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的官吏制度
刘秀统一全国以后,汲取王莽篡汉的教训,着手改革官吏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加强皇权,削弱大臣权力,建立精干高效廉洁的官吏队伍。
《后汉书》记载,刘秀称帝以后,他的中央政府,仍然沿用三公九卿制,但其权力和作用,却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刘秀新设立了尚书台,由自己亲自掌管,尚书台成了决策权力机构和朝廷神经中枢。
三公九卿,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但不是很规范。秦朝和西汉时期比较固定,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列为三公,西汉未期,将其改名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刘秀建国后,仍然延续了这个名称,后来把大字去掉,叫做司徒、太尉、司空。
三公不仅去掉了大字,权力也大大缩水。司徒虽然相当于丞相,但不再管理百官,而是只管教化百姓。司空掌管工程建设,原先御史大夫的权力统统取消了。太尉虽说管军事,但军队还有另外一套管理体制。事实上,三公连上述这点权力也没有,因为有很多政务,都是由尚书台和九卿直接办理的,三公实际上成了虚职和名誉职务。三公虽然没有实权,但地位很高,担任三公的人,都是德高望众的大臣。
刘秀在削弱三公权力的同时,设立了尚书台,作为决策机构和处理政务的部门。尚书台直接听命于皇帝,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为朝廷决策提供意见,还负有监督百官的责任。尚书台虽然权力很大,但都是一些一千石以下的中低级官吏。
这样,名望高的三公没有实权,有实权的官吏缺乏名望,这就有效防止了擅权篡位的发生。所以,在刘秀时期,没有出现过权倾朝野、名声显赫的权臣重臣。刘秀为了巩固其统治,煞费了一番心血。
三公之下,还设立了九卿。一是奉常,也叫太常,负责礼仪祭祀;二是光禄勋,也叫郎中令,掌管宿卫宫殿门户;三是卫尉,负责管理宫门卫士;四是太仆,负责管理车马;五是廷尉,掌管司法;六是大鸿胪,负责民族事务和外交;七是宗正,负责皇族事宜;八是司农,管钱粮财物;九是少府,负责宫中日常生活。九卿都是办理具体事务的,也是级别很高,权力不大。
刘秀十分重视地方官吏的选任。在战争期间,刘秀采取的办法是,每收复一个地方,就立即恢复西汉的行政体系和法律制度,几乎所有愿意归顺的地方官吏,都保留了原职,只有在地方官吏空缺时,刘秀才派人去担任。这样做,有利于保持地方政权的连续性,减少不必要的混乱,迅速恢复地方秩序。
刘秀在统一天下以后,沿袭了汉武帝时期天下十三州的行政区划和建制,对郡一级机构基本上没有动,但对县一级的改革,力度却很大。全国撤消了四百多个县,裁减官吏十分之九。此举大大减轻了民众负担,形成了精干的地方政权。
县以下的行政单位是乡。乡里的官员俸禄百石,负责管理一方百姓,教化民众,征收税赋,维持治安。
乡以下设亭。亭是负责治安的基层行政机构,负责追捕盗贼,兼管一亭的司法、税收、民政等事务。亭以下还有里和什伍制度,百姓之间互相监督,善恶以告。
刘秀还大力改革军事制度。天下平定以后,刘秀下诏,命大批士兵复员,给他们优越的待遇,让他们回乡种田,同时取消了地方军队的编制,把军权全部收归中央。这样,既减少了大量军费,又为恢复经济提供了众多劳动力,还统一了军权,一举数得。
军权收归中央以后,刘秀开始对军队进行整编。由于大批武将功臣离开军队,刘秀乘机把左将军、右将军等军衔取消,还撤消了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关都尉、护漕都尉等许多高中级军衔。这样,除了驻守边境的军队外,朝廷军队主要集中在京师,刘秀把他们分成南北二军,由自己亲自统领。
刘秀费尽心机,大力改革官吏制度,为文治天下奠定了基础。那么,刘秀的这些文臣们,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