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变职能中建设服务型政府
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枢纽。转变政府职能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也是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胜负手”,事关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乃至政治各方面。转变政府职能能不能到位,直接影响其他领域重点改革的推进。李克强总理2014年3月13日答记者问时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想简政放权是重要的突破口、切入点。他还指出,2014年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而且要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防止滥用权力。
一、行政管理体制滞后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政府管理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市场机制作用范围扩大,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更加复杂;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诉求差异扩大,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压力增大;社会流动性增强,流动人口规模扩大;互联网迅速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公众环境意识增强,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等等。应该说,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较,与到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相对照,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重要而紧迫,主要体现在政府与
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等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尚存在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力度不够、对微观经济活动直接干预过多、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依法行政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不高、履职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
(一)可能会导致的三个冲突
如果以上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很有可能激化以下三方面的冲突。一是经济增长与利益分配的冲突。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复杂过程中,一方面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另一方面如何分配社会利益成为所有社会成员关注的焦点。政府如何掌握和控制好利益分配的杠杆,成为现阶段遇到的最大难题。如果政府与民争利、政府行为不规范,只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和冲突。二是政府的不廉洁行为与人民群众公平意识的冲突。市场经济培育了社会成员的自强、自立、公平、竞争的全新意识,他们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政府公平、公正、廉洁、高效。但一些政府官员恰恰在这个渐进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腐败现象,致使老百姓对政府信任度大大降低,形成心理上的冲突。三是社会发育水平提高与政府社会控制能力下降的冲突。在计划体制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高度合一,政府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现在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非营利组织、民间社团组织逐渐发育起来,客观上要求政府减少干预。政府一方面要控制社会、保持稳定的格局,另一方面要让民间组织能够相对快速地发展,这对政府来说是一大考验。
(二)政府承担巨大的压力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今
天经济高增长是以“三高”为代价的,即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靠战略口号还不能变为实际的行动。中央政府曾经明确提出要用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替代粗放式的增长,但是到今天这个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官员长期以来形成的“政绩观”存在冲突,包括对官员的选拔任用的价值标准、选拔体制、考核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官员的价值追求等。第二,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现在社会不稳定因素很多,一个小小的事件可能会酿成一个大问题。这其中原因也许很多,但是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讲,最主要有两大原因:目前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程度已经超出了社会的承载能力;政府公共政策所代表的公平正义出了问题。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所代表的公共正义像天平一样,如果天平出现了不适当的倾斜,这个社会就会出问题。目前中国的现实是,中国社会上层在精英化,但中国社会广大的老百姓在碎片化,在制定政策中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争取公共政策的能力在不断下降。第三,提高政府自我控制能力的压力。这方面政府来自社会的压力主要在两个方面:政府有没有能力控制住自身的腐败现象;政府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财政支出行为。
鉴于以上问题,就要求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能,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只有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