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发昏当不了死

bookmark

老实说,李承乾根本就没想过扩充六率的军力,“知足”这两个字,在他初入东宫的时候就知道了。多年来,他也是按照这两个字为人子人臣的,要不然就李恪和岑文本那两个货色,早就让他把人头砍下来挂在宫门上了,还能等到今天。

杜如晦来传旨时说妥善处置的时候,李承乾就察觉到这里面有猫腻了,要不是有那些书吏跟着不方便,怕是老杜就在东宫不走了。

要是没有杜如晦的好意提醒,要是没有岑文本和张亮的居心叵测,就算长孙无忌二人不来提醒,李承乾也会上表称辞,皇恩浩荡,慈父之心,他不会为了区区四万兵马这点“小利”,让和谐的父子之情发生裂痕。

自从那日在紫宸殿被皇帝假意训斥了一番后,魏王和吴王一党就加紧了在朝中的活动,在中书省和其他六部大肆的笼络官员,同时长安城也渐渐流传出帝储失和的流言蜚语。

越是这样,李承乾越是不想交这个旨了,即使是个套,老子也把你掰直了,思虑片刻之后,李承乾拿起圣旨淡淡地说:“舅舅,彦集,这个称辞的本子,孤不但不能上,反而会亲自去拜谢皇恩!”

听到太子要收下这四率,长孙无忌和窦宽急的赶紧站了起来,还没等他们说话,李承乾抬手制止了他们,继续说道:“你们先别急,孤这话还没说完,要是接下来孤的主意不能让你们赞同,那就上表称辞,如何?”

得,太子都如此说了,那他们二人也不能太逾越君臣之礼不是,在二人重新落座之后,李承乾便把他的心思娓娓道来。

按照常理来说,上表拜辞是正理,也是上策,毕竟这不是小门小户,皇家的事历来都是麻烦的,能少事非总是好的,尤其身在东宫这么尴尬的地位。

可自从西南大捷后,朝中的流言蜚语就没断过,如今还有岑文本和张亮不仅肆无忌惮的在朝中扩展势力,更是借题发挥想离间天家父子,这是多么险恶的用心啊。

要是李承乾单独跟皇帝进谏他们的用心,那一来显得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有失储君风度,更是会让皇帝动摇对自己信心,岑文本他们估计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舍得一身剐,敢把太子拉下马嘛!

可李承乾不是小门小户出身的奴才,他不会那么摇尾乞怜处事,为储一十二年,要说自己没有称帝之心,用这区区四率兵马去表达忠孝之心,那皇帝会从心眼里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不可托以江山社稷,这样的蠢事他可不干。

既然那些臣子嫌自己身上的衣服单薄,想把自己放在火上烤,那咱何不就称了他们的意,大大方方的受了呢。不能让他们看出来自己有丝毫退缩之心,如今自己已经有了儿子,就算是为了他也得硬着头皮走下去。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让陛下不生出忌惮之心,那不如这样做,在现有的圣旨基础上打个折扣,仿照元德太子旧制以东宫现有的千名侍卫改编为左、右宗卫率,左、右虞候率,这样一来不添募兵,朝野之间也就没什么谣言可传了。

所谓发昏当不了死,既然圣旨已经下了,那没有太大的回旋余地,皇帝的脾气朝野皆知,谁要是非跟他拧着来,那样更容易让多疑的父皇怀疑,犯不着的。

“世袭刺史制度”的时候,大家还记得吧,除了赵国公府、考国公府和云中侯府三家外,所有的臣子都推脱了,弄得父皇好不尴尬,要是没有这三家当遮羞布,那可就彻底难堪了。

就为了这事,皇帝和自己说了很多次,埋怨大臣们把他好心的当成了驴肝肺,把他认成了卸磨杀驴的汉高祖,这让他非常失望。

在皇帝心中,他一直认为和旧臣们于朝堂之上是君臣,私底下还是一起喝酒吃肉的兄弟。可现在当皇帝时间长了,众臣与他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这让他时常自省是不是有什么亏待功臣的之举,才让自己失去那段宝贵的同袍之情。

皇帝和李承乾是父子,是骨肉至亲,虽然在权力有很多重叠、互相矛盾的地方,但二人以亲情为纽带,一直处理的都非常的融洽。

忠心和孝心是有很大区别的,在这两者之间,李承乾只会选择孝心,因为在他看来高处不胜寒,称孤道寡的皇帝已经很孤独了,不能让他再失去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儿子。至于怎么让皇帝同意改变圣旨的内容,那就只有如此......,这般......方能奏效。

待李承乾的话说完,长孙无忌和窦宽沉思陷入了沉思,老实说他真是搞不懂这对至尊的父子是什么想的,皇家之间的争斗历来都是无情的,父子相残的事是比比皆是。

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把龙椅天底下只有一把,醒掌天下权,酔握美人心,人间至尊之位,谁有坐上去的机会愿意放弃呢,所以都防得跟什么似的。

他们二人都是以人臣角度进言的,还真没有想皇帝的个人感受,尤其是长孙无忌上次决绝世袭刺史的事,现在唐他想起来后背还发凉呢。要不是外甥在关键的时候拉他一把,这君臣之间恐怕就要生出嫌隙了,几十年的交情恐怕也要付诸东流了。

看长孙无忌不停的擦着冷汗,窦宽感到非常奇怪,太子说的挺好啊,有情也有义,依着他入朝以来对皇帝的了解,他老人家肯定万分欣喜,这国舅爷到底怎么了?

“赵国公,是不是身体有什么不适,传御医来看看!”

“没事,没事,老夫就是热的,对,热的,无碍,彦集不必挂心!”

世袭刺史的风波发生的时候窦宽不在朝中,他当然不知道长孙无忌是为了紧张至此,自己的爹自己清楚,和皇帝将感情这比什么都管用。

要是讲道理,那就不用说了,永远也入不了他的核心圈,比如说魏征吧,贞观以后的贡献够大了吧,官职爵位都赏了,可涉及皇族秘事的时候,永远都没他的份,和房杜二人比差远了。

“行了,既然你们二人都没有什么异议就散了,孤还要去紫宸殿给父皇请安呢!”......

第七百六十章 羁押二王第二百九十四章 结婚是改变命运的事第四百零七章 禽兽不如啊第一百四十八章 给皇家丢脸的贱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道友请留步第二百五十四章 食民而肥的鸭子们第八百八十二章 盐山之利!第九百八十四章老子就不上套!第六百八十章 龙虎会第五十三章 李承乾对宗教的看法第八百六十七章 不可逆转的转型!第五百八十四章 楼下的是你爹第二十九章 让法律有尊严第八百七十一章 南衙的异议!第九百零八章 手脚干净的“贼”!第二百一十八章 突袭鸣海第八十章 大唐需要水师(2)第二百六十五章 君子动手不动口第一百六十八章 苏婉的真实身份第一百四十三章 被人玩坏的李绩第八百四十九章 硬气县令贺钦!第八百一十五章 物“事”人非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好,兔爷儿第五百一十一章 小兄弟,这世上最不可靠的就是人心第五百五十九章 夜半报丧第七百六十七章 反王-汪华第九百零一章 老子要当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殿下,你可不太纯洁啊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下掉下来的馅饼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踏破胡虏、唐军威武第六百七十三章 贞观十三年的第一场雪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这老不死的咋又来了?第八百四十二章 铁骑王!第一百九十三章 过年了,分点啥呢?第六百零九章 帝幸鄠县第六百二十八章 丑鬼县令-吴有德第八十一章 论粮道(1)第九百九十一章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第八百八十七章 大唐豪放姐!(三)第七百九十五章 我滴乖乖!第八百五十三章 不一样的为政之道!第七百二十章 真神计划之刺王杀驾第七百五十九章 扑朔迷离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亏是福第七百三十八章 晋阳风暴(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谋深算的岑文本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辈子就硬气一把的李靖第九百五十五章 你走吧!第八百二十二章 越来越有意思了!第六百四十六章 尊严和活命第七百九十二章 长孙家的另一个外甥!第四百零二章 《秘记》的来源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烟阁(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姜还是老的辣啊第七百八十七章 两个精力旺盛的超级赛亚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长乐门前的小校第七百六十八章 苦思之时蹦出来一个哪吒!第六十四章 还有爷们吗(1)第三百一十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三百四十七章 爷的钱可不好拿第九百三十章 喲,你也有这一天!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将军威武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鲜出炉的城门官第三百三十八章 啥时候都有凑热闹的第二百九十六章 催婚进行时第七百一十章 都是情债惹的祸第七百七十二章 丘神绩带来的消息第二百四十二章 朕就问你知不知错第一百零五章 定襄大捷震长安第七百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第四百零一章 奇人袁天罡第九百二十章 刑部大堂的闹剧!(四)第三百七十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第八章 华州之乱(2)第一百九十三章 过年了,分点啥呢?第六百五十四章 封王?没问题!第六百章 申州城的匪宴第六百九十章 双布局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枣交情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抢亲第七百七十三章 此宴会,非彼宴第十四章 将折腾进行到底第七百四十四章 请你牢牢地记住这一天第六百四十六章 尊严和活命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知磕碜的张亮第五百六十章 多余吗?不一定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照第五百五十章 陛下,还记得您表叔吗?第一百四十二章 给皇帝献给美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婚进行时 (1)第八百九十章 没想得那么简单!第六百三十七章 鬼哭狼嚎的刑部大牢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风变大风了第十五章 找头猪来组队第七百五十四章 改变历史的一刀第八百九十五章 该走了!第八百四十九章 硬气县令贺钦!第三百二十一章 螳螂捕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