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影响

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影响

(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挫伤低收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

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达到0.4是收入差距的警戒线,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社会就可能有发生动乱的危险。2002年,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达0.45,2010年上升到0.48。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一方面会对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活动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影响人心所向,成为滋生社会不稳定的心理温床。群众对劳动致富带来的正当经营收入差距具有一定承受力,但对行业垄断、非法寻租等非正常途径产生的过大的收入差距不满情绪强烈。而社会失衡心理蔓延扩散将大大降低劳动者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加剧人们对收入分配不公的不良印象,进而使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底层成员的心理承受力极度下降,参与生产的热情大打折扣,甚至出现破坏社会信用和经济秩序的行为,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特别是绝对贫困的存在,容易导致社会结构失衡甚至畸形化发展,激化社会阶层矛盾,影响社会稳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经开始伴随明显的“两极分化”的特点,如果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将引发群体性贫困或区域性贫困,导致群体性矛盾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从而有可能恶化社会秩序,威胁社会稳定。

(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不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正义,而且关系经济的良性循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

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与分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促进生产。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分配就没有可靠的物质基础;没有合理分配,增长也会缺乏持久动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具有“连带效应”,会对消费和生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形成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恶性循环。

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有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消费需求的增长又是与收入增长正相关的。一般来说,居民收入水平越低,边际消费倾向越高;居民收入水平越高,边际消费倾向越低。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呈“倒二八”分布,即20%的高收入储户拥有80%的储蓄余额,而80%的低收入储户仅拥有20%的储蓄余额。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者手中,但拥有大量财富的高收入者的平均消费倾向较低,购买力相对过剩;大量具有潜在消费需求的低收入者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但购买力严重不足,这种收入水平与平均消费倾向的不协调结合,必然不能使这种需求转化为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造成整个社会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进而导致社会需求总量有限,有效需求不足。

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对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消费和生产是对立统一、互为依存的关系。没有消费的认可,生产的价值就难以得到体现;只有存在一定的消费数量和合理的消费结构,才会有持续的生产发展。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支付能力的高收入者没有继续扩大消费的意愿,而有消费意愿的低收入者又没有支付能力,这就会导致“生产过剩”

(三)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各阶层民众都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愈发凸显出来。研究表明,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对社会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调节功能,对社会利益的矛盾与冲突具有较强的缓冲功能。在发达国家,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普遍在60%~80%之间,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但从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看,中低收入阶层比重仍然偏大,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还是金字塔型结构。据测算,2002年我国只有7%左右是中等收入者。而按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中等收入者比重应该在50%以上,这就是说,为了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从现在起每年平均至少要增加2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中等收入者比例在稳步上升,但与高速增长的GDP相比依然不相匹配,所期望的“橄榄型”结构并未出现,收入分配差距持续走高的态势未能明显缓解。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容易滋生社会不满情绪,再加上部分高收入者的收入是通过腐败性、欺诈性、垄断性等不合理甚至非法手段获得的,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公平感,激化了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也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如何更好地协调好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进社会公平,既是摆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战略面前的一个重要选择和挑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章完)

第九章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_一、我国的协商民主发展历程与特点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一、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三、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三、加强法治,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一、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三、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三、实现中央与地方“财力事权相匹配”第十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_一、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二、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九章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_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一、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宝贵经验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第十七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一、深刻认识深化医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五、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第九章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_一、我国的协商民主发展历程与特点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基本原则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第十七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一、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二、继续圆梦的“现实挑战”第五章 在转变职能中建设服务型政府_三、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第十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_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三、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四、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三、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三、加强法治,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九章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_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影响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四、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第十七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一、深刻认识深化医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五、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基本原则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宝贵经验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势在必行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二、建设科学、公平、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三、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二、准确界定不同国企功能,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第十七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第十七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一、深刻认识深化医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十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_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五章 在转变职能中建设服务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体制滞后的影响第十七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三、进一步明确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二、建设科学、公平、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一、对权力进行制约:历程、意义与问题三、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第七章 统筹城乡,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_一、当前“城乡差距”依然巨大第五章 在转变职能中建设服务型政府_三、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二、准确界定不同国企功能,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第十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_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十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_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宝贵经验_四、全面深化改革应遵循的宝贵经验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基本原则第八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_三、积极培育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第十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_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第五章 在转变职能中建设服务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体制滞后的影响二、使市场在价格形成中起基础性作用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宝贵经验_四、全面深化改革应遵循的宝贵经验第十章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_一、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一、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三、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群众的改革主体作用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四、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一、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三、加强法治,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四、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第十一章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_四、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二、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宝贵经验_四、全面深化改革应遵循的宝贵经验第九章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_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第十四章 全面促进就业与创业_三、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第十九章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_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第六章 深化财税与金融体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第四章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_一、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第十二章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_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梦_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第九章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_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_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