万不可再以父亲相称,应称父王!”

张泉和张若虽然也有八九岁了,但对于这些礼教称谓所知甚少,平日庞德公并未教过他们这些,袁澜更是要费尽心思隐瞒身份也是不曾提及这些,眼下邓義突然如此建言,却是让两个孩子顿时有些懵了。

想了半响张泉也是没想明白为什么突然要改自己对张绣的称谓,最后虎着头问:“为何不能再以父亲称之呢,难道我爹他不认我们了吗?”

邓義满头大汗不知从何解释,这边袁澜一边搂着小张若,一边摸了下张泉的额头道:“你们父亲怎么会舍得不要你们,邓大叔逗你们玩呢,见了你们父亲还是一样叫爹地!”

爹地这个后世才有的称呼还是张绣教给张泉张若兄妹的,张泉张若叫起来很顺口亲耳也很喜欢,但邓義不懂这爹地到底是啥,只当是地方方言的称呼,却也是更急了,对着袁澜道:“夫人,楚王如今贵为帝胄,万不可以平民于父之谓称之!”

袁澜却是微微一笑,满怀自信道:“邓大人不必忧心,楚王虽成一国之君,但其有本心,虽执天下牛耳,但不忘初心!”

……

转眼便是到了寿春城下,但张绣并未出现在城门迎接。这倒符合常理,诸侯王没那么闲也没有道理去迎接自己儿子女儿回家。再有袁澜一行在路途上因事多次更改了行期,并没有给寿春方面通报准确的抵达日期。

但也不是说就这么毫无准备的回到了寿春,袁澜还是在将近寿春之时派快骑通知了自己的长兄——奉车都尉袁耀。

时隔两年多,袁澜也已放下了往事。她本就不是什么记恨之人,也一直很清楚自己这位亲生长兄的品性,所以见面之后主动下车问礼,叫了一声兄长。

袁耀虽然脸皮厚,但是对这位亲生妹妹实在太亏心,反倒是有些不自然,不敢正面去看妹妹,哦哦啊啊胡乱应付了一声,便是招呼袁澜和张泉张若兄妹入城。而至于邓義,则有太仆寺少卿蒋干蒋子翼接待。

蒋干原先就出使过荆州,与邓義等荆州文官相熟,由他来接待也方便。除了邓義之外还有一路护送的五百韩国士卒,也需妥善安置。

进入寿春城,外城因扩建城廓而一片尘土喧嚣,邓義观察着城墙和附近的房屋建筑不禁向蒋干问道:“贵国莫不是要拆除城墙再重建?”

蒋干大笑出声:“是也,邓大人目力所见,半月之后皆将成废土,若是邓大人能在寿春待上一年,大概还可以一睹我楚国的国都新城!”

邓義轻叹一声:“某观城墙成色,虽说半旧不新,但足以支撑十余年绝无问题,若是稍加翻新加固,则三十年内无虞。贵国何以如此大费人力物力重建新城呢?”

蒋干笑而不答。

众人继续前行,袁澜带着两个孩子坐在有垂帘的马车内,而邓義与蒋干袁耀三人骑马并行。路经一处大空地,邓義看着其中堆积如山的石料和木材,打量一番又是道:“久闻江淮地大物博,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此等规模的木石,已是足以完全替代原本的外城土墙而建成石制城墙了。若是工成,寿春绝对是一座坚城!”

袁耀却是不屑道:“非也,这些石料木材乃是我们修宫墙和内城时剩下的,修外城的原材并不在此处囤积,而在城北临淮水处,若是有空某带你去见识一下,那才叫一个多哩!”

袁耀话虽有些无礼,但是邓義却是知道袁耀的身份的,昔日淮南之主袁术之独子,四世三公袁家之嫡子,骄横恣意一些也属正常。毕竟在已经有了门第观念的汉末,一般的世家豪族公子品性浪荡不羁乃是被世人所当做常事的,比如袁绍曹操从小品性也不是怎么被值得称道,但这些并不影响袁曹二人夺天下之人望。

再者,此刻邓義脑子根本想不起来去生气,反倒是因为袁耀的话一阵大惊,回头又是看了看那数目规格庞大的石材木料,又是忍不住去看蒋干。

蒋干拿袁耀也没办法,只好接着道:“袁奉车所言非虚,如邓大人所见,这些石材木料皆是先前从庐江陆运来的,产自灊山。用作建造宫城城墙和内城还尚可,但用作新建外城远远不够。”

“待吾王接见过了邓大人,若是邓大人有兴趣,蒋某可与邓大人同往城北参观。我国依靠寿春,临淮水刚修成了水港,以方便江东大船走海路水运。现也囤积了部分丹阳等郡的木石,现只待十万民夫集齐,便开工新建外城!”

先前在兴修寿春宫城墙和内城的同时,张绣还命临淮河建造了水港,疏通了河道以通水运。自此以后江东诸郡可以用船走海路再走淮河航道直达寿春,省了之前需要过江辗转陆路的麻烦。而江夏与荆南数郡可以先集中物资在鄂县水港,再顺江水东行出海,北上转淮河到达寿春。虽说可能需要转一个圈才能到达寿春,但是水运的成本比路上车马转运低太多了,算下来还是水运更好些。

当然水运相比陆运也存在一些隐患,比如更大程度受制于天气气候问题,可能存在的水贼海盗威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淮河下游的广陵郡现今乃是属于鲁国,虽然说现今刘备和张绣的关系尚可,楚国船队通过淮河不受限制。但是谁也说不准以后。

就好比当初张绣的军队借乘北归的袁氏船队突袭江东一样,张绣开辟了这种战例,难免不被其他诸侯所借用。若是有一天鲁军伪装成楚国船队突袭寿春,又如何识辨应对?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古代,如何利用好自然条件是很重要的,但不能一昧依靠地利,有时还得用人力去弥补自然的不足。于是在张绣征伐江南这段时期,大司空王朗根据江淮一带的实况,规划了一条长江至寿春的水道,待张绣返回寿春,也是准允所请,筹备拓挖这条运河。

这条运河现今也是楚国必修的一项工程。原因在于下一步合肥新城的建设。合肥临施水,而施水通巢湖连长江,首先是疏通整个施水河道,使船只可以直接从长江到达合肥城下,然后开凿一道人工运河使施水和肥水连通,而肥水北流经过寿春汇入淮河。如此一来便是直接打通了淮河水系与长江水系,即能最大程度减少江南与淮南的水运里程,又使得寿春和合肥两城水陆相连。

这段运河倒也不难建设,预计的总长度不过两百多里。而其效益是巨大的,事实上张绣还希望通过水道的建设加快城池建造的速度与效率。就比如现在扩建寿春,第一步便是开挖围城的护城河,要求是护城河灌注满肥水河水之后,可以通行部分中小型船只,从而使得转运建造城墙的石料木材更为便捷省力。

蒋干在路上将这些对邓義一一道来,说到最后邓義已是满满的震撼。蒋干对于这些工程的透露倒也不禁忌,反正如今韩国乃是从属于楚国的藩国,这些消息也没有必要隐瞒。

待邓義听完,忍不住叹道:“若是渠开城成,楚国可得百年基业!”

第二百八十三章 传业授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梅竹马第二百零七章 泰山之战六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二百零一章 刘备之德第一百五十二章 吸取了教训的孙伯符第五十九章 于禁变节?第二百七十章 半杯浊酒第七十八章 三国第一义士第二百七十章 半杯浊酒第一百一十章 你来我往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起大落第一百一十二章 后生可畏第二百零五章 泰山之战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夏出兵第十三章 唯有死战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八十八章 延津之战第三十八章 蕲阳会战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邾县第二百八十三章 传业授道第九十六章 姣好的女眷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心为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渡之战(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诱敌之计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卖了第五十九章 于禁变节?第八十九章 丹阳贼寇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通出战第五十四章 高顺其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延津之战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鼎之论第一百一十七章 浩荡粮船第七十二章 类似的历史第二十五章 庐江事变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征曹操第一百二十二章 志在天下第九章 借道汝南第七章 游侠儿李通第八十五章 自由的空气第十四章 蕲阳大战第二百九十七章 先入为主第六十七章 攻其不备第二百七十一章 洞房风波第一百八十四章 衣带诏第二百零六章 泰山之战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气急败坏第三百二十章 楚国老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马背藏香第二十七章 兵不血刃第三章 文和乱武第三百一十二章第三章 文和乱武第九章 借道汝南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邾县第一百四十六章 临阵倒戈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官渡之战(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二百九十六章 蛇鼠一窝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六章 守门之犬第二百七十六章 百年基业第三十四章 大意之举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渡之战(中)第三百一十七章 交州士家第一百六十六章 嫁一赔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战车冲阵第二百九十章 锦官城第三章 文和乱武第六十九章 霸道vs仁道第十四章 蕲阳大战第二百二十一章 两败俱伤第三百二十九章 中领军第三十一章 明枪易躲第二百三十二章 张纮归来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渡之战(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走许都第一百四十八章 后果很严重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战第六十六章 哀兵必胜第五十六章 曹操和曹军的疯狂第二百九十四章 万劫不复第二百九十四章 万劫不复第三百零八章第三十八章 蕲阳会战第二百一十六章 尽人事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动第三百三十三章 关羽第一百五十一章 宛陵之战第五十一章 可以避免的惨败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第一百五十章 丝毫不惧第一百八十九章 文丑之败第三百一十章第三十二章 暗箭难防第四十三章 惨烈攻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鲜出炉第一百五十章 丝毫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