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报‧告-学习从前的国贸局长
事实上,各部会应趁这段期间和媒体多交流CPTPP的内容,多谈谈双边、多边贸易情势的变迁,多谈谈协定上法理的概念,才有助于日后媒体做出正确而详实的报导,不要每次只会把「高品质」、「高标准」挂在嘴边,高在哪里?要多与媒体聊聊,否则日后必然会受到挑战。
1990年代台湾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贸局长黄演钞、林义夫、陈瑞隆,多位副局长、各组组长几乎天天和媒体聊,什么是乌拉圭回合,什么是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什么是关税配额,关税配额又和关税化有什么不同,此外稻米开放进口要争取日、韩模式,什么是日、韩模式?还有,双边谈判的进度,工作小组会议的进展,谈判对手的近况等等,不论艰涩的法理,咨商的近况、趣闻,都属聊天题材,这些聊出来的新闻都被深入浅出的报导出来,刊登于各报重要版面。
也正是因为当年政府秉持开放的态度,政府官员言之有物,自然可以取信于国人,十年谈判过程中虽然也有抗争,但总能迎刃而解,为什么?因为常常沟通,天天见报,不只媒体了解了,国人也明白了,误会少了,如此阻力自然也就少了。
我国于1990年元旦申请加入关税暨贸易总协定(WTO的前身),历经两年多,1992年我入会申请始获受理,并成立工作小组,虽然这些只是过程,然而若不把法理程序讲清楚,必然有人会把入会申请案获受理误以为已加入,或把工作小组对入会文件的采认当成已入会,这些虽然都是细节,但许多误会都是发生在细节,若缺少常态性的沟通,一点一滴的误会,最终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执政当局若真认为我们非加入CPTPP不可,而且认为加入此协定真有助于台湾经济,那么,应该从此刻开始多做法理上的沟通,少作情绪上的发言,这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