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二)

封王!

此言一出,简贤讲武殿内安静了一刹,随侍殿内的宦官宫女更是一个个屏息凝神,唯恐惊扰了殿中六人。

随即,反应过来的孙启祥当即斥道:“不可!”

如今储位空悬,三位皇子皆是有职无爵。你这突然想给其中一个皇子封爵,很难不让人联想:难不成是想将其排除争夺储位的行列?

不过,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却不能直白的讲出来,必须要迂回,要曲线救国。

孙启祥朝赵鸿运拱手道:“陛下,如今外敌环伺、陛下宵衣旰食以忧国事,且诸皇子皆无分封,大皇子素来仁孝友爱,必不忍封王享乐。”

杨邠立刻紧逼:“正是因为大皇子仁孝友爱,必会明白陛下良苦用心,以亲王之尊统御兵马,为陛下荡平宇内,替国人开辟太平!且大皇子至今无文武之阶、勋爵之贵,今次灭国有功,岂非是封爵的大好时机?”

“陛下!”

孙启祥还要再辩,但是赵鸿运制止了他:“孙卿所言有理,杨卿亦是谋国之言。”

几人重新坐好,各自口中称是,心中暗自思量。

最重要的是杨邠今天的言行,以往对于储位之争,他是丝毫不关心的,至少表面不关心。毕竟到了他们几人的层次,无论何人登基,总要倚重他们这些老臣稳定朝局,贸然下场实为不智。

至于孙、苏、吴为何早早站队,皆是各有原因。

孙启祥如今六十有二,且其早年为石晋高官,之前大周刚立,这才拉了他作为牌坊。

这几年虽为首相之尊,但军权沾染不得,政事亦有政事堂诸人“协助”。如今大周渐稳,估摸着储位一定他就得退位让贤。

只可惜子孙不争气,为了家族的未来,他只好以花甲之躯亲自下场为儿孙挣一个前途。便是败了,结局也不会比罢官更差了。

再说苏逢吉,此人乃景瑞元年担任集贤相,去年任史馆相。他能入政事堂且渐次升官,非是因为理政能力,而是因为他能敛财。

苏逢吉受贿搜刮之事纯熟无比,按理说这种人早该被杀鸡儆猴了,但是他没有。诀窍嘛就在于他每收一笔大钱,就拿出大头献给赵鸿运充入内库,且能为国库“开源”。

此等人才,换成你是赵鸿运,你是用还是不用呢?

不过苏逢吉也非等闲,他自然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在寻死,一旦新帝登基,自己就是一笔意外之财。甚至等不到新帝登基,赵鸿运就有可能把他抛出来以平民怨。

然而他退不得。赵鸿运留他,就是看中他能敛财,他要是没有这个能力了,赵鸿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国之巨蠹。

是以,他只能提前下注。目前来看大皇子赵元昌是最有希望的,一旦他鼎力支持的赵元昌登基,以从龙之功换一个平安晚年应该不难。

至于吴峦,大周立国之前赵元昌就在吴峦手底下。当时吴峦只是为了照顾上司的儿子,不过赵元昌做的也确实不错。及至大周立国,吴峦天生的就是赵元昌这一派的。

这说的是孙、苏、吴三人,而杨、朱、史都没有必须要下场的理由。

但是,杨邠今次的言行,看上去分明是想把赵元昌推开啊!其余几人不得不在心里冒出一个问号:杨邠这是受了什么刺激了?

这些人心中的想法赵鸿运是不会管的,他沉吟一番,沉声道:“就如杨卿所言,子美当封王。”

听到这话,孙启祥、苏逢吉心中一沉。

孙启祥嘴唇蠕动几下,最终抿唇不言。

赵鸿运食指轻敲桌面,接着道:“不过就如孙卿所言,为全子美友爱之情,此次子茂、子丰也一并封王。”

这话一出,殿内这几位又有些搞不懂了,这到底是想干啥?三位皇子一齐封王,那大皇子灭国之功是不是要另行封赏?

不等几人开口,赵鸿运就皱着眉道:“子美封为秦王;子茂嘛,便做荆王;子丰就做一个宁王。”

说到这里,他看向身边侍立的林盛保:“护军,通知知制诰拟册命,另命少府造王印、冠服、车驾。”

“是。”林盛保点头,当即退殿外。

等林盛保离开,赵鸿运又道:“至于王府属官,便先空着。”

这就是不给三王配置文武班底了。

苏逢吉逮到这个机会,当即问道:“启禀陛下,秦王既为王爵,这节度使之职便不可再任,如此秦王又该以何职节制南平诸军事?节度幕府中诸人又该如何安排?”

这就是在为赵元昌争好处了。

赵鸿运瞥了他一眼,直让苏逢吉冷汗直流。

他是赵鸿运一手提拔起来的,跟在孙启祥后面站队已经是赵鸿运忍耐的极限了,现在还敢主动为赵元昌争取好处,自然让赵鸿运心底不爽。

好在赵鸿运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道:“政事堂拟敕命:改南平城为江陵,设江陵府。

敕命:着秦王赵元昌都督江陵、复、郢、襄、房、归、峡诸州军事,去奉圣军节度使。

敕命:壮武将军李继勋加忠武将军,以节度副使知奉圣军节度使事,去全州防御使。”

说完,他指点着桌上的那份报捷文书道:“政事堂、枢密院要尽快将升迁、赏赐的办法拿出来,早日送到江陵,以安将士之心。另外,南平那些或投降或被擒的旧臣该如何处置,政事堂也要拿出一个章程来。”

说到这里,他目光停在了赵元昌那封信介绍陈佑的那段文字上,沉吟一声道:“这个陈佑陈将明,擢他为秦王府司马,嗯,加明威将军。”

前面几道敕命都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后的吩咐也很正常,只是这最后突然提到的“陈佑”,让几人有些疑惑。

还是朱庆尧及时反应过来,试探着开口道:“敢问官家,这‘陈佑’可是秦王报捷文书里提到的那位?”

“嗯。”

见赵鸿运点头,几人纷纷恍然。之前只是匆匆一瞥,根本没在意,这才没想起来。不过这陈佑之前也没听说过,怎么骤然就成了四品官?

心中疑惑,但众人还是齐声道:“谨遵陛下之命!”

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三)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五)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随风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四十三章争权夺利心思重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二十四章虚职酬功忠为首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三百二十八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东宫所学是何物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四百六十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七)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六)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乱之后诸事繁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三)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三百三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六十五章套路从来得人心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二)第六百一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议定清田事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谁可担重任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当稳(二)第五十三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四)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犹不慌第五百七十三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八)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五百四十六章 两国皆赚无人亏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为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一)第一章一夜天地换第七十四章双王大婚宴平乐(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一)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总分明第五百七十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五)第三百六十四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四百一十一章 贼人阴谋乱长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九)第六百二十三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十)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员可行否?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二)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乱周沈争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一)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三)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五百十九章 处处算计无尽时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三)第四十九章享乐之心起复消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狭岂有君王气第一百四十七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四)第二百八十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一)第六百十七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九)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六)第两百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七)第三百三十五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鸡肋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乱国第四百二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