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钦州黄氏之战

第三十九章 钦州黄氏之战

朱祁镇之所以如此愤怒,并不是双方开战了,而是愤怒于毛胜打败了。

毛胜轻敌了。

毛胜是先到了的黄氏,黄氏自然好生接待的。而安南军队后来到了,在南方山区,骑兵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代步工具,但是想法发挥出骑兵的战略优势,却是不可能的。

安南当时指挥的将领,到底是怎么想的。

明军这里并不知道。

他是不知道明军就在黄氏,甚至征南将军毛胜也在,还是知道了,依旧按照原计划发动了进攻。

但是他的突然袭击。实实在在让毛胜措不及防。

无他,安南军队的火器化程度非常之高,而且派往钦州黄氏的军队,由是安南的精锐军队,故而一开战,毛胜就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之下,承受了安南军队大量的火力打击。

在山地的情况之下,毛胜的骑兵根本跑不起来。明军也没有思想准备,毕竟大军都准备撤军了。

这种松懈的情况之下,明军损失相当之大。

不过毛胜毕竟是老将,稳得住阵脚,联合黄氏的家丁,开始反攻,毛胜亮出自己的大旗,然后带队直插安南军中。

当时安南军队也大吃一惊,被明军骑兵从中凿穿了。

但是安南军队的组织程度却不是一般军队能比的,毕竟现在的安南军队,几乎是在后黎朝一朝最高光的时刻。

面对明军数百骑兵反攻。

安南军队的阵势根本没有被击破。

或者说因为地势的原因,阵线也乱了,即便是阵型混乱的情况之下,安南士卒也没有选择后退,双方都陷入肉搏之中。

毛胜骑兵最大的问题,是山势起伏,地势所迫,马跑不起来。没有速度,纵然毛胜亲兵都是精锐,但是在这种混战之中,只是白白消耗而已。

更让毛胜失望的是。

黄氏的家兵连一会儿都没有坚持下去,就被安南军队给打崩了,黄氏纷纷投降。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黄氏这种地方土司有些兵力,不过是看家护院而已,指望他们有其他作用吗?

这一场小规模的战事,虽然不能说,将明军与安南军队最顶尖的精锐全部投入其中了。但是参与进去的各部,放在两国内部都能算得上精锐之列。

黄氏这些杂兵参与在这方面之中,不是分分秒秒被锤死,还有其他下场吗?

毛胜只能选择带着部下突围。

但是一路厮杀出来,只剩下三百多骑,退往了钦州,随即带着兵马进驻防城。

如果事情到了这一地步,虽然明军吃了不小的亏,但是距离双方根结难解,还是有一点距离的。

但是安南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朱祁镇无法退步了。

黄氏一族,一个不留全部被安南人给杀了。

或许在安南方面看来,这是处置叛徒。但是在朱祁镇看来,如果朝廷不能为黄氏一族报仇,那么将来还有什么人为大明办事。

这是第一点。

其次一点,就是安南军队似乎一不做二不休,大军挺进凭祥州。

凭祥土司李成,向大军告急。

这就是朱祁镇前后接到的关系广西前线发生各种事情的奏疏。

朱祁镇看过之后,对于毛胜很是失望。

不管毛胜在奏疏之中怎么辩解,但是在朱祁镇看来,输了就是输了。毛胜作为朱祁镇任命的方面之将。

朱祁镇给了毛胜相当大自主权。

就好像毛胜想收复钦州七峒的举动,朱祁镇就不是事先知道的,不过这并不重要。但是毛胜想做这样的事情,低估了安南的情况,造成这样被动的情况。

才是朱祁镇最不能忍受的。

这一战,大明战死七百士卒,说起来这个损失。对于大明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却将朱祁镇已经完成好的善后举动,全部打乱了。

对于安南的一切情况,都要重新评估了。

朱祁镇第一个感觉,就是要换将。

觉得这个毛胜老则老矣,却不是大将之才。但是随即朱祁镇就将这个念头打消了。无他,这个时候双方说不定就打起来了。

临阵换将,不管是换谁,都不是太合适的。

朱祁镇想到这里,二话不说,口述一封安抚的圣旨,令内阁立即拟诏,发给毛胜。表示他大明皇帝对征南将军毛胜一切行为的支持,安抚毛胜,胜负乃兵家常事,无须自责,前线之事,都由毛胜节制。

之前对打不打,朱祁镇还是有些犹豫的,为防止在战和大事上,脱出朱祁镇的控制。朱祁镇对广西方面人事安排,并没有向战事方面倾斜。

而此刻,朱祁镇预感打一仗已经不可避免了。

于是就放开了所有的限制,不管对毛胜满意不满意,都要达成前线专将权的目的。至于打赢打输在事后在说。

另外朱祁镇立即召见内阁会议。

甚至不顾天色已晚,准备挑灯夜战,也要将这一件事情马上敲定。毕竟说不定这个时候,前线已经交上刀兵了。

如果北京的政策不能立即转变,对这一场战事有不好的影响。

等所有大臣都到了武英殿之中,一根根手臂粗的牛油蜡烛,就好像是林立的甲士一般,与甲士的铁甲相互反光,将武英殿之中,照耀通明。

但是第一时间,大臣都没有说话。

无他,这事情太急了。

所有包括朱祁镇都没有准备,此刻正一分分看关系这一战的各方文书,东厂,锦衣卫,断事官,地方官,等等的。

很多渠道对这一件事情,还没有反应过来。再过一两天之后,决计有更详细更明确的关于这一战的奏疏汇总。

不过,此刻却等不了了。

朱祁镇咳嗽两声,说道:“诸位看得到差不多了,首辅,你先说说该怎么办?”

李贤说道:“臣以为当训斥安南使臣,令安南国主上奏,分辨此事,总好弄一个是非分明,才好下结论。”

李贤的态度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之中表明无疑,他希望在大明朝贡外交框架之内,解决掉这个问题,一句话,就是谈。

当然了,谈如果真谈不下来的时候,自然要用另外的办法。

只是李贤从骨子里都散发着四个字:“不想打仗。”

各种原因之前李贤已经说明了,即便是而今出现了这个预料之外的事情,李贤也不想改变初衷。

“陛下,事已如此,说什么都晚了。”杨洪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黄氏为朝廷效力,而全家死难,朝廷如果轻易放过了安南,臣担心从此广西各土司畏惧安南,就要超过畏惧朝廷了。”

“如此一来,广西西南就不是朝廷所有了。”

杨洪说到了朱祁镇的心里面了。

这是朱祁镇第一个担心。

在大明与安南之间,其实夹杂着大量的土司,不管是大明这边,还是安南那一边,都是如此。

同样是前线,但是对两国却是不一样的,安南这边前线就是安南的国门,近乎宣大对北京的重要性,根本就是以此立国,乃是半步也不能退让,一旦退让失去边境的天险。安南国都升龙城就会有危险。

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图的法会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击之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四十四章 孔弘绪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二十八章 决战前奏第二十八章 决战前奏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二章 云南局势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朱祁镇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药苦口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六章 困境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第九十二章 朱祁镇的惧意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