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

第三十六章南方卫所

朱见濬刚刚所想的并没有错误。

毛胜希望借助朱见濬的权威压制住项忠与王越。

毕竟太子就是太子。

即便朱祁镇没有给太子总督各军的任命,但是太子天生就有这样的权力,谁都不可能真将太子当做下属,也不可能真将太子当做无物。

如果朱见濬坚持与安南开战,有毛胜的坚持,这一件事情很可能推行下去,甚至皇帝知道了,也不会不维护太子的权威。

只是这样做,未必没有后遗症。

毛胜有病急乱投医了。

而今朱见濬说要请圣裁,纵然不请圣裁也不行了。众人自然服从这个决议。

王越见毛胜的脸色不大好,在毛胜走后,就追了上去,说道:“将军,安南而今不打,又不是将来不打。陛下对宣德年间罢兵之事,耿耿于怀,总有一天会问罪安南了。”

“将军熟悉南方情况,将领派兵,谁能出将军之外?”

毛胜听了,悠悠一叹说道:“王将军,你很好,最好的生逢其时,不如我们这些老朽。”

毛胜少年的时候,是永乐年间,听着一个又一个胜利长大的,但是等他长大接着父辈的旗帜从军之后,却是洪宣之际,从洪熙元年到正统前期,长达二十年的太平时光,虽然不能说天下无事,但总体上来,武臣用武之地,并不是太多的了

到了大明对北方用兵,毛胜被留在云南。

他当时的同僚一个个有爵位在身,但是毛胜却一直没有什么战功。

而今他已经老了。

纵然皇帝几年之后,对安南大举用兵,又如何?

这几年的时间,对皇帝来说,并不算什么,对王越来说,也不算什么,但是对他来说,却非同一般,就是他能不能继续打下去的分界线。

正是如此,毛胜才一心想打,甚至不惜得罪太子。

其中正是有这位老将想在最后的余晖有所作为。

很多时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仅仅能志在千里而已。

王越听了,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一个老将。

因为这一场悬而未发的战事,很可能是这位老将军,军事生涯之中面对最后一场战事了。

毛胜也不顾王越,招呼身边的亲兵说道:“聚集儿郎,跟我去巡边。”

毛胜自然不敢擅起边事,但是心中一团邪火,不知道该往哪里发。而且他未必能赶上打安南了,他的儿子孙子还在。

而大明与安南打仗,也就那几个方向而已,广西这边决计是主战场。毛胜决心趁着这个机会,将周围的地势好好勘探一番,也算是为子孙做准备了。

如此一来,广西大军虽然依然在太平府,但是实际上,已经有些松懈了。

Wшw● t tkan● ¢○ 甚至王越已经安排撤军顺序了。

请圣裁的奏疏,在十几日之后,就到了朱祁镇的手中。

朱祁镇看了其中内容,对照锦衣卫东厂的奏报,心中长叹一声,暗道:“如此也好。”

他心中有些怅然,也有一些轻松。

怅然是,安南是必须要打的。毕竟这关系着朝廷的南洋策略。唯有拿下安南,直接将大明的触角,到了湄公河三角洲,再加上旧港,南海卫,甚至在马六甲建城,如此一来,南海才是大明的内海。

如此一来,大明开拓南海,才不是飞地。

但是朱祁镇很清楚,轻重缓急。

不理清楚内部,改造大明社会,即便是打下了安南,南洋又如何,没有政治经济商业等等方面的羁绊,大明未必能守得住。

所以,等朱祁镇变法有成的时候,才是攻略安南最好的机会。

机会错过,朱祁镇自然有些惋惜,但是即便抓住机会,朱祁镇也未必有顺顺利利打下安南的把握。毕竟安南不是朝鲜。

所以,不做自己预料之外的事情,朱祁镇反而有一些轻松的感觉。

“罢兵就罢兵吧。”朱祁镇心中暗道。

不过这一次大规模军事调动,朱祁镇也不准备浪费。

他召集杨洪与罗通,说道:“南方卫所向来不堪战,大藤峡一战,已经显露出来许多,这一次撤军之后,就好精简卫所,裁撤空额,朕准备大赦天下,凡是逃兵都在赦免之列,可以就地落户。所以,兵部与五军都督府都要派出人巡视,如果各卫所人数不够的话,就地裁撤,合并为一。”

“我等明白。”

从正统十四年之后,朱祁镇一直整顿卫所,而今通过近十年的时间,从京营而内地,从内地而边军,在一次次军事胜利之下,已经推行了大半。

边军各为卫所,大多迁徙了。

每一次迁徙原地,就是一次重新分配土地。

即便是军官想要兼并,也要几十年的时间。

至于中原与南方的卫所,朱祁镇本意是一律裁撤,但是当朱祁镇算了一笔账之后,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在朱祁镇心中京营各部包括在外驻扎的京营人马,有四十万就足够震慑内外了,而边军各部加起来,大概有三十万,包括辽东,海西,海东,宣大,东胜,开平,大宁,宁夏,甘肃,西宁,四川,云贵,广西,以及沿海的水师。

三十万已经是一个保守的数字了。

即便如此,一年军费决计会超过一千万两。

而一千万两白银,是朱祁镇对军费划出的红线。

如果在大明财政收入没有结构性增长的话,那么长期维持在,三千万石粮食,一千五百万两两白银之间。

也就是说,一千万两近乎朝廷财政收入一半了。

这已经是朱祁镇不能承受的,如果内地再派驻军,又是一大笔开支。

所以,朱祁镇不得不退了一步,内地每一个省要保持几个有战斗力的卫所,免掉驻军。

这也是朱祁镇内心之的过度政策。

他必须想办法减少军费在财政支出的比例,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两个办法,一是想办法降低养兵成本。自然不可能硬克扣粮饷,只能想办法在政治上给他更高的地位,或者说推行兵役,这都是朱祁镇心中变法项目之一。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让大明的财政收入大增,这又是变法的另外一个方向,改革生产关系。

不管那一个方向有了突破,朱祁镇就能将未尽的军事改革继续下去。

当然了,如果两个方向都有了进展,那就说明大明能养活更多的兵马,有更多的暴兵能力。

到时候,不要说区区安南,放眼这个时代,那个国家,在极端情况下养上一两百万大军,并且都是精锐人马。职业兵。

如此国力,对付那个国家不行。

这就是朱祁镇心中的战胜于朝廷。

不过,即便是临时的政策,朱祁镇也不容他们懈怠。自然要细细叮嘱一番。

罗通表态,说道:“请陛下放心,这一次南方卫所一下子裁撤数十,自然会让下面知道朝廷的意思,不敢有一丝的懈怠。”

不清军了,并不意味着逃兵不会得罪惩罚,而是士卒如果不想当兵,可以向卫所说明,为了防止卫所之中一手遮天,也可以向当地地方官府说明,由他们出面交涉。

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圆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十一章 孙氏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八十二章 武进县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十五章 香港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五章 太后二第十二章 军议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后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七章 议政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