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

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

人生在世,全靠演技。

朱祁镇一副视杨荣为长辈,向杨荣求助的样子。

杨荣在官场之上打滚了这么多年,朱祁镇的演技未必是好的无懈可击。但是杨荣万万不会拆穿的。

一来,杨荣比朱祁镇更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真真假假本身就不用分的那么清楚。

二来,古人与后人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朱祁镇也发觉了,皇帝这个身份似乎是自带光环的,这个光环其他作用似乎还没有查明,首先查明的是降智光环。

而且是越是距离朝廷比较远的人,就越具备效果。

对于这些常在身边的老狐狸来说,不怎么起作用,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点的作用。

杨荣说道:“陛下莫慌,有老臣在,定然保陛下无虞。”

朱祁镇心中暗道:“废话,即便没有你,我也没有事。”朱祁镇很明白,他的皇位已经确定了,大明不是汉朝,三杨也不是霍光。

他的皇位谈不上稳如泰山,但也绝非轻易可以动摇的。

杨荣看似一片忠心,但是都留有余地的。

“老狐狸。”朱祁镇心中暗道。

朱祁镇说道:“父皇在时,万事不决,皆问先生,还请先生为朕指点迷津。”

杨荣说道:“臣自不量力,为陛下说明一下朝廷局势。”

“今日早朝之事,昨日就有暗流,陛下欲下西洋之事传出,可以说是群情激奋,下面言官早就有劝谏之意。”

朱祁镇说道:“那么这一次是李先生与他们一起的吗?”

杨荣说道:“不是。以臣所知,这一件事情,是李时勉单独行动。而且也有为陛下解围之意。因为他弹劾的是王振。”

朱祁镇心中一动,说道:“难不成那些言官还敢弹劾朕不成?”

杨荣说道:“他们自然知道为尊者讳,只是劝谏之言,不会没有的。”

朱祁镇意思到一点,他忽略了下西洋对百官的影响。下意思说道:“何至于此?”

杨荣说道:“陛下有所不知,朝廷的俸禄本来就有所部足,而今也多有折现,半钞半禄。已经不堪,在太宗皇帝时候,还以西洋香木折现。更是让百官不堪之一。”

“即便是老臣也是心有余悸。”

朱祁镇问道:“朝廷俸禄就这么低吗?”

杨荣说道:“太祖皇帝订百官俸禄,也不算低,以老臣得先帝天恩,并食三俸。足以养家,但是下面百官,却是难了。”

“京官难为,本来就不多,还要半数折钞,如果剩下的半数再则西洋香料之类,恐怕有人都吃不上饭了。”

“朝廷虽然给官员优免,但是优免并不多。甚至官员连皂役都雇不起。让皂役以银免之,大损朝廷体面,但也不得不为之。”

朱祁镇也明白什么是皂役,就是一个官员出行,朝廷给他随行人员,如果放在现代,什么秘书,警卫,司机等等都算是。

不过明代不直接给钱,而是分配人给你干活。类似于徭役。

而官员直接让这些百姓交钱,交了钱就不用来了。

按理上,这不合法。

但是朝廷也默许了,慢慢的变得合法起来。

朱祁镇说道:“朕从来不知道百官贫苦如此!”

这一句话,倒是真话。

朱祁镇倒是知道百官不富裕。

但是真正不富裕的人,朱祁镇反而不知道。

比如他常见的内阁五个人。

张辅就不用说了,人家是英国公,有年俸不少,还有不少赏赐田产,一等一的富裕。即便不说这些,作为卫所制度最顶层的人物。

张辅或许没有吞并卫所土地,但是他麾下很多人都是有,甚至习以为常。张辅庇护他们,真没有孝敬。

当然了,并非张辅就是一等一的贪污犯,最少这个时候的勋贵还很看重军队战斗力的,但是传到后世那些勋贵,只剩下吃空饷,喝兵血,侵吞军备的本事了。

而是三杨都官居一品,每年年俸千石,更不要说并食三俸的待遇了。

在明代计算俸禄的时候,一般来说,并没有算加官的,也就是如果有好几个官衔的话,就算最高的那个官衔的俸禄,这些加官,不过是一些荣誉而已。

但是宣宗皇帝给三杨就是让他们最高的三个官衔全部可以领俸禄,也就是三分工资。一年俸禄下来,也要一两千石粮食。

不能算少了。

更不要说,皇室对大臣的赏赐,对于文官之首,那一次赏赐都绕不过他们的。

真正难过的是底层官员。

俸禄本来就不算高,如果真正按朱元璋制定的执行,倒也能够养家糊口。当然了,摆什么排场自然不行了。

甚至比一般老百姓要好过一点。毕竟当官也是有很多便利的。

但是一折现,就出问题了。

宝钞不值钱,也不是今日开始的。

而今几乎是成为废纸了。

宣宗皇帝也知道,百官不容易,但是在宝钞之上,很多人也有纷争。有人想废除宝钞。有人要变更钞法。

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自然将这事情拖下来。宣宗皇帝有好几次遍赏百官,就是明证。每一次赏赐,都是从上到下,文官一个不少。

这就是宣宗皇帝对策之一,工资不够,奖金来补。

所以百官对关系到他们钱包的事情,分外敏感。

其实下西洋,未必就要给他折香木香料这些东西,即便给他折香木香料,未必就不值钱,但是让他们这些官老爷上街卖这些东西,可以难为他们了。

故而,他们对这个分外敏感,这是这些官员对下西洋唯一的印象。

“陛下,当然百官也不仅仅是将心思放在俸禄上。”杨荣说道:“太宗皇帝的时候,锦衣卫东厂纪纲余悸,让百官都不愿意出现如此一个大臣,而今王振,却有这个苗头。”

“今日早朝,兵部侍郎李郁下狱。陛下也知道,李郁也是算国朝大员,内阁本应该存些体面,但是我与杨首辅商议之后,却做得如此决绝。陛下可知道原因所在?”

朱祁镇心中已经有所预感,说道:“为何?”

朱祁镇仅仅看李郁的罪名了。到没有想过程序问题。

所谓官官相护,对文官来说,做到兵部侍郎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太过折辱,而李郁从上奏到下狱太快了一点。

“因为宫中给内阁递了条-子,要保李郁一命。”

朱祁镇听了,简直是怒发冲冠。不过今天他已经怒过一次了,而今收敛怒火,但是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一抽。

宫中能做主的,也就是他与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对三杨的信任,远在太皇太后对他的信任之上。自然不会轻易干涉,即便是干涉,也不会用递条-子这样的办法。

而朱祁镇更是没有去做。

那么递条-子的人是谁?还用问吗?

更让朱祁镇心中难受的是。王振瞒着自己向下面递条-子,是第一次吗?之前有过多少次。

“果然是孤家寡人。”朱祁镇心中轻轻一叹,失望到了极点,反而没有发火的心思了。

不管文官也好,武将也好,太监也好,外戚也好。不都是一个样子吗?、

只是朱祁镇再生气,也知道此刻是离开不王振的,说道:“那么说今日早朝之事,是几位阁老默许的?”

杨荣说道:“臣只是听到风声而已,李时勉下手这么决然。”

朱祁镇沉默了片刻,说道:“这一件事情,太皇太后知道吗?”

杨荣说道:“臣不知道太皇太后知道,还是不知道。或者说太皇太后想知道,还是不想知道。”

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七十章 年关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击之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七十五章 白沙书院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序章 我, 朱祁镇第五十五章 水利学堂的功课第九十章 少府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二十章 真相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争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九十章 贝琳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后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朱祁镇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第八十章 西宁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二十章 出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