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文武失和 上

以徐辉祖为首的一干托孤重臣只得作壁上观,他们心中祈祷着李景隆与黄子澄他们快点吵完。这么重要的会议召开不易,起码也要商量出一项有用的好对策出来。

可是,黄子澄仍不觉失言,还想继续。

这时平安实在忍不住,出班奏道,“陛下,末将觉得几位大人说得都有道理,大家都是一心为了削藩而努力,只是政见不同而已。平安有一个折中的办法,或许可以一试?”

平安那强壮的身材与那响亮的嗓门夺人眼球,顿时将殿内的两方争吵给直接压了下去。

朱允炆欣喜地道:“平将军请速速道来。”

高大的平安“轰隆,轰隆”地走上前两步,道:“末将认为,最能为祸的根源,在于兵权!只要朝廷能将藩王们的护卫军削去,他们还能翻起什么风浪来?削除兵权的时候,朝廷还可以暗中收集藩王们的不法证据,将那些不法亲王的王爵都削了,一削到底!此便是平安的折中之法。”

平安身为武将,这番言语却直指问题的核心。

兵权才是能威胁朝廷的本钱,他的法子既符合了朱允炆的从速要求,一劳永逸,而且在道义上也能服众。

所有人都觉得平安这个办法不错,可以先行实施,但黄子澄与齐泰这两个同一战壕的战友,却又在削藩下手的目标和先后的问题又争吵了起来。

齐泰认为诸王当中,以燕王朱棣年纪最长、辈分最高、实力最强、威望最重,且久居北平,统御过绝大部分北境兵马,很多北境重镇当中都有他的旧部,一旦他不顾一切暴起反抗,必然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要对藩王们下手,就该先从燕王下手,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威胁最大的燕王拿下,只要燕王的兵权被削,其他诸王便难成气候。

而骨灰级辩论达人黄子澄却认为,应该先从弱者下手,先剪除其他实力稍弱的各内地藩王,待诸王被削掉,除掉燕王的羽翼,然后才对燕王这个最大的威胁动手,那时的燕王孤掌难鸣,朝廷最后将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其拿下。

这二人是各持己见,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争执不下,又搞起了一副秀才造反的模样,谁也说服不了谁。

吏部尚书茹瑺与工部尚书沈溍当然不肯让黄子澄的意见得到皇帝的支持,因为从弱小一些的藩王削起,无论如何都会先削到湘王府这个内陆藩镇头上,他们俩可是个收了钱就办事的人,当即站到了齐泰一方,支持先削实力最强的藩王。

殿内的诸位重臣也为着各自目的,分别支持其中一派,可是结果却还是不相上下。

偏偏朱允炆又是个优柔寡断拿不定注意的人,这两方的意见他听着都有道理,故此,他的心中左右摇摆不定。

望着一众大臣都看着自己这个皇帝来拍板,朱允炆为了不露怯,只好凭着自己的感觉拍了板——他更加相信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黄子澄。

一件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便凭借着师生关系让朱允炆给定了下来。

朱久炎若是在这殿内,或许便会感慨的说上一句:历史的惯性是如此的强大,他这些年即便做了这么多的努力,拉拢上了茹瑺与沈溍这两个尚书,但却还是没有改变既定的历史轨迹。

皇帝拍了板,殿内终于不再争论,达成了难得的统一意见,众大臣开始商量起了执行细节,这也算是一种政治上的妥协。

“平将军的办法与众卿的完善,甚得朕心,就依众卿所议,先这么执行下去吧。”

朱允炆盖棺定论,众位重臣连忙恭维赞美一番,这才依礼退下。

……

梅殷脸色铁青地出了午门,无视一队队巡逻宫禁的下属向他行礼,气冲冲地往宫外走去。

他觉得自己应该与李景隆、徐辉祖在朝堂上三分天下了,没想到,这些个文官居然结成了另外一党!

还有,黄子澄这个腐儒居然敢对本公无礼!?一定要把他给弄下去!不然这些勋贵大臣们会如何看待本公?尤其是他们这些书生,只懂夸夸其谈,定会害了允炆,害了先帝托付与己的江山!

心存忠义又怎样?这样的腐儒才是最大的祸害!他们会为了自己口中的仁义道德给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尤其是允炆对那黄子澄,竟然是一副言听计从的样子,对朝廷、对江山社稷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我梅殷现在是位极人臣、权倾天下了,怎么能也不能让这帮腐儒坏了大好的局势!

一定不能让他们这些文官掌控权力,尤其是兵权,即便兵权去了徐辉祖、李景隆那两方去也行!削藩这事必须要抓在我们这些勋贵的手中!

过了金水桥,出了承天门,梅殷本想回府与诸位幕僚商议一下对策,不想在街面上却听到了一则流言:

新皇登基,帝师黄子澄专权,曾于某诗会中酒后失言,称自己欲效成汤伊尹,周时姬旦,汉之霍光,“辅佐”建文天子,兴盛大明。

这一版本最先从闰峰茶楼外的十字街口外流传而出,具体什么时候流传起来的已不可知,但其中的内容却是引起了梅殷的高度警惕。

伊尹、周公、霍光虽然都留下了好名声,但事实上均为帝王所忌惮,表面上是匡扶了社稷,但又何尝不是欺压了天子?独霸了朝堂?把持了朝政?

想到刚才黄子澄连他这荣国公、托孤重臣、驸马都尉都敢当殿顶撞,若以后……梅殷细思极恐,忙忙地回去和幕僚们商量对策去了。

这就是怜星与东厂的厉害之处了,东厂收集了朱允炆一系重臣的所有资料,且事无巨细,出身、经历、性格、谈吐、穿着、言论、政治理念……都给怜星他们研究了个透彻,只要将这些全部掌握,想要他们互相攻击起来就简单了,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流言。

也就是朱久炎常常在她耳边提到舆论的力量。

经过深思熟虑,怜星敏锐地找到了勋贵集团与文官集团的冲突所在,并加以利用了起来。

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真的朱允炆 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天家父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徐家兄弟第六百六十三章 武昌见闻第五百五十四章 塞王们的演技第一百一十九章 断你根基第四百一十九章 台安城!第三百零二章 朝廷永远最大第三百四十一章 上了船就能跑掉吗?第五百二十章 到底谁最横 上第六百七十六章 朱允炆的骚操作第六百三十八章 迟来的决裂第二百三十八章 绝世战将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便从了我吧第四百九十一章 狠辣的扶桑人第七百九十四章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他路!第五百四十九章 军报北来 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世态炎凉第一百八十九章 疯狂第十七章 再遇第二百零二章 罗贯中的黄金总盟第五百五十二章 下西洋的原因之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侍儿扶起娇无力第七十八章 姓朱很占便宜第五百零六章 建文帝的文青病 (两章合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天子之怒第三百三十一章 诡异的军令第三百六十九章 扩军、造船第一百三十章 初闻燕王 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征伐澎湖第九十三章 孤注一掷的朱孟熜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朝会 中第三百九十八章 建设舟山第六百七十四章 向世人露出獠牙第二章 闻恶第五百八十七章 陷入绝境第二百七十七章 就地处决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第七百二十九章 胜利会师第七百八十八章 李景隆的结局第三百零九章 心中的岩浆 下一百六十六章 楚王府的反击 中第四百零七章 废团改散第七百六十五章 这才是真正的朝廷第八十七章 怜星的小心思第五百七十四章 刺杀讯息第四百九十章 运动战的精髓第六百七十六章 朱允炆的骚操作第六百四十一章 双方的压力第七百七十五章 叔侄再见第三百九十六章 朱允炆的双重标准 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抢注东厂 上第七百四十一章 合于天,而齐于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借兵”大宁第七百六十二章 两广归附第一百一十一章 狂野无比的湘王 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绝色妖女第七十七章 横插一杠第四百一十七章 真有遗诏!第九十八章 再遇袭击 上第七百六十七章 团灭登陆、炮轰青州第一百三十章 初闻燕王 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来个惊天动地第七百三十章 钟山茫茫,孝陵孤立第五百三十四章 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第五百九十三章 奉天靖难第四百三十九章 燕王府版鸿门宴 中第二百三十章 为怜星报仇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军锋锐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久炎和你讲道理第五百四十四章 不合法的圣旨第五百二十八章 凤山玉碎昆仑叫第五百八十九章 神威凛凛第六百七十九章 龙争虎斗第一百四十一章 立身之本书里金手指的问题,我决定听书友们的意见。第六百二十六章 强夺岳州 上第六百六十章 摧毁你全部骄傲!第一百零八章 什么叫颠倒黑白第一百六十四章 向着南京前进第六百五十七章 狼来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北平燕王府第一百二十二章 给本宫跪下说话第三百四十一章 上了船就能跑掉吗?第一百六十五章 楚王府的反击 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正位东宫第七百零四章 今夕是何年?第四百八十章 夺取天下的资本第六百三十六章 论演讲的重要性第六百七十章 太祖显灵第六百一十四章 剿灭逆藩!第一章 湘王世子朱久炎(精修)第七十章 暗夜第四百六十七章 杨文站队第二百一十八章 帝王之道 上第八百二十章 俺已经联系了阿鲁台!第六百六十八章 就是这么荒唐第一百七十四章 胆大妄为的蓝氏集团第七百零一章 温水煮青蛙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