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号 省城之行

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亲爱的玉树女士:

截止目前,为期三天的省城之行已经结束了。对于我来说,这实在是一场特别的旅行。之前计划的事情大部分都做了,但是过程非常的曲折。比如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这次五一假期火车票很不好订,其实在这之前我多次有过订票不及时而遭遇挫折的事,因为这个我养成了提前很多天订票的习惯。但去年我被幽禁一整年,在我今年策划出行的时候,完全想不起过去的经验。寻求管教的事落实了,费用是一千二百元,大概有三个约定的项目没有做,其他的项目均已落实。这无疑是一次高消费,如果这件事公诸于众,将会对我现有的留在别人心中的形象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当然这只是我非常主观的想象,其实别人应该没有那么关注我。他们之所以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热衷于讨论我的隐私,并不是我有多么重要。而是这个话题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就算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我,他们一样觉得有趣。

寻求管教这件事情本身是对是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如果我认为这么做是错的,大概就不会有这个举动,因为我是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才最终落实了这件事。不过一件事需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才能做说明,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非常具有争议的。我做这件事情有一个前提,就是假设大多数人不知道,如果他被人所知,我没有办法承受汹涌的议论。从前我致力于做对的事情,到现在我才开始认真考虑什么叫做对,什么叫做不对呢?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但很多数人说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需要什么?我一直都糊涂的活着,所以才有一堆人对我说,你需要的东西是这个,需要的东西是那个。似乎除了我自己,别人都为我着想,只有我一个人在跟自己的利益作对。也许是在昨天吧!我在短视频上看一个人讲了这样一件事,让我对未来的单身生活感到恐惧。

生活在养老院的老年人并不是平等的活着,那些经常有儿女来看望的或者经常被儿女接回家的瞧不起那些虽然有儿女却不经常来看他们的老人。而这些儿女不经常来看他的老人,却瞧不起那些无儿无女的人。故事发生在提供有偿服务的养老院,在这里被照顾的大多是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如果是一个无儿无女的人,养老院的员工就会非常热心的帮助这些老人,早一点摆脱红尘俗世的痛苦。养老院考核员工有一个标准,就是这些老人的单身率,于是他们被不停的翻转,直到他们最终解脱。一旦这些人解脱了,他们的财产按照约定就归养老院,所有这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创收方式。我有理由相信未来独居的老人会越来越多,他们会把源源不断的财富送给养老院。可见开设养老院将是未来非常红火的一个行业,无数人将会从中谋到利益。

如果我走到这一步,大概率是不能善终的。我有一个说法是对自己的期待,但到时候我能不能做到,那就难说了。一旦自己有生活不能自理的风险,我就会主动选择离开人世。这是维持自己体面的最后的办法,但生活当中我是一个人惧怕疼痛的人,死本身并不可怕,但是由生到死的过程是最恐怖的。回来的时候我在火车上写了一篇文章,来不及改上面的错别字。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第一个来点赞的居然是那个看起来有些高傲的朋友。在这篇文章里我陈述了这样一种观点,对于人来说抚养小孩比照顾老人更容易一些,你只是人类凡是动物的幼崽都看起来非常的可爱,老人就不一定了。如果你是一个老人,要如何才能让自己受欢迎呢?老人最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你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你还觉得自己人见人爱,真是太高看自己了。

老年人最好有非常渊博的学识,最好他的肚子里装着说不完的故事。还有一点,老年人最好,看起来非常的慈祥,如果一个老年人脾气非常的暴躁,还想着别人都很喜欢她,那这个人的自我感觉就好的太离谱了。如果一个老年人见识非常的短浅又没有自知之明,面目非常的凶恶,性格非常的暴躁。在这种情况下,他还生活不能自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受欢迎呢?我说的这番话,也许老年朋友看了会不高兴,他们觉得我这样不尊重老人。尊重老人不是表现出这个老人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表现出这个年轻人有良好的家教。从来没有一个人因为年纪变大就变得多了不起,在文章当中,我承认虞舜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儿子,但我不建议每个人都去学他。因为这不具有可操作性,这世上大多数人没有虞舜的智慧,真要是摊上瞽叟这么一个混账老子,用不了几天就死在他手上了。

圣人在设计人们生活的时候,你所当然的认为,强势的一方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君臣之间君是强的一方,所以君臣应该对君臣关系负起更大的责任。父子之间父亲是强的一方,所以父亲应该对父子关系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夫妻之间夫是强势的一方,所以丈夫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三纲的要义在于,君主能处理好与臣子之间的关系,父亲能处理好与儿女之间的关系,丈夫能处理好与妻子之间的关系。那么天下的人际关系就会一顺百顺,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太平的世界。而要把这些关系处理的非常顺畅,就要用到五种东西,这五种东西被称作是五常。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又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为仁焉。”孟子非常重义,而且对舍身取义给予了赞扬。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反映了先秦时期儒生的价值取向,我对仁义的理解是这样的,所谓仁就是怀着一种慈悲的心,对待别人如同对待自己。所谓义,就是要善待那些善待你的人,不去伤害那些善待你的人。

仁义其实是相对抽象的东西,而礼是非常具体的。在生活当中待人接物都要用到礼,一个人如果在不同的场合都能表现的非常得体,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虽然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但我从小就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在我所受的教育里面不包括礼仪。而且我觉得关于礼仪的教育一定要趁早,假如你的儿子都已经三十多岁了,这个时候你告诉他要如何如何,那就没有用了。请允许我用一件不是很恰当的事情来做类比,小的时候写作业从开学的时候到学期结束,翻开作业本你会发现上面的字迹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你能够看得见我写出来的字在进步,但自从我到了镇上之后,就再也没有这种感觉了。

智和信是汉朝儒生董仲舒加进去的,与人交往是需要一点智慧的,与人交往也是需要讲信用的。一个人如果富有同情心,具有高度的自律,懂得感恩,善待那些善待他的人。待人接物不逾越礼仪,有智慧,重信用。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处理不好这三样关系呢?如果能够把这三样关系处理好,他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口碑。今天我们的教育似乎不太重视人际关系,一旦他们走出学校之后或者他们还在学校,他们见到那些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才感觉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有的人跟那些掌握各种资源的人关系亲近就得到好处,相反关系疏远就吃亏。比如我的一位女同学在跟班主任在社交网络上聊天的时候,就多次说到一个词叫做会来事。什么叫做会来事呢?在师长面前表现的非常的乖巧,能够适时的满足他的要求?如果让我有机会涉足教育,我一定会觉得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如果你真正了解传统,你就会发现真正传统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坏。许多你看到的那些病态的东西,并不能在传统的典籍当中找到依据,比如不许妇女上桌吃饭。我们知道在电视剧《红楼梦》里,女性也是上桌吃饭的,只不过是女性和男性被安排的不同的桌。还有一点,女性和男性并不是完全不可以同桌,而同桌的条件就是关系必须非常的亲近才可以比如贾政请求贾母允许他留下来。贾母的孙女们一起吃饭,这件事必须清楚,不是贾政给贾母脸,而是贾母给了贾政天大的脸面。过去有所谓通家之好,就是彼此可以直接去对方的内室,见对方的女眷。人家让你见他们的女眷,是对你的信任,对你的礼遇,如果你把这当做是一种好饭,那你就太不了解我们的传统了。很多人怀着极大的恶意来解读我们的传统文化,他们正是我们的传统看起来有些病态的原因。

有些先生们会习惯于这样形容我们的传统文化,他们说什么是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就是三叩九拜三妻四妾,就是缠足。三叩九拜是明清才有的东西,三妻四妾四个字,虽然大家非常的熟悉,但他距离大多数人的生活是比较远的。我曾经举过这么一个例子,过去的人们,大多数人讨一个老婆就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养活一个老婆和老婆生的孩子就已经让他精疲力尽,而有余力讨很多老婆的人,必定是社会的精英人士。那么我冒昧的向那些质疑传统的人请教,难道这些人在今天只有一个女人吗?过去的那些人只是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因为法律允许了他们的特殊和奢侈,今天法律虽然不承认他们应该拥有这些,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失去。理由很简单,在资源配置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们观念的改变永远是自欺欺人。

云,在这一次省城之行当中,我花了很多冤枉钱。其中最冤的就是我竟然买了两次返程的火车票。买车火车票我在出发前就买了,但是突然发生了变故,在赶往火车站的途中,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口罩不见了。我好不容易买到了口罩,能坐公交车要赶往火车站,没想到公交车朝着相反的方向开去,走出去好几站路我才察觉,这个时候我知道来不及了。其他一些花冤枉钱的地方我几乎已经想不起来了,总之这一次去省城在花钱方面,我对自己是很放纵的。有一个原因是我的心情非常不好,我意识到很多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我知道我花钱就能让一些人受益,那么这一点小小的功德会不会给我的运势带来改善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我的这一连串的论述没有事实基础。老实说,我对自己在火车上写的那篇文章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他得到了不错的反响。虽然在文学协会的群里没有任何反应,但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这个群里是一些颇为自负的人,没有原因,这不是一篇关于文学的文章,文学人士怎么会对这个感兴趣呢?

接受管教是这一次省城执行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甚至是主要项目核心项目。而每次到省城去南门和钟楼附近已经成了一个传统,每次进入那条热闹的街,我就会花五块钱买一杯酸梅汤喝。今年我看到那个地方酸梅汤普遍涨价,一杯竟然卖到了十块。不同的商铺和摊位对自己出售的酸梅汤进行了包装,什么古法熬制,什么秘制。其实都是鬼扯,我一连十多年去过那个地方,每一次都喝酸梅汤。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古法熬制和秘制,今年怎么会突然冒出来呢?可见这些人不过是为了赚钱才想出这么些词儿来骗人,还有就是在那条街道上出现了一些采耳店,足以显示采耳这一行业已经非常的火了,但这些人不是在那里认真的采耳,我本来打算花三十块钱去采耳,结果他们推荐给我六十块的项目。

踩完之后我并没有感觉耳朵里的耳屎被取出来,我觉得他们在骗人。有没有耳屎我自己是可以感觉出来的,这个混蛋还说取出来了,非常干净。这就足以显示在这一条街上做生意的是一群非常浮躁,张牙舞爪的想要赚钱,却拿不出足以吸引人的玩意儿,只会想出各种花招去骗钱而已。省城的旅游做到这种地步,实在是恶心到我了。在这期间我认真的反思了自己,为什么我会轻易的上当呢?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不经常出来。我也曾经总结过,信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只有信息对等的情况下,才能有公平的交易,如果信息失衡,别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东西,这个东西越关键你在交易当中的损失越大。

而一个人怎么样才能知道更多的消息呢?有一个关键就是你要经常出去旅行。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就出去一次,他绝对不可能有好的旅游体验,因为你太容易被骗了。如果你选择独自出行,你会发现很多需要你知道的事情你都不知道。如果你选择跟团,你会发现自己会被骗的很惨,总而言之,无论你怎么选择都不能摆脱被骗的命运。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祸福在别人的良知上,但我的这种观点,大多数人是没办法接受的,因为有太多的人没有条件经常出去旅行。当然也就不会有旅行的经验,也就没办法做到与当地人信息对等。乡下人过去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就是他们非常的朴实,而城里人则要表现的狡猾太多。你可能听过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就是一个乡下人站在那数楼,一个城里人跑去罚了人家二十块钱。城里人拿了钱说:“这个乡下人真是个傻子,哪有赎楼还要被罚钱的?”城里人走了之后,乡下人也露出了狡黠的笑容,说:“我明明数了三十层,说二十层,那个城里人居然相信了他,真是个傻子。”

很多人听了这个故事会觉得这个乡下人真傻,实际上这个故事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如果是一个城里人到了乡下,站在一个猪圈旁边数人家的猪,如果有一个当地人跑来说:“按照当地的风俗,你站在这里数人家的书,给人家带来了霉运,你得交钱这件事才能了,否则跟你没完。”那么这个城里人会交钱吗?不能说每个人都会教,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会把钱交出去。当你在信息博弈当中处于劣势的时候,你很自然的表现的像个傻子,我之所以上当,是因为我走进了一个对自己陌生,对人家却非常熟悉的领域。想到这些我坦然了,我原谅了自己的愚蠢。虽然这件事让我对自己有些失望,但是并不难过。虽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并没有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

院计划在洋历五月四日晚上看电影,时间大概在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中茂广场的那个影视城早就停业了,那一层楼都处于停顿状态。我有些失落的离开了那个地方,继续往南走,原计划是找到可以上网的地方,没想到就这么一溜烟来到了省体育场。说不清楚在那待了多长时间,大概到晚上十点的时候,我开始折返往北走,在这期间我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去附近的一家电影院去看电影,做这个决定是有一个过程的,经过反复的摇摆,最终正式成行,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时候我终于学会了在网上团购电影票。在这里所谓的团购,不是一个人买了一堆电影票,而是买了一张相对低价的票。我看的这部片子片名叫做《悬崖之上》是张导的作品。

当时我有这样一种感觉来看这部电影的有很多是非常年轻的女性,当然这是非常主观的一种感受,因为这些人未必有那么年轻,而且其中有不少是男的。更何况他们不一定是来看《悬崖之上》,我原来也没有打算去看张导的作品,而是想要去看一部反黑的电影。只不过在这期间,我在社交网络上看到很多关于这部片子的好评。于是我一咬牙一跺脚改了主意,因为之前已经听过了很多好评,所以在进电影院之前,我已经把这部作品想的非常好了。它再难带给我惊喜,很多人指责年轻的刘演员在这一场戏当中表现欠佳,有的人甚至把话说的非常的难听。但我没有看出她有什么问题,可能是因为我不怎么懂电影吧,想必那些批评刘演员的人,一个个的都是很懂电影的人。既然他们有那么大的本事,为什么不去拍一部更好的作品呢?在说这话的时候,我知道自己说的不是人话,他们真有那个本事就没有那个精力去指责刘演员了。在社交网络上我关注了刘演员的账号,我感觉她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我相信她会有很好的前途。

在过去很多年里,我曾经跟风指责过张导,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终于发现自己有什么资格去指责人家呢?你指责张导没有什么太好的作品,你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作品吗?你在你的领域表现很好吗?实际上过去这么多年,事实证明,张导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竭尽全力的想要把自己的艺术水准再提升一个台阶。很多时候好的作品不只是看导演的个人意愿,而是需要环境的支持,我说的环境包括天时地利人和。今天没有太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好的文学作品不只是他获了某个奖,而是要看他有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反响。最近这几年每年都在颁奖而这些获奖的作品却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云,同样是文学爱好者,我希望你能够交好运,希望生活环境有助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文学家。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新丰九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064号 画不出现实第339号 初步假想第131号 人到中年第218号 有意为之第153号 梦中婚第291号 新陈代谢第362号 苗雅正第095号 甜丝丝第225号 赵宋的悲情与风流第239号 日落漫雪第172号 竹林光影第156号 说难第164号 困第010号 走亲第313号 解脱与月光第045号 窗口型新闻人物第022号 恋爱的技术第312号 感受风俗之味第165号 祈年第049号 诡谲第360号 解难之难第301号 空想第079号 楚事纪与苗氏春秋第171号 俗务缠身第176号 代为捉刀第176号 代为捉刀第172号 竹林光影第046号 奔马第195号 楚囚之歌第301号 空想第298号 冰封问候第143号 成和岁月第162号 月亮的仆人第178号 粗线条的狂乱舞蹈第255号 理性幻想第050号 茶系女孩补遗第197号 未来的精神生活第172号 竹林光影第271号 激流第057号 风尚引发的思考第165号 祈年第106号 驴的一生第191号 我的世界在坍塌第056号 红色帽子第260号 自然人第076号 意外事件第304号 离题万里第322号 倦第202号 工匠第348号 造化之缘第161号 男德学堂第218号 有意为之第221号 佛前供养第027号 丰满现实第061号 逃离第347号 结第161号 男德学堂第277号 电之疑问第288号 辰第084号 解救行动第354号 信仰之根第250号 波及第249号 浮生第059号 大院与宫廷第057号 风尚引发的思考第267号 祸福几何?第061号 逃离第257号 祈日第085号 蚊子的狂想第179号 我想去雪山湖泊修行第204号 贫瘠之壤第169号 生活的流程第357号 雪否第072号 我有一个心愿第155号 革新故事第195号 楚囚之歌第165号 祈年第351号 云之花隐第159号 鬼友第102号 粉红丝带第039号 货卖与识家第117号 华丽的精舍第345号 模糊的光影第286号 涩第345号 模糊的光影第228号 死局第255号 理性幻想第157号 为善之困第032号 高挑女士第286号 涩第210号 贵妃色号第215号 饱满圆润第342号 顺否第346号 静气第091号 塑形师第211号 鬼屋第192号 看见人心第282号 灾祸的一生第213号 大祭第351号 云之花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