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重氵气想上马自己的发动机项目,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维柴的老谭有危机意识,要收购湘火巨的目的也是如此——能够和主机企业心连心,供货才会稳当。
这就和很多以营销为主要策略的公司进行公关的主要目的,譬如,将对方的采购系统拉下水,让采购系统帮供应商说话。
这是天朝很多企业的无奈之举。
即便是发动机这样的大件也存在。
而主机厂也明白,一年上万台的发动机采购额,十六亿的采购金额,几乎占到了整车销售额的三分之一,这中间即便是10%的纯利润,那也是一亿六千万。
有这一亿六千万,合资一个发动机公司似乎也够,吴良投给洛柴的新的生产线当中,也不过就是六亿,四五年就能赚回来。
其实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
看似这比资本市场上赚的少很多,投入又大,利润率又低,没意思。
事实上,这只是表面现象。
这种企业有个最大的好处,融资相对容易一些。
固定资产就在那里放着呢,投入十亿,借十个亿出来难度不大。
这也是吴良敢投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吴良要想短时间凑出一笔资金出来,有实体在,是最合适的一个方式,只要别玩砸了就好。
同样的是,陕重氵气也能看到这方面的优势,投入一个发动机厂进去,仅仅依靠自给自足,就能创造出不菲的利润。
另外,陕重氵气如此纠结的原因和维柴的侵略性的特点也不无关系。
维柴是有前科的,从天朝重氵气中脱离出来,因为杭城发动机和天朝重氵气的马总闹的很僵。
这样的危机意识,同样促成了张玉普对于老谭的警惕。
他又有吴良在背后支撑,资金不是问题。
所以,和康明斯勾勾搭搭的事情,吴良清楚,老谭也清楚。
但是,老谭总不能告诉张玉普,“别啊,我给你个优惠价格,咱俩玩?”
那是俩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法,掌控上百亿甚至有可能上千亿这样规模的企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主机厂有自己完整的供应链,不受供应商支配,这是天朝所有老板都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如同华威的任总,很早就提出了类似的战略规划,道理都是相通的,不难理解。
无非就是,难度大小不一样而已。
当张玉普毫不犹豫将康明斯提溜出来帮自己挡木仓的时候,老谭脸色也有些不自然。
不过,他也没办法,湘火巨被吴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他最后的控制陕重氵气的希望也破灭掉。
原本吴良今天坐的这个位置应该是他的,结果就那么不经意间流逝掉了。
要说,他心里没有几丝懊悔,那才是假的。
此刻,老谭甚至都想和天朝重氵气的马董握手言和了——失去了天朝重氵气的友谊,陕重氵气这边再出点什么差错,维柴可真的就被他带到沟里去了。
所以说,强势都是相对的,以前仗着自己的发动机够牛,占领了大半个天朝市场,可以为所欲为,可以自己的主机厂掰掰膀子,现在呢?
因为吴良的异常崛起,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他谭某人,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可以为所欲为了。
这个时间点,面对协会秘书长的指摘,他也应该跳出来有所表示了,“康明斯这样的发动机领先企业尚且能注意到博世的好,我们这些国内的发动机企业,自然是跟随者了。”
在国内的各行各业中,相互借鉴,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维柴自己也有专门的接待团队来接待到维柴参观的客户。
这些客户当中,肯定也会混杂着竞争对手进来。
但是,就算知道,又能如何?
提着擀面杖将人敢出去?
很显然,康明斯这样龙头企业的一举一动也是在维柴的掌握之下,对方用的哪家的供应商,生产线上用的是哪家公司的设备,都是一清二楚的。
同样的,维柴敢将竞争对手放进来参观,康明斯自然也不担心,偷学,光看个表皮又能看出些什么?
机械行业,从来不是光看就能看会的,这中间涉及的不光是设备,设备的工艺参数设定,管理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设备这方面好说,我花了700万欧买了一台进口的镗缸孔的设备来保证精度,你会么?
这是资金壁垒。
至于工艺参数上的设定,最简单的例子,一个螺栓的拧紧,看起来简简单单,就是用风动工具或者电动扭矩扳手拧紧一下,国佳领导人到生产线上参观的时候,也喜欢拧上俩螺丝证明自己也是从生产线上走下来的工人,体现的就是一个亲民和接地气。
当然,也不能说领导拧的这颗螺丝就不合格,归根结底,还是工艺参数的设定。
该用多大的扭矩,螺栓转角多少度,都是有详细要求的,否则扭矩达不到,转角不够,车跑到半路上,螺丝全掉了,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这中间牵扯到的是大量的经验数据以及理论上的设计等等,看也就是看个皮毛,除非回去之后潜心研究,直到顺利的掌握该项技术。
这就像文人之间所谓的那句,天下文章一大抄,借鉴一下你的观点,写出些不一样的东西,谁也不能指摘什么?
你写个大数据修仙,我就不能写个大数据世界?
蹭个热点神马的,也有利于数据更好看一些,作者的订阅会多一些,也能有钱会所嫩模啥的。
总而言之,康明斯的一举一动,维柴都是掌握着的,说出这样的话也不奇怪。
反倒是,这样看似很正常的反驳,在董杨看来,是何等的不思进取,或者叫做买办,“天朝就不能用自己的技术,比如电控单体泵,油泵这些国内也能生产,ECU这些,有个三年时间的市场验证,也完全可以符合牌坊氵去规的要求。”
吴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嫌疑,在一旁起哄,“可以啊,维柴也不是只有共轨一条腿走路,谁要是喜欢单体泵,就给他提供呗?”
这句话纯粹就是看热闹了。
技术路线决定的是背后数亿或者数十亿的研发费用,拿单体泵和共轨来说,ECU的标定是最核心的东西。
所谓标定,举个简单栗子,司机踩一脚油门,发动机该怎么转,发出多大的功率,这是由程序设定的,程序怎么设定?
不是简简单单的标个数字就行,而是不停的试验,试验再试验,最终设定一个合理的参数。
这样的试验包含的内容就多了,高原标定、高寒标定、水温对于发动机的影响,空气温度对发动机的影响,等等。
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设定一个标准的数值,然后再经过一点点的试验来完成,就是所谓的精标和粗标之分。
国内的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在国三之后都必须经历这个阶段,否则,那就是耍刘忙。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那么,问题也来了。
试验是要花钱的。
以高寒的标定为例,车得开过去吧,从关中到边陲高海拔高原省份,路上的油费,人员的工资,差旅费等等,没有个百十万的下不来。
而这样的标定还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所以,吴良这心扎的老谭都是一哆嗦,“吴董,您简简单单一句话,我这几千万上亿就出去了,小本买卖,耗不起啊!”
吴良又不是真的让老谭这样干,随口说说而已,他一直疑惑的是,作为协会,为什么非得揪着单体泵不放?
真的是为了天朝的那么多家的发动机企业考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