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二、以体制机制建设保障充分就业

二、以体制机制建设保障充分就业

就业始终是民生领域的重大问题,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依然艰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着力以制度建设保障就业创业。

第一,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要把解决好就业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各项经济调节政策促进就业,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性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积极帮扶困难群体就业,通过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和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第二,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对平等就业权的侵害,所谓平等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达到法定年龄的劳动者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选择用人单位从而平等地获得参加社会劳动的机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肤色、国籍、个人身体素质等不同而遭受歧视的权利。而且,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歧视势必严重扭曲人力资本的正常流动,破坏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导致人力资本巨大浪费。《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第13条特别强调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就业促进法》第三章“公平就业”专门用一个章节的篇幅来论述就业歧视问题,反映出对此问题的重视。目前,我国消除就业歧视的难度在于,尽管法律对就业平等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没有适当的配套制度,客观上难以执行。消除就业歧视问题,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细化,也需要企业的理性用工,更需要培育就业者权利意识,在三方的互动中才能使问题得到

缓解。

第三,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可以相当程度降低失业率,促进就业。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原则有三点:一是保基本。把握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的公益性质,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以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和优化社会人力资源配置为主要目的,承担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二是可持续。完善财政保障、管理运行和监督问责机制,形成保障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可持续发展。三是均等化。按照覆盖城乡、普遍享有的要求,面向全社会提供统一、规范、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方便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工,逐步实现地区间、城乡间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了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均等化原则。目前,我国地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不均等的状况较为突出,主要原因是: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不足,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为此,迫切需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公众对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认知,加大政府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投入力度,统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发展中实现均等化。要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的就业创业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更好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在公务员考录方面,要继续坚持实行“凡进必考”、公平竞争的机制;在事业单位招聘方面,要完善和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规定,严厉惩处违规违纪行为;在国有企业招聘人员方面,要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第五,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规范企业行为,认真实施工时、休息休假、最低工资、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国家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已制定了平等就业、工资支付、劳动保

护、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政策,都应认真加以落实,还要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要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特别要解决好非法用工、超时加班、劳动条件差等问题。这样,有利于扩大就业,也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六,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是指在确保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使用渠道,利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参保单位开展转业转岗培训和在职培训,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促进就业服务机构提升服务功能,用促进就业的办法控制和减少失业。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较晚,其基本功能重点定位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上,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的功能缺失,亟待从制度上加快推进改革。我国已经在东部7省市开展这项改革试点,主要是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更多用于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改革的经验。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中,政府采取了“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措施,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保险费率、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为困难企业提供补贴等措施引导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正是失业保险基金此功能充分发挥的例证。关键是要把试点的经验和短期的临时的政策变成长效的工具,通过立法使失业保险的这一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七,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当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和培训虽然各有特色,但共同体现着向终身体系发展的趋势,那种认为只靠一次教育或培训就能享用终身的想法或做法已经过时了,职业培训将以终身学习的形式为职业转换提供保障。要彻底改变职业培训地位低下的状况,必须将职业教育纳入终身学习的框架。要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完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构建适合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需求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健全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制度,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政府补贴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本章完)

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势在必行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三、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第九章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_一、我国的协商民主发展历程与特点第七章 统筹城乡,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_一、当前“城乡差距”依然巨大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一、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四、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第七章 统筹城乡,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_二、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二、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一、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准确界定不同国企功能,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四、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三、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二、以体制机制建设保障充分就业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一、对权力进行制约:历程、意义与问题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改革主体作用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基本原则四、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二、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二、建设科学、公平、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五章 在转变职能中建设服务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体制滞后的影响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基本原则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二、建设科学、公平、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第八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_一、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充分发挥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二、制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与改革难点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一、对权力进行制约:历程、意义与问题第八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_二、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二、制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与改革难点四、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二、制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一、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三、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现状与改革对策第八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_三、积极培育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二、继续圆梦的“现实挑战”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第八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_一、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五、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四、在深化改革中不断丰富中国梦的内涵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改革主体作用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三、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第八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_三、积极培育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三、加强法治,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五章 在转变职能中建设服务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体制滞后的影响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一、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四、在深化改革中不断丰富中国梦的内涵二、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基本原则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二、制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第十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_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与改革难点第八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_三、积极培育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新优势一、充分发挥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二、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七章 统筹城乡,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_三、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二、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一、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成果”第九章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_一、我国的协商民主发展历程与特点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第七章 统筹城乡,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_三、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二、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宝贵经验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点三、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现状与改革对策第十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_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三、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二、建设科学、公平、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二、继续圆梦的“现实挑战”二、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准确界定不同国企功能,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第八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_二、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一、对权力进行制约:历程、意义与问题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一、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四、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