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宝贵经验
改革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过程,是一种有效实现既定追求与目标的手段。成功而有效的改革进程,必然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体系。在这一目标体系之中,有一个总的战略目标。在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何确立新的改革目标体系,用一个什么样的战略目标来引领全新的改革行动,成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的理论前提。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清晰表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还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点和应该遵循的宝贵经验。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第二,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第三,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必胜的信心、广泛的共识,是当代中国开拓进取的动力,是改革大业走向成功的保证。回望30多年光辉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的。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破解发展难题,化解风险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释放制度红利、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只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功到必成。要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经过20多年不懈探索,大胆实践,我们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遥望前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依然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引航之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
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第五,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正在不断增强。公平正义是千百年来人们的基本诉求,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更加强烈。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区域差距扩大,征地拆迁、就业创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等方面问题不断凸显,使公平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诸多矛盾的交结点,成为广大群众关注度很高的问题,提速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愈加迫切。可以说,公平正义已成为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
第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七,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在党的领导下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着力把握改革发展规律、创新改革发展理念、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