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回家喽

bookmark

一行人走主干道往内城直走,即能看见威武森严的内城城墙。楚国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八府五寺一省一台、内库武库等皆被高达数丈的内城城墙囊护在内。袁术时期兴建的寿春宫,即现在的楚国王宫,位于内城中心位置,围绕王宫也重新建造了宫城城墙。

张绣解除工商之禁以来,寿春城内是一日比一日热闹。提倡工商发展的其中最重要的两项举措是废除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坊市制度,允许多时段多地点自由经商。这样就解除了政府对商业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自此以后手工业者商贾可以不必拘泥于定时进出官府专设的“市”来进行交易贸货,在自家门口或者任意地点都可以进行贸易互市。

但这并不意味楚国的工商业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因为社会经济的历史发展局限,现在整体而言工商业的发展规模和条件还远远未达到后世唐宋明清那种繁荣的地步。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三国魏晋时期,绝大多数人每天想的只有两件事,一吃饭二保命。要吃饱饭就得种田或者去当兵吃粮,要保全性命就得尽量减少外出,如此一来很难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而到了唐宋明清,一些技术改革的进步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种田种出的粮食总算够吃了,人们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这时候人们才有空闲去提升生活水平才有余财去消费。

所以张绣在鼓励工商提倡商业自由发展的同时,也在极力促进楚国的基本农业生产。实际上针对农业经济的恢复提出的举措比鼓励工商的举措多得多!

所以说要想看到工商繁荣的场景短时间是不可能的,甚至在张绣执政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看到后世草市、夜市、勾栏瓦肆兴盛的情景了。

所以一路呈现在邓義蒋干袁耀袁澜面前的喧嚣,只是流通人数的增多而不是商业的繁荣。

虽然有偶尔几个在家门口搭棚子摆出摊位的民户,但其提供的商品种类却是极为单一贫乏的。其中以茶水当菜摊居多。茶水当之所以多,乃是因为大兴土木而民夫众多的缘故,菜摊则都是主妇们趁着空闲出城采挖的野菜,卖出微薄的价钱补贴价钱,或者直接跟街坊领居互换一些常用针线。

而到了内城周围,则就很少见到普通的百姓了。紧挨内城城墙外的民宅府院,大都是一些家境殷实的民户小商贾的家院。而内城之内,则基本住的都是楚国的官宦们和少数的世家士族,另外也住了一些大商贾。这些富贾们大都是购置了之前张绣清洗淮南世家豪族的宅院而住进来的。楚国对士农工商的平等对待,使得这部分人也有了接近王畿重地的待遇。

所以某种程度而言,这内城之内住的都是楚国的最主要的权贵阶层,换一句话说同时也是张绣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是一种殊荣,同样也是一种带有风险的赌博。日后若是寿春被敌军攻破,这内城的大大小小数千家户的下场自然不言而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楚国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张绣原本的屠杀打压世家豪族的政策将不再适用,也愈来愈受到各阶层更多士民的抵制评判。就比如张怿献出了长沙郡,使得荆南四郡兵不血刃便归入楚国疆域,但是张绣却并未对荆南四郡施之一贯以来清洗世家大族解除豪强武装的统治方式,而是和平接管了荆南四郡。

其不能在大开杀戒进行部分粗暴统治的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世家门阀的发展是契合了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虽然其必然会在某一个阶段自我消亡,但并不会在当前被人为抹除于历史。张绣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缩短世家门阀的生存时间。

所以张绣想出了另一种解决世家豪族对于地方控制影响的办法。那就是一定程度减轻对世家大族的打压抑制政策,并保护其一定程度的既得利益,以此为代价而强行征召地方世家豪族集中于国都寿春,接受国家集中监视控制。

所以这寿春内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张绣专门为楚国的所有世家豪族们修建的。我不再用暴力方式强行打压你们,也给你们与我共享一城的殊荣,但你们都得乖乖把族人迁移到寿春,只准留下一小部分专门人员照看家族位于老家的产业。

内城守卫由中尉府全权负责,出入皆需要检查。但因为袁耀的中尉府奉车都尉身份,这些自然都是免了的。

邓義则是注意到了内城的守备军卒的不同,最显眼的是这些士卒的盔甲。不同于以往所见普通楚军土色调衣甲,这些值守城墙和城门的士卒皆是着亮眼的靛蓝色帛衣,外套的筒袖铠上的鳞甲虽然为黑色,但上面的布料缝线却也是被涂染成了靛蓝色,还有头戴的护颊盔翎羽亦是蓝色,一排排远视尽显威势。

见邓義目不转睛的打量着自家内城甲士,蒋干清咳一声,说道:“邓大人莫见怪,我王提倡百家共鸣之道,是故我大楚亦信奉邹子的五德终始之说。我王生于凉州,西主金德,金生水,水德主北,故我王早年得北地枪王之名,今虽立国南楚,但不可忘本,是故我楚国尚水德。是故我楚国之兵,皆应为黑甲蓝衣。君之所见,皆是我楚国虎贲之士,只是比一般士卒早先换上新装而已!”

小张泉一直趴在车驾上,也是一脸新鲜地打量着这些健武雄壮的虎贲锐士,他从小在西凉军营中长大,虽说见过各式各样的弓骑马步,但西凉军马衣甲粗蛮不堪,哪里有眼前这些蓝翎黑甲之士威武整齐极显威势,不仅一颗小心脏碰碰作响,一下又扑在了袁澜身上,抬着小虎头说道:“澜姐姐,我长大了也要当兵,也要穿这样的好看盔甲!”

众人顿时哄然大笑,小张泉不明所以,蒋干忍住笑意朝着小张泉拱手道:“公子莫急切,我们还有比这更好看的盔甲呢。若是公子有此意愿,想必王上是很欣慰的。”

车马穿过内城瓮城,并未直行,而是左转。这条路袁澜却是熟悉的,看来自己并非直接去寿春宫。

此间已经是王畿重地,治安巡防不仅有廷尉府的兵差,还有一队队的中尉府的精锐军卒往来巡逻。除了驿骑信骑,无论什么车马,在内城皆不能扬鞭策马,是故一路慢行,最后终于是到了一处大宅邸跟前,上有三字隶书——丞相府。

袁澜眼睛却有些红润了,不仅仅是因为这座府邸的前身有过自己很多的记忆,更是因为站立在中门处迎接着自己的张绣。

张绣今日却未着王服,甚至也未穿常服,竟然只是穿了一件普普通通的布衣,一件普通到上至九卿大夫,下至庶民百姓都可穿的便衣。而袁澜就更不必说了,自从离开寿春,便从未摸过一次锦衣华服,一直布衣素颜,以养读张氏兄妹为任。哪怕返楚之际,韩王刘表妻蔡氏赠了袁澜蜀锦百匹,袁澜却从未有动用之心,一路上仍是带着日常所穿的帛衣换洗。

是故袁澜带着两个孩子下了马车,旁边侍立的邓義蒋干袁耀等人突然间发现,袁澜与张绣两人竟然如出一辙的衣着朴实无华,但气质却极为契合。一个英气勃发,一个静淑可人,再一般的衣服让他两一起穿起来竟然是不谋而合一般的大方近人。

其实袁耀方才还在盘算,自己妹妹的穿戴实在普通,也并未有丝毫打扮。而今天必然会见张绣,自己妹妹如此这般又怎会多余吸引张绣的眼球。本打算进了贾诩的丞相府便让吕伶帮袁澜先拾掇拾掇,却是从没想到张绣竟然没有任何通报便提前直接到了丞相府来接自己儿女,而且穿着居然还和自己妹妹一般毫不起眼。

袁耀有些想不通:张绣是提前知道袁澜这般穿着才换的布衣么?还是两人不约而同的结果呢?

想不通这些是很要命的,袁耀偷偷唤过一名小厮,小声命道:“给我去找夫人来!”

袁耀口中的夫人自然是指吕夫人,吕伶。这小厮也明白自家主人的急切,当即趁着众人目光都集中在张绣袁澜和张泉张若身上,偷溜出来去走侧门进丞相府去找自家夫人。袁耀和张绣的关系很尴尬,哪怕是娶了张绣的干妹妹吕伶之后也一样。但是好在有了吕伶,袁耀终于不再每天一见到张绣就担心张绣一不高兴把自己拉出去砍了。

袁澜与张绣两人隔空对视了好一会儿,之所以这两人能对视好一会儿,完全是因为张泉和张若两兄妹一时认不出面前那十几步远站的那人就是他们的亲生父亲。

这倒也正常,张泉张若兄妹离开张绣的时候年龄还很小,不过六七岁,很容易模糊了对父亲的印象。再者从他两小时候张绣身着劲装戎服的次数最多,两兄妹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眼前这布衣素服的男人竟然是他们的将军父亲。

等这两孩子终于感受到熟悉的至亲感觉,场面就好看许多了。张泉竟然先比妹妹哭出来,而且哭声更大,直接就是扑向张绣。而小张若却是原地两只小手捂脸小声哭泣了起来,还得袁澜抱起小张若走向张绣。

张绣只是微微俯身,张泉一下子便是跳到了张绣怀里,张绣胳膊猛然一重,不禁低头对着自己这位便宜儿子坏笑道:“吃得都这么重了还这么能跑能跳,在外边没给老子惹麻烦吧?”说着一只手还去捏张泉圆鼓鼓的小屁股,小张泉却只顾埋在父亲怀抱里蹭着鼻涕大哭。

袁澜抱着小张若走过来,可是小张若此时竟然怕起生来,看了张绣一眼忽然就扭过去头,搂着袁澜的脖颈不放,让张绣另一只伸出去的手尴尬的在空里停留了两秒。最后只得一挠头收回来两手抱住怀里的儿子,也不知是对着袁澜还是对着背对着自己的女儿尬笑道:“先回去,回家再说!”

中门口贾诩不知何时出现在半扇门后面,一边看着一人各抱一子女站在一起的张绣和袁澜,一边眯眼和蔼笑道:“这才是一家嘛!”

第二百五十章 甘宁相投第二百一十七章 安天命第十九章 初主淮南第一百一十二章 后生可畏第三百零七章 巡视六郡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两败俱伤第五十九章 于禁变节?第九十五章 叔叔抱过你第一百七十三章 气急败坏第一百七十七章 第三只手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辅流民第一百四十四章 军功爵与廉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腥风血雨第一百五十九章 祥和与肃穆第二百五十九章 陷阵锐步第二十四章 桃园论世第二百零四章 泰山之战三第十三章 唯有死战第五十八章 最佳良机?第七章 游侠儿李通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三百零三章 许攸投曹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三百三十章 兵临城下第七十四章 张绣施政第二章 军有逃卒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通出战第三百二十二章 灃水之战(一)第二百零二章 泰山之战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废乡老第五十六章 曹操和曹军的疯狂第三百二十九章 中领军第一百四十章 宋宪大败第三百零四章 许攸献策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起大落第七十三章 淮南之春第三十章 一梦惊魂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一章 犯蠢了第八十一章 做牛做马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坏消息第八十章 远交近攻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个小毛孩第二百八十七章 的卢马第二十二章 宛城小将第二十八章 乱点鸳鸯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战果第九十章 穷山恶水出刁民第二百九十六章 蛇鼠一窝第七十一章 重演历史?第三百一十六章 汉王刘协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战(四)第一百零五章 泾县双雄第二百三十六章 文谄武蔽第五十六章 曹操和曹军的疯狂第二百六十二章第四章 另有隐情第一百零七章 并州狼骑第二百零六章 泰山之战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沛之战第七十九章 一时豪杰第九章 借道汝南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国太子第八十三章 私兵飞熊第一百三十章 自上而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安天命第一百零九章 似乎无悬念第三百零五章 仓亭之战第一百零六章 即兴演练第三百二十七章 灃水之战(六)第八十七章 查无此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殇第三百零四章 许攸献策第十四章 蕲阳大战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辅流民第三百一十五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灃水之战(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乱世奸雄第七十九章 一时豪杰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是谁第二百五十章 甘宁相投第三百零二章 政治牺牲品第十四章 蕲阳大战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战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个小毛孩第四十三章 惨烈攻城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鼎之论第二百六十七章 得人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二百五十三章 二十等爵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第三百零九章第六十二章 古之恶来的决死一战第一百一十章 你来我往第八十八章 明汉将军第二百三十九章 邾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