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齐策四(2)

齐宣王召见齐人颜斶,对他说:“颜斶,你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您上前来!”齐宣王听了很不高兴。身边的近臣都责备颜斶说:“大王是一国之君,而你颜斶,只不过是一个臣民,大王唤你上前来,你却唤大王上前来,这样做像什么话?”颜斶说:“如果我上前,那是贪慕权势,而大王过来则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蒙受趋炎附势的恶名,倒不如让大王获取礼贤下士的美誉。”齐宣王怒容满面说:“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士人尊贵,大王不尊贵。”齐宣王问:“这话怎么讲?”颜斶回答说:“有这样的先例啊,以前秦国讨伐齐国,秦王下令:‘有人敢在柳下惠墓地周围五十步内砍柴的,处以死刑,绝不宽赦!’又下令:‘有人能取得齐王首级的,封侯万户,赏金千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生生的国君的头颅,还比不上死贤士的坟墓。”齐宣王无言以对,内心却极不高兴。

身边的近臣都指责颜斶说:“颜斶!颜斶!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重视礼乐。天下仁义辩智的士人,都仰慕大王圣德,纷纷前来投奔效劳;四海之内,都来臣服;万物齐备,百姓心服。可是现在,就算是最清高的士人,也自称为是普通民众,徒步而行,耕作为生。至于一般士人,则居住在穷乡僻壤的乡野,以看守门户为生涯,应该说,士人的地位是十分低贱的。”

颜斶回答说:“这话不对。我听说,古代大禹的时候,有上万个诸侯国。为什么是这样呢?是因为他们道德淳厚,得到了士人的尊重,从而士人竭尽全力为他效力。由于尊贤重才,虞舜这个出身于农民,发迹于穷乡僻壤,最终成为天子。到了商汤时代,诸侯还尚存三千,时至今日,只剩下二十四家。由此来看,这难道不是由于政策的得失才造成了天下混乱吗?当诸侯处在亡国灭族的危险境地时,即使想成为乡野穷巷的寻常百姓,又怎么能办到呢?

[原文]

是故《易传》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而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③,舜有七友④,禹有五丞⑤,汤有三辅⑥,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无形⑦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⑧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⑨。是其贱之本与!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⑩,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注释]

①易传:解释周易的书。②握:通“渥”,深重。③九佐:传说有舜、契、禹、后稷、夔(kuí)、倕(chuí)、伯夷、皋陶(yáo)、益。④七友:传说有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訾(zī)、秦不虚、灵甫。⑤五丞:传说有益、稷、皋陶、倕、契。⑥三辅:传说有谊伯、仲伯、咎单。⑦无形:此处指国君应见微知著,在纷乱中预见将来。⑧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姓李名耳,又称老聃,著《老子》一书。⑨孤、寡、不谷:侯王自称谦词。⑩周公旦:周公名旦,武王弟。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

[译文]

所以《易传》上不是这样记载吗:‘身居高位的人,如果不能修身养性,只喜欢标榜虚名,他们必然走入骄奢淫逸的歧途。如果骄傲、怠慢、蛮横、奢侈,那么凶祸就会随之而来。所以缺乏修养而又喜欢虚名的,势力很快就会削弱;没有道德情操而希望获幸福的,更会陷入危险的窘境;没有能建功而享受俸禄的,必然蒙受羞辱,灾祸深重。’所以说:‘好大喜功,定然不能成功;空有愿望的,终究不能实现愿望。’这都是指只一图虚名却没有实在德行的人。因此尧有九人辅佐,舜有七个挚友,禹有五个帮手,汤有三人辅助,自古至今,仅靠虚名就能建功立业的,从未有过。因此大王不能因为经常请教别人就感到羞耻,不能因为向我学习就感到惭愧。这样,才能成就他的道德修养,扬名后世,成为像尧、舜、禹、汤、周文王就是这样的人。因此说:‘无形的事物是有形事物的主宰,无起始的事物正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那些在上能窥视事物的本源,在下能通晓事物的流交,如此圣明而又通晓学问的人,怎么会遭到不测呢?《老子》说:‘虽然地位尊贵必定要以卑贱为根本;虽然长的高大必定要以地下为基础。’所以诸侯国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正是把卑贱做为根本吧!所以孤寡,就是处于最困苦最卑贱,处在最低下地位的人,然而诸侯国王以此自称,难道不是礼贤下士,尊敬士人吗?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禹,周成王重用周公旦,然而人们世世代代都称他们是英明君主,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士人可贵。”

[原文]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①!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②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③。”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④。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⑤。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⑥。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斶知足矣,归反于璞⑦,则终身不辱也。

[注释]

①焉可侮:怎么可以侮辱。自取病:自取羞辱。②细人:小人,指前文中无实德、不尊重士的人。③丽都:华美。④制:犹言加工制作。焉,代指玉。⑤尊遂:尊贵显达。⑥晚食:推迟吃饭的时间。安步:从容不迫地步行。自虞:使自己愉快。⑦归反于璞:反璞归真。

[译文]

齐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够侮辱呢,我实在是自取羞辱罢了!现在我才了解君子的话,也才明白了不尊重士人是小人的行为。希望您能接受我作为您的弟子吧。而且我希望颜先生今后与我交往,吃的一定是牛、羊、猪三牲,外出一定乘坐车,您的妻室儿女都能穿很华美的衣裳。”

颜斶辞谢而去,对齐宣王说:“那些美玉生在深山,一经琢磨就会破坏他的天然本色,它的价值并非不宝贵,只可惜失却原来质朴面目。贤士生于偏远的乡野,一经提擢任用,他并不是不显贵,只是失去士人的本性。我情愿回到乡下,晚点吃饭,肚子饿了就会感觉跟吃肉一般;缓行慢步,那感觉就如同坐车;无过无罚,那抵得上富贵;清静无为,自得其乐。现在纳言决断的,是大王您;而尽忠直谏的,是颜斶我。我想要说的,主旨已十分明白了,希望大王能够允许我回去,平平安安地返回家乡。”于是,他拜了两拜而去。

颜斶的确是知足常乐的人,他返璞归真,就能终身不受侮辱。”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原文]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①。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②,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③,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注释]

①王斗:一作“王升”,齐国人。②奉先君之宗庙:即奉祀祖庙,意味着继承了王位。③乱君:昏乱的君主。

[译文]

王斗先生登门造访,请求拜见齐宣王,宣王吩咐侍者领他进来。王斗说:“我要快步向前去拜见大王是趋炎附势,大王快步向前来见我是礼贤下士,不知大王怎么看?”侍者又回去报告齐宣王。齐宣王说:“你让先生慢慢走,我亲自前去迎接他。”齐宣王因此快步向前到宫门去迎接王斗,和他一道进宫,说:“我没有什么能力,有幸得以奉祀祖庙,守卫社稷,听说先生直言敢谏,毫不忌讳。”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我生活在****的时代,为昏乱的君主办事,哪里敢直言正谏呢。”齐宣王不禁愤然变色,心中很不高兴。

[原文]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④,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抎之⑤,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主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而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耳,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俊、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⑥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⑦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

④受:通“授”。⑤抎(yǔn):陨,丢失,失去。⑥縠(hú):有绉纹的纱。⑦便辟:亲近宠爱者。

[译文]

第80章 韩策二(3)第77章 韩策一(3)第11章 秦策(6)第50章 赵策一(4)第42章 楚策三(1)第12章 秦策二(1)第28章 齐策四(1)第53章 赵策二(3)第37章 楚策一(2)第50章 赵策一(4)第23章 齐策一(2)第44章 楚策四(1)第3章 东周策(3)第5章 西周策(2)第42章 楚策三(1)第87章 燕策一(4)第17章 秦策三(1)第95章 宋、卫策(2)第83章 韩策三(3)第66章 魏策二(1)第30章 齐策四(3)第51章 赵策二(1)第44章 楚策四(1)第96章 中山策(1)第55章 赵策三(1)第17章 秦策三(1)第54章 赵策二(4)第29章 齐策四(2)第49章 赵策一(3)第85章 燕策一(2)第2章 东周策(2)第5章 西周策(2)第83章 韩策三(3)第85章 燕策一(2)第24章 齐策一(3)第48章 赵策一(2)第30章 齐策四(3)第35章 齐策六(3)第19章 秦策四(1)第75章 韩策一(1)第62章 赵策三(8)第74章 魏策四(3)第47章 赵策一(1)第26章 齐策三(1)第76章 韩策一(2)第8章 秦策(3)第84章 燕策一(1)第69章 魏策三(1)第56章 赵策三(2)第53章 赵策二(3)第53章 赵策二(3)第15章 秦策二(4)第80章 韩策二(3)第83章 韩策三(3)第30章 齐策四(3)第92章 燕策三(2)第58章 赵策三(4)第59章 赵策三(5)第22章 齐策一(1)第7章 秦策(2)第79章 韩策二(2)第72章 魏策四(1)第66章 魏策二(1)第62章 赵策三(8)第64章 魏策一(2)第81章 韩策三(1)第1章 东周策(1)第25章 齐策二第30章 齐策四(3)第47章 赵策一(1)第6章 秦策(1)第52章 赵策二(2)第56章 赵策三(2)第92章 燕策三(2)第59章 赵策三(5)第76章 韩策一(2)第10章 秦策(5)第10章 秦策(5)第48章 赵策一(2)第7章 秦策(2)第42章 楚策三(1)第34章 齐策六(2)第70章 魏策三(2)第48章 赵策一(2)第79章 韩策二(2)第32章 齐策五(2)第36章 楚策一(1)第82章 韩策三(2)第63章 魏策一(1)第78章 韩策二(1)第67章 魏策二(2)第77章 韩策一(3)第42章 楚策三(1)第18章 秦策三(2)第70章 魏策三(2)第90章 燕策二(3)第49章 赵策一(3)第42章 楚策三(1)第93章 燕策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