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善后

第三十七章善后

所以,朱祁镇想将这一次攻打大藤峡之中表现出错的民壮,补充进卫所军中,为卫所军中补充新鲜血液,也将兵权从文官手中剥夺出来。

朱祁镇自然知道事急从权,府县一级别的地方官,很少能够直接指挥军队的,甚至危难时期也未必能等到军队的到来。

所以,府县一级征召民壮作为手中的力量。

朱祁镇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战事结束之后,这种非正规的军队,自然要加以清理了。

站在中央政府之中,这种军队根本不是朝廷的经制之军,在财政上,也是地方募捐,或者地方赋税截留。

毕竟在大明制度之中,地方也是有相当的财政自主权的。

如此,也可以说,这些军队不是中央的军队,而是地方的军队

不管从什么方向去看,朱祁镇都没有要留他们的意思。

但是如何清除,却要细细揣摩了。

首先,要承认这是非常时期非常之举,不可能禁绝,否则将来出乱事,地方政府一点自卫的权力都没有

岂不是要出现,数百人就能纵横天下的局面。

这个制度要保留下来,今天的事情就不是第一次,也决计不是最后一次,朱祁镇不能仅仅今天怎么处理这些民壮,而是要想出今后出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

其次,要清除掉,也不能轻轻松松的解散就行了。

即便这些民壮不是大明经制之军,但是也为朝廷流血牺牲了,朝廷不能不加以奖励,否则下一次谁愿意出头。甚至不客气的说,这些人都上过阵见过血的人,不好好安顿,说不定将来扯旗造反的人就是他们了。

朱祁镇将这些编入卫所军中,固然是因为而今卫所缺额太大,另外就是想形成一套体制,今后再有这样的民壮,都从其中抽调出精锐人马编入军中。

也算是对军队的一种补充。

否则出现了军队打不过民壮,对朝廷来说,就不仅仅是一件丢人的尴尬事了。

只是朱祁镇如此说了,罗通面露难色,说道:“陛下,这恐怕难了,如果陛下征召他们入伍,自然是可行的,但是要他们自愿入伍,却未必可行了。”

“陛下多年以来,大明百姓视从军为畏途,甚至有好男不当兵,好女不打铁之语,当地青壮未必愿意入卫所军中,更担心一日从军,今后世世代代都为勾军。”

朱祁镇说道:“这正是朕所忧虑的。”

改变人的思想,从来是最难的事情。

这么多年来,朱祁镇仅仅是改变了河北百姓的思想,整个天下也唯有河北百姓,将当兵看做一种前途。

这也是河北籍的士卒,跟随大军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得到了不知道多少赏赐,甚至又不少人能当了军官,县令都不敢轻视。

所以,他们将从军当做改换门庭的一种途径。

但是即便是河北百姓,他们所说的当兵,也是通过招募加入京军之中,而不是进入卫所军队的体系。

朱祁镇也明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但是朝廷的财政是不可能承受这样的重赏的。卫所军必须要以之前的办法,也就是没有军饷,屯耕所得为军费。

如果用这种办法吸引百姓参军的欲望,却是一个让朱祁镇没有办法的事情。

朱祁镇说道:“尔等一个是国家大将,一个掌控戎机,难不成什么事情都要朕来解决吗?”

“不管怎么办,必须想办法让人百姓自愿入伍。”

朱祁镇的特别强调自愿这两个字。

“陛下,”罗通说道:“臣不知道如何才能让百姓愿意入伍,但是臣知道百姓恐惧什么,其一世代勾军,其二就是远戍。”

朱祁镇听了,说道:“朕不是已经废除勾军了?”

罗通说道:“百姓却不知道,臣以为要百姓答应,首先要不改民籍为军籍。”

朱祁镇说道:“朕答应了。”

“至于远戍?”朱祁镇有些犹豫。

毕竟当兵打仗,是天经地义的,难不成,你当了兵之后,朝廷要你出征别的地方,你还要拒绝。

如此一来,朝廷如何调动兵马。

但是放在百姓这一边,也是可以理解的。

很多百姓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自己的县。一旦远戍,几乎是亲人生离死别。从此天涯一方,永不相见。

甚至连尸体也不能葬入家乡的土地之中,在百姓看来,自然是凄惨之极。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让他们就近从军。”这样一来或许有很多隐患,但是朱祁镇也能安稳自己,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

罗通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镇说道:“朕答应你两个条件,这事情你要给朕办好。”

罗通说道:“请陛下放心。”

朱祁镇放心不放心也只能让罗通来办了。在这样具体的细务上,杨洪是比不上罗通的。

朱祁镇最后将广西方面请圣裁的奏折给他们两个人看了,说道:“广西撤兵之事,你们多费些心思。”

“朕有意在南京驻守一支京军,并裁撤掉南京京军各卫,这一件事情,你们也要费心,从这一次南下的军队之中,挑选出来一些适应南方气候的将领,先预备着。”

其实从太宗皇帝北迁之后,南京京营精锐都被到了北边了。南京京营作为一个空架子,还站着编制,也是朱祁镇要整顿的重点。

只是南京必须要有重兵镇压。

毕竟大明的京师,在大明版图之中位置有一些偏北了,纵然大明而今将漠北大部收入版图之中,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在南京有一支敢战能战又被朱祁镇信任的军队,是他早就想做的事情了。而今才推进如实质阶段。

杨洪说道:“臣明白。”

朱祁镇打发了他们两个之后,对安南使臣也没有想见的意思了。朱祁镇将他扔到礼部接待。

让礼部与他们谈。

朱祁镇虽然不想打安南了,但是安南的嚣张气焰还是要打一打的。

被安南吞并的两个州,可以不要回来,但是安南多次将手深入到广西土司之中,却是朱祁镇不愿意的事情。

似乎安南使臣也没有多违背朝廷的意思,这些条件都一一答应下来了。

等一切都谈妥了,也就到了三月。

再过个把月,安南就要进入雨季之中了。

一切都谈妥了,礼部的奏疏朱祁镇已经批了,礼部王豫只能再跑一趟,却安南册封国王。

按照惯例,这使臣来一趟,朱祁镇总要接见一二。

朱祁镇也就将让安南使臣安置次序,排队。

毕竟朱祁镇每天要接见的人数是相当有限的,除非朱祁镇点名召见,否则等上十来天,也是相当正常的事情。

朱祁镇也没有将召见安南使臣当做一回事。

就好像是接见一些小臣一般,在乾清宫之中,一边批阅奏折一边接见。

正统二十五年是会试年,三年一度的抡才大典,礼部的文书也就多了起来。朱祁镇批阅的都是这样的奏折,简直是一目十行。

阮升自然回答道:“谢陛下垂询,国主安好。”

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四十章 舆情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五十五章 于公入陕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一百一十三章 议麓川四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九章 蹇公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七章 议政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七十章 年关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宁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朱祁镇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八十七章 对刘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宁之会第八十章 寇深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一百五十二章 给他们死亡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十六章 海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