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赵策三(4)

说张相国曰①:“君安能少赵人②,而令赵人多君?君安能憎赵人,而令赵人爱君乎?夫胶漆,至黏也,而不能合远;鸿毛,至轻也,而不能自举。夫飘于清风,则横行四海。故事有简而功成者,因也。今赵万乘之强国也,前潭、滏,右常山,左河间,北有代,带甲百万,尝抑强齐,四十馀年而秦不能得所欲。由是观之,赵之于天下也不轻。今君易万乘之强赵③,而慕思不可得之小梁,臣窃为君不取也。”君曰:“善。”自是之后,众人广坐之中,未尝不言赵人之长者也,未尝不言赵俗之善者也。

[注释]

①张相国:魏国人,相赵,常怀念魏国,轻视赵国。②少:轻视。③易:轻视。

[译文]

有人游说张相国说:“您怎么能在轻视赵国人的情况下,却又能让赵国人尊重您?您怎么能在憎恶赵国人的情况下,而又能使赵国人爱戴您呢?胶漆是黏性最强的东西,可是却不能把两个相距很远的东西黏合在一起;鸿毛是最轻的东西,可是不能自己举起自己。如果它飘浮在清风中,就能在四海中遨游。所以,即使简单的事情要想做成,也要借助客观条件。如今赵国是个万乘强国,前面有天堑漳河、滏水,右面有险峻的常山,左面有河间丰足的粮仓,北面有代地的丰富物产,有甲兵百万,曾经抵御过强大的齐国,四十多年来秦国都不曾实现自己的贪欲。由此看来,赵国在天下的地位是不容轻视的。现如今您却轻视万乘强国赵国,而贪恋那个不可能得到的小小魏国,我私下觉得您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张相国说:“好。”从此以后,在大庭广众之中,张相国经常谈论赵国人的长处以及赵国美好的风俗。

郑同北见赵王

[原文]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①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②喜也,臣固意③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注释]

①草鄙之人:乡野,野蛮之人,这里是自谦的说法。②狙:狡猾、奸诈。③固意:原本就认为。

[译文]

郑同到北方去拜见赵王。赵王说:“您是南方知识渊博的人,用什么来教导我?”郑同说:“我是南方草野之人,哪里值得大王如此看得起?虽然如此,大王已经把问题提到了我的面前,哪里敢不回答呢?我年少的时候,父亲曾经教给我兵法。”赵王说:“我不喜欢兵法。”郑同于是抚手仰天大笑说:“兵法本来就是天下狡诈之人所喜欢的东西,我已经预料到大王不会喜欢的。我也曾经用兵法游说魏昭王,魏昭王也说:‘我不喜欢兵法。’我说:‘大王的行为能比得上许由吗?许由不想没有想得到天下这种思想牵绊,所以没有接受尧让出的天下。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传给的君位,如果打算让宗庙平安无事,土地不被削减,社神谷神得到祭祀吗?’魏王说:‘是的。’现在有人带着随侯之珠,持百丘出产的美玉,揣着万金的财物,独自在野地里露宿,本身没有盂贲那样的威风,成荆、庆忌那样的决断,身边也没有硬弓强弩的来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上,别人就会来谋害他。现在有强大贪婪的国家,兵临大王的边境,索取大王的土地,晓之以情他不答应,动之以义他也不听从。大王不是交战的国家,缺少防御守卫的器具,那将用什么来抵敌?大王如果不具备用兵的策略,那么邻国的野心就要得逞了。”赵王说:“我请求接受教益。”

建信君贵于赵

[原文]

建信君贵于赵。公子魏牟过赵,赵王迎之,顾反至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以为冠①。工见客来也,因辟②。赵王曰:“公子乃驱后车,幸以临寡人,愿闻所以为天下③。”魏牟曰:“王能重王之国若此尺帛,则王之国大治矣。”赵王不说,形于颜色,曰:“先王不知寡人不肖,使奉社稷④,岂敢轻国若此!”魏牟曰:“王无怒,请为王说之。”曰:“王有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⑤以为冠?王曰:“郎中不知为冠。”魏牟曰:“为冠而败之,奚亏⑥于王之国?而王必待工而后乃使之。今为天下之工,或非也,社稷为虚戾,先王不血食,而王不以予工,乃与幼艾⑦。且王之先帝,驾犀首而骖马服,以与秦角逐⑧。秦当时避其锋。今王憧憧,乃辇建信以与强秦角逐,臣恐秦折王之椅也⑨。”

[注释]

①公子魏牟:即魏公子牟,战国时哲学家、思想家。尺帛:短缯,小块丝织物。②辟:同“避”,回避。③后车:侍从者所乘的车子。④奉社稷:事奉社神谷秤,此犹言享有国家。⑤郎中:官名,左右近侍之臣。⑥亏:犹言损寄。⑦虚戾:也作“虚厉”,犹言国空人绝。艾,美好,犹言漂亮。⑧驾犀首而骖马服:用犀首驾御马车,让马服君做车右。犀首:官名。马服,即马服君赵奢。⑨憧憧(chǒng冲):摇曳不定的样子;一说,昏愚的样子。椅:也作“”,车箱两旁人可凭倚的木板,引申为凭依,靠近。

[译文]

建信君在赵国的地位很显贵。魏国公子牟途径赵国,赵孝成王亲自迎接他,一起返回大殿上,等到坐到自己位置上,面前摆着一小块丝织物,准备让工匠用那这块布做帽子。工匠看见客人到来,于是回避了。赵孝成王说:“公子竟然驱赶侍从者的车子,有幸光临我的国家,希望能听到治理天下的方略。”魏国公子牟说:“大王重视国家如果能像重视这块小小的丝织物一样,那么大王的国家就长治久安了。”赵孝成王听完此话,很不高兴,脸面上已经表现出来,说:“先王不知道我不成器,却让我治理国家,怎么敢轻视国家如您说的这样!”魏国公子牟说:“大王不要发怒,请让我为您解释一番。”又接着说:“大王有这么一块小小丝织物,为什么不让伺侯在面前的郎中把它做成帽子?”赵孝成王说:“郎中不知道怎么做帽子。”魏国公子牟说:“帽子做坏了,对于大王的国家哪里会有损害?可是大王必定等工匠来了以后才让他们做。现在治理天下的工匠,也许不是这样,国家成为国空人绝的废墟,先王得不到祭祀,然而大王不把它交给工匠,竞然交给年幼漂亮的人。再说大王的先帝,用犀首驾御马车,让马服君做车右,而与秦国争相取胜。秦国当时也要躲避先帝的锋芒。现在大王犹豫不决,竟然让建信君坐着辇车去与强大的秦国一决高下,我担心秦国会折断大王的左膀右臂啊。”

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

[原文]

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①。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复涂侦谓君曰②:“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③。”君忿然作色曰④:“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日,并烛天下者也⑤,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⑥,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之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君曰;“善。”于是,因废雍疽、弥子瑕,而立司空狗⑦。

[注释]

①卫灵公,春秋时卫国君主,名元,卫襄公之子,出公之父。雍疽,卫国的疡医,很受卫灵公宠幸。弥子瑕,卫灵公宠幸之臣。②复涂侦:卫国人。③灶君:亦称灶神或灶王。旧时迷信者供奉于灶头,认为灶君掌管一家祸福。④作色:改变了脸色。⑤并烛:犹言全面照耀,普照。⑥炀(yàng样):即炀灶,在灶前烤火。⑦司空狗:即史狗,史朝之子。司空,官名。

[译文]

卫灵公对雍疽、弥子瑕很宠信。这两个人,于是依靠国君的的这份宠信,做事独断专行,并蒙蔽大王的身边的近臣。复涂侦对卫灵公说:“前些日子我梦见了大王。”卫灵公说:“您梦见了我什么?”复涂侦说:“梦见了灶神。”卫灵公听完很愤怒,脸色很难看地说:“我听说梦见国君的人,一般都是梦见了太阳。现在您竟然把梦见灶君说成说是梦见国君,你自圆其说倒是很好,如若不然,只能赐您一死。”复涂侦说:“太阳,是普照天下的,没有一个东西能遮蔽它。然后灶神则不是这样,前面的人在灶前烤火,那么后面的人就没有办法看到他的光芒了。现在我怀疑有人在大王面前烤火,因此我梦见了灶君。”卫灵公说:“好。”于是,趁机废了雍疽、弥子瑕二人的职位,而立了司空狗。

或谓建信

[原文]

或谓建信:“君之所以事王者,色也。之所以事王者①,知也。色老而衰,知老而多。以日多之知,而逐衰恶之色②,君必困矣。”建信君曰:“奈何?”曰:“并骥而走者,五里而罢③;乘骥而御之④,不倦而取道多。君令乘独断之车,御独断之势,以居邯郸;令之内治国事,外刺诸侯,则瞢之事有不言者矣⑤。君因言王而重责之,瞢之轴今折矣。”建信君再拜受命⑥,入言于王,厚任以事能重责之⑦。未期年而瞢亡走矣。

[注释]

①(róng容):同“葺”,赵国人名。②衰恶之色:衰减丑陋的容貌。③并骥而走:犹言两匹马赛跑。④御:驾驶。下句中的“御”为运用。⑤外刺诸侯:向外刺探诸侯的情报。事有不言:犹言所管理的事情很多,无暇全部向君王报告。⑥受命,接受教导。⑦能:犹而。能与而古声相近,故义亦相通。

[译文]

有人对建信君说:“您之所以有机会事奉大王,是因为您美好的容貌。瞢能事奉大王,是因为他有智谋。容貌年老就要色衰,智谋年老反而会增多。智谋用一天比一天多,而与衰减丑陋的容貌相比,您一定会处于困境。”建信君说:“那该怎么办?”那人说:“两匹马一起赛跑,五里以后就都疲倦了;单独骑马,却不疲倦是因为可供选择的道路很多。您让瞢乘坐独自决断的车子,运用独自决断的权力,而在邯郸任职;让他在内掌控国家大事,向外刺探诸侯的情况,那么管理的事情就无暇全部向大王报告。您依据此向大王报告,大王一定会重重地责罚瞢,那么瞢的车轴就折断了。”建信君向那人再次拜谢接受教导,并向赵王进言,赵王重任瞢,把事情交给他办,而且也重重地责备他。没到一年瞢就逃走了。

苦成常谓建信君

[原文]

菅成常谓建信君曰①:“天下合从,而独以赵恶秦②,何也?魏杀吕辽而天下笑之。今收河间,是与杀吕辽何以异③?君唯释虚伪疾,文信犹且知之也④。从而有功乎,何患不得收河间!从而无功乎,收河间何益也?”

[注释]

①苦成常:复姓苦成,名常。春秋时晋大夫郤犨为苦成氏,常,当是其后人。②天下合从,而独以赵恶(wù误)秦:指天下合纵,天下都憎恨秦国,可是当世唯独认为赵国最憎恨秦国。③君唯释虚伪疾:犹言您只有舍弃河间虚与秦国,假装有病,表示不再有收复之心。④文信犹且知之:文信侯犹将知遣合纵不能缓行。

[译文]

苦成常对建信君说:“诸侯各国都参与合纵,可是世人单单认为赵国最憎恨秦国,为什么?魏国杀了吕辽而被天下人讥笑。现在收复河间,这跟魏国杀吕辽有什么不同?您只有舍弃河间,假装与秦国交好,假装自己有病,表示不再有收复之心,文信侯还明白合纵不能缓行。合纵如果成功的话,还用担不能收复河间!合纵如果失败的话,收复河间又有什么益处?”

希写见建信君

[原文]

希写见建信君①。建信君曰:“文信侯之于仆也②,甚无礼。秦使人来仕,仆官之丞相,爵五大夫③。文信侯之于仆也,甚矣其无礼也。”希写曰:“臣以为今世用事者④,不如商贾。”建信君悖然曰⑤:“足下卑用事者而高商贾乎?”曰:“不然。夫良商不与人争买卖之贾,而谨司时⑥。时贱而买,虽贵已贱矣;时贵而卖,虽贱已贵矣。昔者,文王之拘于牖里,而武王羁于玉门,卒断纣之头而县于太白者⑦,是武王之功也。今君不能与文信侯相伉以权⑧,而责文信侯少礼,臣窃为君不取也。”

[注释]

①希写:赵国人。②仆:自称谦词。③爵五大夫:得爵五大夫。④用事者:执政的人。⑤悖:同“勃”。⑥争买卖之贾(jià架):争论买卖的价钱。司:同“伺”,犹言等待。⑦玉门,成皋北门。县:同“悬”。太白:旗名。⑧伉:通“抗”,对抗。

[译文]

希写拜见建信君。建信君说:“文信侯对待我,太没有礼仪了。秦国派人前来赵国做官,我委任他做丞相的属官,并赐五大夫的爵位。文信侯对待我,实在太过分了,他没有一点礼仪的意识。”希写说:“我觉得今世执政的人,还不如商人。”建信君面色微怒地说:“您这是小看执政的人而抬高商人吗?”希写说:“不是这样。作为一个好的商人从不跟别人计较买卖的价钱,而是谨慎地等待时机。贱的时候买进来,即使价贵实际上也已经贱了;贵的时候再卖出,即使价贱实际上已经贵了。过去,周文王被拘留在牖里,周武王被羁押在玉门,最终他砍下殷纣王的头悬挂在太白旗上,这是周武王的功劳。现在您不能跟文信候以权相对抗,反而责备文信侯缺少应有的礼仪,我私下觉得您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魏魀谓建信君

[原文]

魏魀谓建信君曰①;“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②。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寸之蹯,害七尺之躯者,权也③。今有国,非直七尺躯也④。而君之身于王,非环寸之蹯也。愿公之熟图之也。”

[注释]

①魏魀(jiè介):人名。一说,魀作“魁”一说,魀作“鬿(qí祈)”。②置系蹄:设置绳索为机以系兽蹄而得兽。蹯(fàn烦):兽足。③环寸:犹言周围只有一寸。④直:特,但,犹言只或仅仅。

[译文]

魏魀对建信君说:“有人安置绳索去捕捉野兽,可是却捉住了老虎,老虎大怒,挣断脚掌逃跑了。老虎的内心,并不是不爱惜自己的脚掌。然而它不能因为这一寸大小的脚掌受禁锢,去伤害七尺大小的身体,这是衡量利害轻重的结果。现在拥有一个国家,不只是七尺大小的身躯。而您的身体对于大王来说,并不是一寸大小的脚掌。希望您认真考虑这些事。”

秦攻赵,鼓铎之音闻于北堂

[原文]

秦攻赵,鼓铎之音闻于北堂①。希卑曰:“夫秦之攻赵,不宜急如此。此召兵也②。必有大臣欲衡者耳③。王欲知其人,旦日赞群臣而访之④,先言横者,则其人也。”建信君果先言横。

[注释]

①铎(duó夺);古代乐器,形如铙、钲(zhēng征)而有舌,是大铃的一种。北堂:古代士大夫家主妇常居留之处。②此召兵也:犹言这是赵兵为内应,以鼓铎为信号以召外兵。③衡:同“横”,连横。④赞:进,见。

[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摇动大铃的声音在北堂都能听到。希卑说:“秦国攻打赵国,不应该急迫成如此程度。这是当内应的赵兵给外兵发信号的声音。我国的大臣中一定有人打算和秦国连横。大王如果想要知道那个人是谁,明天见到大臣们的时候,仔细探访一下,先主张连横的人,肯定就是摇动大铃的人。”建信君果然首先主张连横。

齐人李伯见孝成王

[原文]

齐人李伯见孝成王①。成王说之,以为代郡守。而居元几何,人告之反。孝成王方馈②,不堕食。无几何,告者复至,孝成王不应。已,乃使使者言:“齐举兵击燕,恐其以击燕为名而以兵袭赵,故发兵自惫。今燕、齐已合,臣请要其敝③,而地可多割。”自是之后,为孝成王从事于外者,无自疑于中④者。

[注释]

①齐人李伯见孝成王:此章记赵孝成王重用李伯为代郡守之事。②馈:进食,吃饭。③要,同“邀”。④自疑于中:中,内心。

[译文]

第30章 齐策四(3)第67章 魏策二(2)第85章 燕策一(2)第56章 赵策三(2)第22章 齐策一(1)第78章 韩策二(1)第84章 燕策一(1)第40章 楚策二(1)第6章 秦策(1)第74章 魏策四(3)第89章 燕策二(2)第60章 赵策三(6)第74章 魏策四(3)第14章 秦策二(3)第8章 秦策(3)第89章 燕策二(2)第12章 秦策二(1)第41章 楚策二(2)第38章 楚策一(3)第32章 齐策五(2)第85章 燕策一(2)第70章 魏策三(2)第79章 韩策二(2)第29章 齐策四(2)第42章 楚策三(1)第76章 韩策一(2)第81章 韩策三(1)第42章 楚策三(1)第17章 秦策三(1)第9章 秦策(4)第18章 秦策三(2)第82章 韩策三(2)第20章 秦策四(2)第67章 魏策二(2)第46章 楚策四(3)第39章 楚策一(4)第8章 秦策(3)第59章 赵策三(5)第70章 魏策三(2)第39章 楚策一(4)第69章 魏策三(1)第20章 秦策四(2)第28章 齐策四(1)第57章 赵策三(3)第2章 东周策(2)第7章 秦策(2)第84章 燕策一(1)第57章 赵策三(3)第33章 齐策六(1)第88章 燕策二(1)第34章 齐策六(2)第45章 楚策四(2)第26章 齐策三(1)第29章 齐策四(2)第38章 楚策一(3)第5章 西周策(2)第2章 东周策(2)第83章 韩策三(3)第59章 赵策三(5)第46章 楚策四(3)第49章 赵策一(3)第33章 齐策六(1)第85章 燕策一(2)第79章 韩策二(2)第33章 齐策六(1)第69章 魏策三(1)第82章 韩策三(2)第68章 魏策二(3)第52章 赵策二(2)第64章 魏策一(2)第45章 楚策四(2)第67章 魏策二(2)第46章 楚策四(3)第11章 秦策(6)第38章 楚策一(3)第84章 燕策一(1)第7章 秦策(2)第48章 赵策一(2)第80章 韩策二(3)第65章 魏策一(3)第40章 楚策二(1)第93章 燕策三(3)第55章 赵策三(1)第45章 楚策四(2)第22章 齐策一(1)第37章 楚策一(2)第37章 楚策一(2)第61章 赵策三(7)第11章 秦策(6)第51章 赵策二(1)第31章 齐策五(1)第11章 秦策(6)第89章 燕策二(2)第72章 魏策四(1)第89章 燕策二(2)第89章 燕策二(2)第89章 燕策二(2)第66章 魏策二(1)第85章 燕策一(2)第34章 齐策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