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中国各地方的积极参与。根据“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架构,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以沿边地区为前沿,以内陆重点经济区为腹地,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引领,进一步优化西北、东北、西南、沿海和港澳台、内陆五大区块的定位与布局,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促进全面释放内陆开放潜力、提升沿边经济开放水平,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西北、东北地区

首先是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从地理环境看,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周边毗邻8个国家,有17个国家一类陆路开放口岸和2个航空口岸。以乌鲁木齐为中心,拥有连接内地,辐射中亚、西亚、南亚的公路、铁路、航空、管道“四位一体”的安全交通运输网络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出口商品加工基地、物流通道。从资源方面看,新疆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相邻的中亚地区是世界第三大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区,且多数为我国紧缺矿种,资源互补性非常强,而我国的大宗工业品和农副产品都是周边国家稀缺的,经济方面的互补性也较强。从人文方面看,新疆是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汇点,经过长期的相融共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境内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跨界而居,双方血缘相亲,语言相通,风俗相近,既有开放发展的强烈政治意愿,又有民族、宗教、文化上相互认同,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这种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是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曾不无感慨地谈到:“在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罗马文化体系,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要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他又进一步指出,新疆要“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立足区位优势,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其次是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例如,西安是亚欧大陆桥上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应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在经济方面,西安是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承担着欧亚合作交流的国际重任,将西安打造成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宁夏与青海的独特优势也很明显。宁夏地处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和商埠重地,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在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合作交流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人文优势。宁夏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占区内总人口的近35%,占全国回族人口的20%,回族与阿拉伯国家血脉相亲、信仰相同、习俗相近,在生活习惯和经贸方面便于沟通和交流。二是产业优势。截至2012年年末,宁夏拥有650多家清真企业,形成工业产值900多亿元。目前正在打造国家级的清真产业园,已经基本建立清真产业优势,是国家清真产业最集中、潜力最大的地区。三是平台优势。截止到2015年5月,宁夏已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中阿博览会(原中阿经贸论坛)。中阿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进行政治对话、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平台,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得到了包括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在内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的广泛认同。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与川、藏、新、甘为邻,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十字要冲。青海省尤其是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江河源头地区和生态安全屏障。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孕育了黑河等众多河流,青海资源储量可观,已探明的129种矿产资源中,9种居全国首位,23种居全国前三位,资源储量潜在估值占全国保有储量潜在价值的19.2%,是今后国家重要的资源接续地区之一。同时,青海水电、太阳能、盐湖锂、风能等清洁资源得天独厚、多元

丰富,是全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见的清洁能源基地。青海是古时丝绸之路南线,史称“青海道”,曾盛极一时,很久以来就与中亚国家和阿拉伯世界形成了深厚绵长的人脉情缘和文化纽带。省内的回族、撒拉族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与中亚国家有较强的共通性,且有长期的经贸往来,这是推进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础。青海集民族地区、内陆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等特点于一身,在推进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建设中也存在明显制约,同时也体现了丝路建设对于青海的重要性。

再次是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好面向中亚、南亚、西亚、俄罗斯的开放窗口。

2.西南地区

主要是发挥广西、云南、西藏等地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周边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建设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以云南为例,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前沿地带有广西、云南、海南、广东,而云南是我国陆地毗邻东盟国家最多的省份,不仅与越、老、缅三国接壤,还通过澜沧江—湄公河与五国(再加泰、柬)相连,是中国连通东盟国家最便捷的陆上通道。在长达4060公里的边界线上,有16个国家一类口岸、7个二类口岸。在23个口岸中,有3个航空口岸、2个水路口岸、1个铁路口岸和17个陆路口岸,这些口岸形成了陆、水、空齐全的全方位开放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同东南亚、南亚的客货运输和经济大循环的发展。另外,云南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省,并通过中东连接欧洲、非洲。云南还是南北方向贯通亚洲南北泛亚铁路等国际大通道与东西方向联系亚非欧三大洲、贯通三大洋的新亚欧大陆桥的交汇枢纽。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李肇星曾形象地指出,云南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省份。

广西的北部湾沿岸地区与东盟国家隔海相望,距离较近,具有活跃海上通商、人员往来的有利条件。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启动以来,特别是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办以来,广西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日益频繁且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159.1亿美元,同比增长32.1%,占同期广西进出口总值的五成,比2004年的10亿美元增加了近15倍,连续14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三。东盟仍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利益纽带日益牢固。另外,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广西经济区域次区域合作取得进展。自2004年以来,广西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截至到2015年5月)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促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成功举办了九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截至2016年5月),制定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项目;承建了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和关丹产业园“双国双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国—柬埔寨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系列产业合作和投资贸易的重要平台;深度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推进与越南“两廊一圈”合作,加快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探索了共建共享共赢的多种国际合作新模式。此外,国际通道建设也逐步完善。目前,北部湾港拥有泊位2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6个,吞吐能力达2亿吨;开辟了北部湾港至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多条直达航线,开通友谊关电子口岸和防城港电子口岸海运物流服务平台。境内与东盟连线的铁路通道已经初步形成南中北三条通道的雏形,建成开往越南的高速公路,已开通至东盟8国首都和重要城市的航线。广西先后与菲律宾国家经济发展署、印尼贸易部、新加坡贸工部等东盟国家的中央部门签订了会谈纪要,与越南谅山省、广宁省、高平省成立了联合工作委员会,并签订了有关边境磋商、通关便利化、边境旅游管理等合作备忘录,与东盟各国重要商协会、大型企业签订了各类合作协议,建立起多层次的合作机制,为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

3.沿海和港澳台地区

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仅以香港为例。目前,在香港设有区域总部、办事处的海外公司有数千家,非常便于跨国公司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扩展业务。由于已有总部经济的大盘子,集中了很多熟悉国际规则的会计、审计、商业管理、商业法律人才。贸易与物流则是“一带一路”的重中之重,而香港依然是内地与其他国家的重要中转站,2014年的年吞吐量排名全球第四。金融更是香港的有利优势。根据卡塔尔金融中心委托英国Z/Yen咨询集团所做的最新研究,香港依然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2015年3月27日下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参加博鳌论坛期间亲自出席分论坛“一带一路:跨国公司的机遇与香港的角色”。他强调,“在一国两制的战略之下,香港有独特的地位,我们保留了自己独立的金融系统,和中国大陆的金融系统是分离开来的,同时,我们也有港币,而且港币在全球是自由流通的,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一带一路的政策下,对贸易和人民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多。香港拥有高效结算的系统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4.内陆地区

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战略支撑和成都、郑州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战略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

综上可见,“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跨越时间长、建设任务重,需要加强组织和领导,统筹做好对内、对外两方面工作。为此,愿景与行动中指出,中国政府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具体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中国将与沿线国家一道,不断充实完善“一带一路”的合作内容和方式,共同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积极对接沿线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规划,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和备忘录。中国将在既有双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通过合作研究、论坛展会、人员培训、交流访问等多种形式,促进沿线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内涵、目标、任务等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同。与此同时,中国将致力于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共同确定一批能够照顾双多边利益的项目,对各方认可、条件成熟的项目抓紧启动实施,争取早日开花结果,让当地人民受益。

显而易见,共建“一带一路”的途径是以目标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灵活,富有弹性,是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不仅对世界上所有国家或经济体开放,还对国际组织、区域合作组织和民间机构开放。这意味着,“一带一路”既与其他合作组织或机制有效衔接,又是对新型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机制创新的积极探索;既能缓解当今全球治理机制权威性、有效性和及时性难以适应现实需求的困境,又能满足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要求变革全球治理机制的呼声需求。共建“一带一路”,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实践,既有利于以新的形式使欧亚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又有助于相关国家携手应对贸易保护、气候变化、贫困问题、极端主义等现实威胁,共同提供新的全球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本章完)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透支风险与战略应对|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三、亚投行应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器|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一、中亚国家|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二、东南亚国家|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三、南亚国家|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二、东南亚国家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缘政治风险及战略应对|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三、亚投行应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器|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五、“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透支风险与战略应对|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四、做大做强亚投行,中国需要做什么|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四、“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二、亚投行的功能定位|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二、东南亚国家|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四、“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七、美国|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四、“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四、“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六、欧洲国家|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透支风险与战略应对|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一、亚投行是“一带一路”金融倡议的重要载体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透支风险与战略应对|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四、做大做强亚投行,中国需要做什么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透支风险与战略应对|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五、中东国家|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三、南亚国家|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五、“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四、“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五、中东国家|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四、做大做强亚投行,中国需要做什么|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二、“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三、亚投行应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器|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二、“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四、做大做强亚投行,中国需要做什么|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二、亚投行的功能定位|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四、俄罗斯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透支风险与战略应对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透支风险与战略应对|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六、欧洲国家|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三、“一带一路”的总体思路|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四、做大做强亚投行,中国需要做什么|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二、东南亚国家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透支风险与战略应对|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丛书”编委会|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一、亚投行是“一带一路”金融倡议的重要载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丛书”编委会|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一、中亚国家|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三、“一带一路”的总体思路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透支风险与战略应对|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七、美国|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四、俄罗斯|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三、南亚国家|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一、中亚国家|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四、“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四、“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透支风险与战略应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丛书”编委会|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五、“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二、东南亚国家|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七、美国|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三、“一带一路”的总体思路|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七、美国|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七、美国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缘政治风险及战略应对|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四、俄罗斯|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五、“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二、东南亚国家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透支风险与战略应对|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二、东南亚国家|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四、做大做强亚投行,中国需要做什么|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二、东南亚国家|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三、“一带一路”的总体思路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缘政治风险及战略应对三、“一带一路”建设的文明冲突风险与战略应对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透支风险与战略应对|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一、亚投行是“一带一路”金融倡议的重要载体|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三、南亚国家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透支风险与战略应对|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四、做大做强亚投行,中国需要做什么|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五、中东国家|第一编| 理解“一带一路”建设_四、“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四、俄罗斯|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二、亚投行的功能定位|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三、亚投行应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器|第四编| “一带一路”与亚投行_一、亚投行是“一带一路”金融倡议的重要载体|第二编|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_五、中东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