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开海七

第九十五章开海七

朱祁镇心中一转。立即明白,太皇太后当日所说的话。

朱祁镇第一时间想到,乃是太皇太后给他埋的坑。但是随即就想明白了,这一件事情,太皇太后乃是顺势而为。

即便没有这一件事情,在其他事情上,朱祁镇也一定要栽一个跟头。

这是他太天真了。

皇帝是皇帝,权力是权力。

想当然的意味皇帝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简直是幼稚不能再幼稚了。

这还仅仅是触及文臣的利益,就有如此大的风波,如果真如他所想整顿军中,真以为各地卫所不会造反吗?

他此刻才明白太皇太后罢一切不急之务,与民休息,另外一层意思。

官僚这东西是最讨厌改变的。太皇太后与其说是与民休息,不如说与官休息,双方各自安好,自然是岁月静好。

但是想要改变现有的政治局面。

即便是皇帝,也要面对大多数官僚的反对。但是真正统治两京十三省的,从来不是大明朱氏,而是大明上上下下的官僚。

与其说与士大夫共天下,不如说与官僚共天下。

这未必不是百官给他这位小皇帝的下马威。

朱祁镇说道:“先生,而今局面当如何收拾。”

杨荣说道:“外廷之事,只需陛下下令罢西洋事,下旨惩戒王振,示恩于百官,这一件事情,臣可以安抚下来。”

朱祁镇说道:“王振不用出宫?”

杨荣心中未必不想王振出宫,但是朱祁镇言下之意,他很清楚,王振不可能出宫的。杨荣不会做不可能的事情。

杨荣说道:“宫中事务,外廷自然不做干预,陛下只需惩戒王振即可。”

朱祁镇说道:“那么开海一事?”

杨荣说道:“开海。”

朱祁镇立即将这一件事情说了出来。杨荣听了,立即说道:“陛下何不与臣商议,于谦此人久历地方,能力还是有的,但是对京中事务,却是疏忽了不少。”

“外官与京官不同。”

朱祁镇自然明白,对外官来说,他们有太多来钱的路子,甚至是合理合法的,自然不如京官对一点点俸禄的跌涨,如此在意。

于谦也不明白,王振做过的很多事情。

甚至如果朱祁镇知道王振屁股下面全是屎的话,朱祁镇也不会用王振办这一件事情。

朱祁镇说道:“朕知错了。只是而今这开海之事,能不能进行下去?”

朱祁镇其实也知道杨荣在能力在于谦之上。

因为而今的杨荣是他一辈子的巅峰状态,精力,智慧,状态,乃至地位,都是巅峰状态。而于谦比起杨荣还差了一大截。

虽然于谦在历史上名声大,但是如果真论政治智慧,巅峰状态的于谦与而今的杨荣之间,谁上谁下,还真不知道的。

因为于少保名留千古,并非因为他多高超的政治智慧,而是节操与忠义。

杨荣沉吟片刻,说道:“事已如此,不可再行,如果想做下去,只有一个办法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杨荣说道:“请太皇太后懿旨。”

朱祁镇听了心中苦涩。

他一万个不愿意。

因为他此刻去见太皇太后懿旨,就是向太皇太后认输,并承认自己的错误。

真如同太皇太后知道,朱祁镇一直不服气一般。

是的,朱祁镇不服气。

他觉得他有后世的见识,超出历史的眼光。就一定能让大明走上巅峰。

之前小试牛刀做些事情,都非常顺利。

此刻才知道,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后面有太皇太后,他自己也是皇帝。并非他所谓的眼光与能力。

朱祁镇说道:“朕知道了。”

朱祁镇送走杨荣之后,内阁的奏疏筐一筐的送了进来。

因为王振而今是戴罪之身,朱祁镇让他一边待去,他自己分拣奏折。

只是刚刚看看几封,朱祁镇就不耐烦看了。

很简单,这里面十封有八封都是弹劾王振的。

朱祁镇对身边的小太监说道:“将这些奏折分开,只要是弹劾王大伴,放在右边,不是的放在左边。”

一群小太监立即动手。

不过片刻,桌子上仅仅有几十本奏折,不是关于王振的。

而桌子下面,有好几个筐子,里面都塞满了奏疏,都是弹劾王振的。

朱祁镇看着这些文书。

长吸一口气,下了决心。给自己奶奶认错并不丢人。

朱祁镇起身说道:“将些奏疏全部带上,摆架慈宁宫。”

到了慈宁宫,朱祁镇一进门,就跪在地面上,向太皇太后行礼,说道:“孙儿知错了。”

太皇太后看了一眼好几筐弹劾王振的奏疏。一摆手,身边的侍女全部下去了。太皇太后说道:“错在哪里了?”

朱祁镇说道:“好高骛远,妄自尊大。”

太皇太后轻轻一笑,将一封弹劾文书打开,细细看着,说道:“这说的跟没有说一样。”

“再想。”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忽然福至心灵,说道:“孙儿之错,再没有分清楚敌我。”

“哦。”太皇太后将手中的奏疏合上,随手扔在筐里面,说道:“这倒是有一点味道,继续。”

朱祁镇说道:“凡行一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利之所以生,弊之所以存也。天下熙熙,皆有利来,天下攘攘,皆无利往。”

“只要关于利益,没有一片是空白。”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说道:“韩非子读得不错,继续。”

朱祁镇说道:“孙儿想开海之前,知道朝堂之上,定然会有人反对,但是却不知道谁会反对,只是宽泛的想,却不知道其中利益之所在。”

“我不知敌,而敌知我。”

太皇太后摇摇头说道:“不仅仅是知你,宫中就好像是筛子一般,你在宫中一举一动,下面的人都知道,他们或许不知道你具体有某人说过什么话,但是观其行,胜过听其言。”

“人的言语会骗人,但是行为不会。”

“最近阮安不是再弄什么驰道,你真以为能瞒得过外廷吗?”

“他们自然是要给我们这位小陛下,一点点提醒。”

朱祁镇听了,心中一颤。说道:“娘娘,这一件事情内阁也参与了吗?”

太皇太后上前一笑,将朱祁镇拉起来,轻轻拍打朱祁镇膝盖上的虚土,说道:“没有,内阁诸位还是识大体的。自然不会下场弄这种小孩子一般的手段。”

“只是没有态度,也是一种态度。”

朱祁镇顿时明白,太皇太后所谓默许,在不同人那边有不同的解读,而内阁那边显然也是跟随太皇太后的意思。但是在下面百官之中,却有不一样的解读。

或许也有人没有解读,只是凭胸中的正气所向而已。

所以出来打头阵的是李时勉。

李时勉未必不知道身后的人一些伎俩。只是他却是眼睛之中揉不得沙子。只有为了匡扶朝政,即便是被人利用也不在乎。

毕竟王振所做所为,一五一十,绝不是作假的。

朱祁镇说道:“孙儿知错。”

太皇太后说道:“你现在知道谁是你的敌人了吗?”

朱祁镇张口就要说话,但是却卡在喉咙之中了。

是啊,谁是敌人?

看似气势汹汹,其实朝中的大佬都没有下场,或者下场了并没有表明身份。李时勉看似为首,其实不过是被人推上来的。

朱祁镇一时间居然找不到一个有名有姓的朝廷官员作为敌人?看谁都是,看谁都不是?

朱祁镇这才发现自己之所以被动的原因所智啊。因为他不知道该打谁?才能有效。

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十四章 遗诏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大皇帝贺寿第二十九章 尘埃落定大藤峡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议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盐产业链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第五十六章 襄国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二章 外戚第三章 会昌伯孙家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九十章 少府第六十七章 风雨将至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章 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