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茂从秦国逃出后,想要到齐国去。出了函谷关后,遇见苏子,说:“你听说过那种江上处女的故事吗?”苏子说:“从没听说过。”甘茂接着说:“在众多江上处女中,有一个家贫而无烛的处女,其他处女聚在一起互相商量,想把她赶走。家贫无烛的那个处女在将要离开时,对其他处女说:‘我因为没有烛,所以时常先到这里,打扫屋子,铺好席子,你们何必吝惜照在四壁上的这点残余烛光呢?你们大方地赐一些余光给我,对你们有什么妨碍昵?我自认为我对你们也有一些用处,为什么还要赶我呢?’处女们又聚在一起相互商量,认为她说得很对,于是就把她留了下来。现在由于我没有才能,被秦国抛弃了,出了函谷关,愿意为你打扫屋子,铺好坐席,希望你不要把我赶走。”苏子说:“好,我会设法让你在齐国受到重用。”
于是,苏代先向西行,进入关中去游说秦王说:“甘茂是个有贤能的人,并不是普通人;他在秦国受到惠王、武王、昭王等几朝的重用。从崤山、函谷关直至溪谷,秦国的险阻要塞,他无不了如指掌。万一他借着齐国,与韩、魏联手,反过来图谋秦国,这就对秦国相当地不利。”秦王说:“那可怎么办是好呢?”苏代说:“您不如多拿出些礼物,用高位重金聘请甘茂回国。他要是回来了,就把他终生软禁在槐谷这个地方,直到死也不能离开那里半步,诸侯又凭什么图谋秦国呢。”秦王说:“好。”于是,用上卿的高位引诱甘茂,并拿了相印到齐国去迎接他。甘茂推辞没有回去。苏代此时又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甘茂是个有贤能的人,现在秦王任命给他上卿的高位,并拿了相印来齐迎接他。但甘茂却因为感激您的恩德而没有返回秦国,他愿意做大王的臣子。现在大王打算拿什么来礼遇他呢?如果大王不加以挽留他,他一定不会再感激大王的恩德。以甘茂的才能来看,如果让他统领强秦的军队,秦国对齐国来说可就难以对付了。”齐王说:“好。”于是,任命甘茂为上卿,让他留在了齐国。
苏代又对齐王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眼下秦王给他上卿的高位,拿相印去迎接他。但甘茂却因为感激您齐王的恩德而不去秦国,他愿意做大王的臣子。现在大王用什么样的礼节对待他?大王如果不挽留他,他一定不会感激大王。以甘茂之贤能,如果让他统帅强秦的军队,那秦国可就难以对付了。”齐王说:“好。”于是,赐予甘茂上卿的爵位,安排甘茂在齐国住下。
甘茂相秦
[原文]
甘茂相秦①,秦王②爱③公孙衍,与之间④有所立,因自谓之曰:“寡人且相子⑤。”甘茂之吏道而闻之⑥,以告⑦甘茂。甘茂因⑧入见王曰:“王得贤相,敢⑨再拜贺。”王曰:“寡人托国于子⑩,焉更得贤相?”对曰:“王且相犀首。”王曰:“子焉闻之?”对曰:“犀首告臣。”王怒于犀首之泄也,乃逐之。
[注释]
①相秦:相,用如动词。在秦作相国。②秦王:秦武王。③爱:私爱,偏爱。④与之间:与,应允。之,公孙衍。间,乘间。⑤且相子:且,将,准备,准备让您作相国。⑥道而闻之:在路上听到这个消息。⑦以告:以之告。⑧因:因此。⑨敢:谦敬副词。⑩托国于子:把国家托付给您。焉:哪里。犀首:即公孙衍。泄:泄秘。
ωωω★ ttκд n★ c o
[译文]
甘茂在秦国作相国,秦王却偏偏喜欢公孙衍,秦王有一次曾亲口应允公孙衍,将来必定会重用他,于是就亲自对他说:“我打算让你做相国。”甘茂手下的官吏在路上听到这个消息,就去把这件事告诉了甘茂。甘茂于是进宫去拜见秦王说:“大王现在得了贤相,我斗胆给大王道喜了。”秦王说:“我把国家都托付给你处理,哪里又得到贤相呢?”甘茂说:“大王打算立犀首为相国。”秦王说:“你从哪里听来的?”甘茂回答说:“犀首(公孙衍)亲自告诉我的。”对于犀首(公孙衍)的泄密,秦王气愤极了,于是就驱逐了犀首(公孙衍)。
甘茂约秦、魏而攻楚
[原文]
ωωω ⊙тt kán ⊙co
甘茂约秦、魏而攻楚。楚之相秦者屈盖①,为楚和于秦,秦启关而听楚使②。甘茂谓秦王曰:“怵于楚而不使魏制和③,楚必曰:‘秦鬻魏④。’不悦而合于楚,楚、魏为一,国恐伤矣⑤。王不如使魏制和,魏制和必悦。王不恶于魏⑥,则寄地必多矣⑦”。
[注释]
①屈盖:楚国人,在秦国任国相。②听,听从,接受。③怵(xù绪):通“”,犹诱,利诱。制:犹主,主持。④鬻(yù预);出卖。⑤伤:创伤,伤害。⑥不恶(wù误)于魏:不被魏国所增恨。恶,犹憎恶,憎恨。⑦寄:寄存。
[译文]
甘茂约合秦、魏一同攻打楚国。楚国人屈盖在秦国任国相,他替楚国向秦国讲和,秦国打开边境要塞的大门迎接楚国的使臣。甘茂对秦王说:“秦国受到楚国的利诱,却不让魏国主持讲和,楚国一定对魏国说:‘秦国出卖了魏国。’魏国恼了就会和楚国联合起来,楚、魏两国结成同盟,秦国恐怕要受到创伤了。大王不如让魏国主持讲和,这样,魏国就会很高兴。那么,魏国就对大王产生不了憎恨,那么大王可获得更多的土地了。”
陉山之事
[原文]
陉山之事①,赵且与秦伐齐。齐惧,令田章②以阳武合于赵,而以顺子为质。赵王喜,乃案兵告于秦曰: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欲以解伐③,敢告下吏④。”
秦王使公子他之赵,谓赵王曰:“齐与大国救魏而倍约⑤,不可信恃,大国不义,以告弊邑,而赐之二社之地,以奉祭祀。今又案兵,且欲合齐而受其地⑥,非使臣之所知也。请益甲⑦四万,大国裁之。”
苏代⑧为齐献书穰侯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且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⑨,穰侯智⑩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相结,秦之深仇也。三晋百背秦,百欺秦,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仇,不利于秦。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而后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击之,譬犹以千钧之弩溃痈也。秦王安能制晋、楚哉?二也。
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齐恐,则必不走于秦且走晋、楚。三也。齐割地以实晋、楚,则晋、楚安。齐举兵而为之顿剑,则秦反受兵。四也。是晋、楚以秦破齐,以齐破秦,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五也。秦得安邑,善齐以安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则韩、魏必无上党哉。夫取三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故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矣。’”
[注释]
①陉(xíng形)山: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县南。②田章:即陈璋,齐国公子,齐闵王时的将领。③解伐:指赵国解除对齐国的讨伐。姚本:“解赵,使不与秦俱伐齐。”④下吏:此指秦国的官吏。⑤倍约:即背约。倍,通“背”。⑥其地:此指阳武。⑦益:增加。甲:即甲士,士兵。⑧苏代:纵横家,苏秦之弟。⑨明:精明。熟:娴熟,熟悉。⑩智:机智。习:熟悉。三晋:指赵、魏、韩三国。肥:富饶,富足,使动用法。弊:败,疲困,使动用法。罢:通“疲”,疲惫。走:犹言投奔。顿剑:按剑,此指出兵。上党:见东周策注。肠胃:犹言心腹,此指枢纽地带。
[译文]
陉山地区的战役,赵国将会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齐国。齐国对此很恐慌,于是就派田章用阳武城区与赵国交好,又把齐国公子顺子做人质送到赵国。赵惠文王为此非常满意,于是便按兵不动,并对秦国说:“齐国把阳武城割让给我,而且还送来齐国公子顺子当人质,我国打算解除对齐国的讨伐。我在此冒昧地通知贵国的官员们。”
秦昭王派遣公子他到赵国去,对赵王说:“齐国联合贵国一同去救援魏国,但事后却背弃了约定,齐国是不可相信的,贵国觉得齐国背信弃义,将打算讨伐齐国的事告知了我国,而且割让给我国方圆十二里的土地,用来供祭祀之用。现在贵国却又按兵不动,而且又要接受齐国的阳武城,并与齐国议和,这是我所不知道的。请允许我国增派四万个士兵,由贵国去决断。”
苏代替齐国去给穰侯送信,说:“我听过往的行人谈论说:‘秦国打算增派四万兵力给赵国来攻打齐国。’我私下认为要确切地回禀齐襄王说:‘秦王贤明,并且善于谋略,穰侯明智而善于行事,一定不会做出增援四万兵力给赵国来攻打齐国这样的事。’这是为什么呢?赵、魏、韩三国(三晋)结盟,这与秦国有深仇大恨啊。这三晋上百次的背弃和欺骗秦国,秦国都不算是不守信用和不讲道义。现在打败了齐国,为的是去壮大赵国,赵国是秦国的宿敌,这样做对秦国很不利啊。这是其中之一。秦国的谋士肯定会说:‘打败了齐国,这样就可以让三晋处于劣势,然后制服三晋和楚国。’齐国是一个相对疲惫不堪的国家,拿诸侯各国的兵力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钩重的强弩去刺破一个早已溃烂不堪的毒疮,灭亡是必然的事。秦王怎么能制服三晋和楚国呢?这是其中之二。
秦国派出的军队少,那么三晋和楚国就不会相信秦国的诚意;秦国派出的军队多,那么三晋和楚国就会觉得受到秦国控制了。齐国恐惧,必然不会投靠秦国,反而会去投靠三晋和楚国。这是其中之三。齐国割让自己的土地以充实三晋和楚国,那么三晋和楚国就安定了。齐国发动兵力,秦国反而会受到军事压制。这是其中之四。这实际上是三晋和楚国利用秦国来消灭齐国,又利用齐国来消灭秦国,为什么三晋和楚国会这样聪明,反而齐国和秦国却这样愚蠢呢?这是其中之五。秦国得到了安邑,恰当地安抚了齐国,也就必然没有这样的祸患了。秦国得到安邑,韩、魏两国必定会失去上党的。秦国取得三晋的要塞地带,这跟发动军队了,却对全军覆没忧心忡忡,哪一个更为有利呢?所以我私下对我们齐襄王说:‘秦王贤明而善于谋略,穰侯明智而善于行事,必定不会增援四万兵力给赵国来攻打齐国的。’”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原文]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①。太后病将死,出②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③。”魏子患之。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④乎?”太后曰:“无知也。”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⑤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⑥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⑦不赡⑧,何暇⑨乃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
[注释]
①秦宣太后爱魏丑夫:这句话是说秦宣太后与下臣魏丑夫有私情。②出:发出。③殉:殉葬。④有知:有知觉。⑤空:白白地。⑥先王:指宣太后故去的丈夫。⑦救过:补救错误。⑧赡:充足,充分。⑨暇:闲暇。
[译文]
秦宣太后和下臣魏丑夫有染。宣太后病重,临死之前,发出遗命说:“我死了之后,一定要让魏子为我陪葬。”魏丑夫因为这件事内心十分忧虑,秦臣庸芮替魏丑向宣太后说:“您觉得人死了之后还会有感官知觉吗?”宣太后说:“当然不会再有了。”庸芮说:“就像太后您这样神明的人,内心清楚人死了之后不会再有感官知觉了,为何还硬逼着自己生前所爱的人与一个没有知觉的死人一同下葬呢?如果说人死了之后还会有感官知觉的话,那么先王(即宣太后的丈夫)必定雷霆大怒了。现在太后您补救自己的过失尚且来不及,那还有空暇时间去偏私魏丑夫呢。”宣太后听了此话,说:“你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她就放弃了要让魏丑夫殉葬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