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报‧告-「印度制造」的挑战
印度与中国大陆因边界问题,爆发58年来最严重冲突,据外电报导,印度政府正考虑提高160至200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并对另外100种产品实施非关税壁垒,产品进口必须申请许可证,或者进行更严格的品质检查。
涉及的产品范围包括化工、钢铁、电子、重型机械、家具、造纸、工业机械、橡胶制品、玻璃、金属制品、制药、化肥、塑胶玩具等,箭头几乎都指向中国大陆。
据统计,印度对中国大陆贸易逆差,去年缩减至487亿美元,创五年来新低,几乎回到2014年水准。今年来受到肺炎疫情、双边关系紧张影响,贸易逆差料将持续收窄。
回顾2010年双边贸易逆差仅293亿美元,随即年年走升,2017年来到最高峰,高达630亿美元。印度媒体报导,自中国大陆进口金额达764亿美元,其中,电子产品、工业机械、有机化学品等占多数,显示印度制造业对中国大陆的高度依赖。
另一方面,据统计,今年第一季,中国大陆智慧型手机在印度市占率高达81%,其次LG、三星及Sony市占18%,印度品牌只占1%;智慧型电视,中国大陆市占率也高达38%,印度品牌只占8.5%。
在这一波「反中情绪」之下,印度品牌力图奋起,积极推出新型、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日韩等大厂也争相投入,希望获得消费者青睐,扩大市占率。然而,也有业者指出,利用「反中情绪」只是一时,要抢回市占率,需要印度政府有新的策略,并且进行长期改革。
近年来,印度虽努力减少从中国大陆进口货品,但是针对电子零组件、消费耐久财、药品、通信、化学品、再生能源设备等,如何快速找到新的进口来源,成为一大挑战。
莫迪政府也推出新措施鼓励产业「自力更生」,为了推动持续性的改变,如何进行结构性改革,松绑法规、提高经商便利度,并且让投资者对土地、劳力、资金易于取得,将是印度能否降低对中国大陆进口依赖的重要关键。