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顺南见楚王曰:“王约五国而西伐秦,不能伤秦,天下且以是轻王而重秦。故王胡不卜交乎?”楚王曰:“奈何?”魏顺曰:“天下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王令之勿攻市丘。五国重王,且听王之言而不攻市丘:不重王,且反王之言而攻市丘。然则王之轻重必明矣。”故楚王卜交而市丘存。
[注释]
①五国:赵、楚、魏、燕、韩五国。②从长:合纵联盟的头领。
[译文]
赵、楚、魏、燕、韩五国联合攻打秦国,楚考烈王是五国合纵联盟的头领。但这次攻打并没有挫败秦国,于是五国联军停止了攻打,驻扎在成皋。魏顺对市丘的长官说:“五国停止攻打后,必然会来攻打市丘,来补贴军用物资。您如果资助我,请让我为您阻止诸侯来攻打市丘。”市丘长官说:“好吧。”于是派他出使。
魏顺往南去拜见楚考烈王,说:“大王集合了五个国家的军队往西攻打秦国,但是没有能够打败秦国,天下人将因此轻视大王而尊重秦国,因此大王为什么不考验一下各诸侯国对您的态度呢?”楚王说:“怎么考验呢?”魏顺说:“这次停止攻打秦国以后,各诸侯国的军队必然会攻打市丘来弥补战争中的损失。大王可以命令他们不要攻打市丘。各诸侯国如果尊重您,就会听从您的命令不攻打市丘;如果他们不尊重您,就会违抗您的命令而攻打市丘。这样的话,大王是被轻视还是被重视必然一目了然了。”楚王按照魏顺的方法来考验五国的态度,而市丘也因此得以保全。
郑强载八百金入秦
[原文]
郑强载八百金入秦①,请以伐韩。冷向谓郑强曰②:“公以八百金请伐人之与国,秦必不听公。公不如令秦王疑公叔。”郑强曰:“何如?”曰:“公叔之攻楚也,以几瑟之存焉③,故言先楚也。今已令楚王奉几瑟以车百乘居阳翟,令昭献转而与之外,旬有余,彼已觉。而几瑟,公叔之雠也;而昭献,公叔之人也。秦王闻之,必疑公叔为楚也。”
[注释]
①郑强:韩人,游说秦楚之间的说客。此章系周赧王五年事。②冷向:秦臣。③几瑟:韩襄王之子。与太子伯婴争夺国权,曾入楚做人质。
[译文]
郑强带着八百金进入秦国,请求秦国以此作为军费讨伐韩国。冷向对郑强说:“您凭着八百金就想让秦国去攻打自己的盟国,秦国一定不会答应您。您还不如想办法让秦王怀疑韩公侯。”郑强说:“怎么办才好呢?”冷向说:“公叔命令军队攻打楚国的时候,是因为几瑟恰好在那里,所以命令先攻打楚国。现在公叔已经让楚王用一百辆车子把几瑟送回阳翟,又让昭献转过头来与几瑟相处,现在已经一年多了,他们彼此都已经以礼相待。要知道几瑟是公叔的仇敌,而昭献是公叔的同党。如果秦王知道了这件事情,一定怀疑公叔在帮助楚国。于是秦国就会自动去攻打韩国。”
郑强之走张仪于秦
[原文]
郑强之走张仪于秦,曰仪之使者,必之楚矣。故谓大宰曰①:“公留仪之使者,强请西图仪于秦。”故因西请秦王曰②:“张仪使人致上庸之地③,故使使臣再拜谒王。”秦王怒,张仪走。
[注释]
①大宰:即太宰,楚国官名。②西:姚本作“而”,一本作“西”,鲍本作“西”,从鲍本及姚本一本。③上庸:楚国城邑,春秋时楚灭庸国置县,此时已属秦国。
[译文]
郑强是这样从秦国赶走张仪的,首先郑强宣称张仪的使者肯定会到楚国去。然后又对楚国太宰说:“您留住张仪的使者,我请求西去秦国图谋张仪。”因此郑强西去秦国求见秦王说:“张仪派人向楚国献上上庸的土地,所以楚王派使臣我再次拜见大王。”秦王大怒,张仪只好逃跑了。
宜阳之役
[原文]
宜阳之役,杨达①谓公孙显②曰:“请为公以五万攻西周,得之,是以九鼎印甘茂③也。不然,秦攻西周,天下恶之,其救韩必疾,则茂事败矣。”
[注释]
①此章当在周赧王七年,甘茂始攻宜阳。②公孙显:在秦为官的韩国人。③以九鼎印甘茂:“印”应作“市”。此时公孙显与甘茂争夺国权,如果公孙显夺得九鼎,秦王必重用公孙显而冷落甘茂。
[译文]
在宜阳战役中,杨达曾对公孙显说:“请让我带领五万军队去为您攻打西周,如果成功了,这就可以用九鼎换取甘茂的地位。如果不这样做,如果将来秦国攻打西周,天下诸侯一定厌恨这种事,他们一定会积极救援韩国,那么甘茂早晚也得一败涂地。”
秦围宜阳
[原文]
秦围宜阳,游腾谓公仲曰①:“公何不与赵蔺、离石、祁,以质许地,则楼缓必败矣②。收韩、赵之兵以临魏,楼鼻必败矣③。韩为一④,魏必倍秦,甘茂必败矣。以成阳资翟强于齐,楚必败之。须秦必败,秦失魏,宜阳必不拔矣。”
[注释]
①游腾:周臣,姓游名腾。②楼缓:赵人,当时在秦国为相。③楼鼻:赵人,在魏国做官。④韩:下脱“赵”字。
[译文]
秦国围攻宜阳时,游腾曾对韩公仲说:“您为什么不把蔺、离石、祁三地归还给韩国,让它派人质作为交换,那么楼缓主张联合秦、赵的计划必定失败。如果联合韩、赵两国的军队去攻打魏国,那么即使楼鼻想联合秦、魏也就不可能了。韩、赵两国一旦联合起来,魏国一定背叛秦国,那么甘茂的计谋就必然失败。再到齐国把成阳送给翟强,楚国就能瓦解秦齐的计谋。等到秦军败下阵来,又失去了魏国的支持,那么宜阳一定能够保全下来。”
公仲以宜阳之故
[原文]
公仲以宜阳之故,仇甘茂。其后,秦归武遂①于韩,已而,秦王②固疑甘茂之以武遂解于公仲也。杜赫③为公仲谓秦王曰:“明④也愿因茂以事王。”秦王大怒于甘茂,故樗里疾大说杜聊。
[注释]
①《史记·甘茂传》:“苏代谓向寿曰:‘韩氏委国于甘茂,茂许公仲以武遂,反宜阳之民。既而甘茂竟言秦王以武遂复归之韩’”。②秦王:秦昭王。③杜赫:应作杜聊,韩人。④明:应作朋,韩朋,即公仲。
[译文]
公仲因为宜阳的战斗,仇恨甘茂。在此之后,秦国把武遂送还韩国,过了一段时间,秦王开始怀疑甘茂想用武遂的事缓解与公仲的怨仇。杜聊趁此为公仲对秦王说:“我听说公仲希望通过甘茂来事奉大王。”秦王听后更加憎恨甘茂,因此樗里疾也更加喜欢杜聊了。
秦、韩战于浊泽
[原文]
秦、韩战于浊泽①,韩氏急。公仲朋谓韩王曰②:“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以此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
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③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
[注释]
①浊泽:韩地。②韩王:韩宣惠王。③雁行:跟随。
[译文]
秦、韩两国在浊泽大战,韩军处境十分危急。公仲朋对韩王说:“盟国是无法依靠的,现在秦国想攻打的是楚国,大王不如通过张仪与秦国讲和,送上一座大城,让秦国去攻打楚国,这是一石二鸟之计。”韩王说:“好。”于是为公仲朋准备好一切,派他到秦国去讲和。
楚王知道了这个事情,非常恐慌,急忙召来陈轸,把这件事告诉了他。陈轸说:“秦国图谋进攻我国已经很久了,现在又得到韩国的一座大城,它的军费又可以增加了,秦、韩两国联合起来向南攻打,这可是秦国很多年以来的梦想。现在秦国的目的已经达到,楚国必然要遭到攻打了。大王要听从我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戒严,挑选军队,对外宣称去救援韩国,将战车布满道路;派遣使者,增加出使的车辆,加重出使的礼品,让韩国相信大王将要去救援它。韩国即使不能听从我们,也一定会感激大王,绝对不会和秦国联合攻打我国。这样一来,秦、韩两国无法联合,即使秦军来攻打,楚国也不会遭受很大的损失。韩国如果能够听从我们,和秦国决裂的话,秦国必然会大为恼怒,因此怨恨韩国。韩国得到了楚国的救援,必定会轻视秦国;轻视秦国,那么和秦国的交往必然不恭敬。这样我们就困住了秦、韩两国的军队,从而就解除了楚国的忧患。”楚王听了非常高兴,就在全国范围内戒严,挑选军队,宣称要救援韩国,派遣使者,增加出使的车辆,加重出使的礼品。让使者对韩王说:“敝国虽然很小,但是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希望贵国从容对付秦国,敝国将愿意付出一切来帮助韩国并和贵国共存亡。”
颜率见公仲
[原文]
颜率见公仲①,公仲不见。颜率谓公仲之谒者曰②:“公仲必以率为阳也③,故不见率。公仲好内④,率曰好士;仲啬于财,率曰散施;公仲无行,率曰好义。自今以来,率且正言之而已矣。”公仲之谒者以告公仲,公仲遽起而见之。
[注释]
①颜率:周朝人。②谒者:官名,为国君掌管传达,此指相国的传达官。③阳:同“佯”,不实。④好内:此处犹言好色。内,妇人。
[译文]
颜率去拜见公仲,却没有得到公仲的接见。颜率对公仲的传达官说:“公仲一定认为我华而不实,所以不愿意接见我。公仲好色,而我却说自己好士;公仲对钱财吝啬,而我却说自己乐散好施;公仲做事没有原则性,而我却说自己崇尚正义。从今以后,我将直言不讳评价他的行为了。”公仲的传达官把这事告诉了公仲,公仲急忙起身接见颜率。
韩公仲谓向寿
[原文]
韩公仲谓向寿曰①:“禽困复车②。公破韩,辱公仲,公仲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③。今公与楚解中④,封小令尹以桂阳。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计之也。’向寿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我谒⑤之公仲曰:‘秦韩之交可合也。’”对曰:“愿有复于公,谚曰:‘贵其所以贵者贵。’”今王之爱习⑥公也,不如公孙郝⑦;其知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亲与事矣,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彼有以失之也,公孙郝党于韩,而甘茂党于魏,敬王不信也。今秦楚争强,而公党于楚,是与公孙郝甘茂同道也。公何以异之?人皆言楚之多变也,而公必之,是自为贵也。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之,若此则无祸也。韩氏先以国从公孙郝,而后委国于甘茂,是韩,公之雠也。今公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辟雠也。”
向寿曰:“吾甚欲韩合。”对曰:“甘茂许公仲以武遂,反宜阳之民⑧,今公徒令收之⑨,甚难。”向子曰:“然则奈何?武遂终不可得已。”对曰:“公何不以秦为韩求于颖川于楚?此乃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弗得,是韩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⑩也。秦楚争强,而公过楚以攻韩,此利于秦。”向子曰:“奈何?”对曰:“此善事也。甘茂欲以魏取齐,公孙郝欲以韩取之,今公取宜阳以为功,收楚韩以安之,而诛齐魏之罪,是以公孙郝甘茂之无事也。”
[注释]
①韩公仲谓向寿曰:《史记》作:“韩公仲使苏代谓向寿”。此句应作“为公仲谓向寿曰”。②禽:泛指野兽。③必可以封:此句谓公仲自认为一定能得到秦国的封赐。④解中:解除秦楚间的仇怨。有复交的意思。⑤谒:告诉。⑥爱习:亲近。⑦公孙郝:《史记》作公孙奭。郝通奭,当是一人。⑧反宜阳之民:遣返宜阳的人民。⑨收之:收武遂之地。⑩交走秦:相互归依秦国。过楚以攻韩:以攻韩过楚,以攻打韩国的事问罪楚国。无事:指失去权柄。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